一、南明區上壩路堵得心慌!誰來管?
近日,市民葉先生向貴陽市融媒問政平臺反映稱,南明區上壩路車輛違停堵塞車道的現象多年來持續存在,導致周圍住戶企業「出行難」更存在安全隱患。在問政平臺多方對接和督促下,貴陽交管局與後巢街道辦、四方河村委會聯合對該處違停亂象進行整治。
11月16日,記者趕赴上壩路現場看到,該路段長約400米,車道寬約4米,雙向通行。但由於道路一側停放著20餘輛車,致使路面變窄,過往車輛只能緩慢通行和錯車,不時造成路段擁堵。
見記者在採訪,周邊多位居民主動上前告訴記者,上壩路車輛違停現象已存在多年,但無人管理,該路段幾乎全天擁堵,曾經有一位周邊居民生病送醫途中在該路段堵了40分鐘。「還好不是突發重病,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沿路停滿車,萬一發生火災消防車都進不來,那就完了!」家住附近的葉先生擔憂道。
該路段違停現象為何長期無人管理?
問政記者聯繫貴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二分局了解到,上壩路屬於村寨道路,由後巢街道辦與四方河村委會共同管理。
因屬村寨自建道路,無任何交通標誌、標線和消防通道標誌,執法人員開展違停處罰依據不足,也只能對違停車輛車主作勸導工作而無權對其進行處罰,故該路段違停現象屢禁不止。
那麼,這一現象究竟能否得到治理?
在問政記者多方對接下,貴陽市公安交通管理二分局、後巢街道辦、四方河村委會共同商討上壩路交通問題治理。
一方面,交管二分局轄區中隊安排民警配合辦事處及村委會開展該區域交通安全宣傳、商討上壩路交通問題整治計劃細節,將對上壩路涉及堵塞交通的車輛通過電話告知等方式進行清理;另一方面,四方河村委會將積極召集當地村民開會協商,加強勸導。
11月25日,後巢鄉人民政府、四方河村委會與交警二大隊三中隊就上壩路路邊違停現象開展了聯合整治行動,並對經聯繫仍未撤離的違停車輛車主發出了整治違規停車通告。
11月29日,記者回訪現場看到,整治後上壩路已恢復通暢,未見違停。「這麼多年,終於看到路面清爽了!」道路旁一家雜貨鋪店主王女士對記者說。
二、清鎮站街這裡的道路到處是坑洞,誰來管?
「這條路坑多且積水嚴重,井蓋也沒了,小車經常掉坑裡!」近日,市民周李兵向貴陽市融媒問政平臺反映,清鎮市站街鎮站織路道路環境太糟糕,希望有關部門儘快修復。
在問政平臺督促下,站街鎮政府表示爭取年內對站織路進行修復,同時將加快推進另一條繞鎮路的建設,建成後將避免重車從居民區通行。
一輛小車掉進井坑。
市民反映的站織路位於清鎮市站街鎮站環西路和農貿路口之間,長約350米,沿路兩旁都是居民區。11月24日下午,記者走完站織路全程發現,過往重車較多,路面多處坑窪不平且有積水現象,非常泥濘,其中最大坑窪處約深50釐米,路人避讓不及就容易被路過車輛濺一身泥點。
記者留意到,臨街一樓的牆面、窗戶、大門都布滿密密麻麻的淤泥點,約有一人高。
泥濘坑窪的路面。
臨街居民門上的淤泥印。
記者細數發現,整條路段共有6個井蓋缺失,成了道路「陷阱」。就在記者採訪中,一輛私家車在錯車時,左前輪掉進了站織路10號門前的井坑裡,車主一邊使用千斤頂將車輪挪出井坑一邊抱怨:「連個提示牌都沒有,壓根就沒法注意到!」
路面井蓋缺失。
家住站織路的周李兵告訴記者,一個星期至少有四五輛小車在這些井坑「中招」,爆胎更是「家常便飯」,自己家的門窗都曾被震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半夜都還有重車在跑,吃飯都要關窗戶,生活環境太差了。」
過往重車特別多。
「站織路最近這半年已經泥濘到沒法打掃,只能撿拾下白色垃圾。」負責清掃站織路的環衛工人楊國群告訴記者,她幾乎每天都穿雨靴出門,晴天太多時灰塵又特別大,走在路上滿嘴都是沙子。針對這一情況,記者立即聯繫到站街鎮政府。
該鎮城鎮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劉俊告訴記者,站織路屬於站街鎮的鎮區道路,同時也是通往位於站街鎮中鋁二礦的必經之路,再加之麥格鄉的鋁土礦企業,平均每天過往的重車達300餘車次,道路使用強度較大很容易被壓壞,「從2017年至今,我們已經對這條路提升改造了一次、維修加固了三次、井蓋換了不下二十次。」劉俊說。
如何儘快解決這一出行難題?劉俊表示,該鎮近期將聯繫道路主要使用單位中鋁二礦企業共同出資,爭取在年內對站織路進行修復。
與此同時,該鎮還有一條長約1.5公裡的繞鎮路已經納入城鎮規劃範圍,將爭取在明年啟動建設,修建完成後重車將避開居民區,不再從站織路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