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25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網主辦,投中資本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在上海金茂君悅酒店舉辦。晨興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出席大會並作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創客貓受邀作為特約合作媒體到場進行圖文直播及報導。
劉芹將晨興資本過去20年的投資理念總結為四個關鍵詞,長考、少投、精做、複利。
劉芹認為,決定投資公司的成功回報倍數或者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是企業家和創業者。而相對於有經驗的連續創業者,他們更關注一些沒有經驗的、Fresh的年輕創業者。
在劉芹看來,最重要的投資,是投變局者和變革者。早期風險投資,投的就是變異和變化,「一個小公司要能打敗大公司,一定不是用大公司已經成功的經驗和要素打敗它,一定是找到現在的巨頭所沒有的,一些非常Fresh的東西才有可能」,因為過去經驗豐富是不足以覆蓋變異的。
這也是晨興資本之所以選擇投資快手的原因。劉芹說,晨興資本既青睞像雷軍這樣經歷20年起伏的有經驗的創業者,也喜歡Fresh的年輕創業者。在他們眼中,這些創業者都同樣優秀。「不同的創業方向要求創業者有不同的素質。因此,投資一個創業公司、一個創業者一定不是衡量短板,而是尋找他的優點來找到破局的機會。」
此外,在劉芹看來,今天中國的科技創新已經從早年的商業模式創新進入到底層的技術創新階段。他認為,從PC、移動到今天的人工智慧,每一代的科技公司都面臨窗口期。這個窗口期給科技公司建立的真正壁壘是生態和整個市場。
以前的中國是以市場換技術。但今天中國有機會用市場創造技術,這個Timing對了。我們的人才和資本有機會在同一起跑線,依託中國強大的市場規模來創造原創的技術。因此今天的創業者要非常積極地關注底層的科技創新。
以下為劉芹演講實錄:(經創客貓整理,有刪減)
我進入投資行業有十八九年了,基本是在投資中成長起來的。很多朋友問我,「過去這麼多年積累下來,有什麼值得總結的。」
總結晨興資本的投資有四個關鍵詞:
第一是我們對任何投資的方向做「長考」。
第二我們不一定做非常大數量的投資,我們比較強調精品,少投、不投多、做減法。
第三是做非常精細化的投後管理,在公司策略和發展角度,特別是關鍵人員的招聘上,花更多的精力。
第四,晨興資本的投資理念是比較強調長期性和複利效應。
所以簡單總結,長考、少投、精做、複利,是晨興資本過去20年最重要的關鍵詞。
可能大家會問,「是否靠這四個關鍵詞就能抓住優秀企業」?
最重要的投資,是投變局者、變革者
晨興資本專注早期風險投資。這個行業的特性決定它是一個小概率能成功的事。因此,決定投資的公司成功回報倍數或者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是企業家和創業者,在創業者層面,剛才所說的四個關鍵詞的落腳點是,「我們到底要與什麼樣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在一起」。
很多人說,是否你們對有經驗、有成功背景的連續創業者感興趣?確實,根據我們過去這麼多年的投資理念,連續創業者,有過多次創業經驗的,是晨興資本非常關注的一類創業者。
但實際上早期風險投資,投的是變異,投的是變化,每年我們投的東西跟過去投資的,既有延續性也有很多不同,這也意味著,過去經驗豐富是不足以覆蓋變異的。
因此,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投資,是投變局者、變革者。在這點上我們既關注有經驗的連續創業者,但更關注一些沒有經驗的Fresh的年輕創業者。
為什麼會投資快手這樣Fresh的創業者?
最近幾年,我都會去矽谷,和他們一線的投資人做交流。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美國見了一個公募過來的投資人,他們是Snapchat的投資人,Snapchat是當時在美國具有支配位置的公司。我就問他當時你選人的時候,為什麼選擇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他們沒有任何的經驗,為什麼你們不去選擇一些從Facebook裡面出來的人?
他說的話與我們有非常強的共鳴。他說當時第一次內部討論Snapchat的交易,一直有爭議的是,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夠撼動Facebook這樣的巨頭,到底該應該有Facebook的經驗還是沒有這樣的經驗,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因為一個小公司要能打敗大公司,一定不是用大公司已經成功的經驗和要素打敗它,一定是找到現在的巨頭所沒有的,一些非常Fresh的東西才有可能,沒有被Facebook影響過的年輕人,才會提出不一樣的觀點。
我認為這個點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啟發。這就是為什麼在2011年的時候,晨興資本內部會選擇快手。我們相信移動社交、富媒體化、多媒體化的體驗是當時一個全新的視角。但當年,沒有人太多提到這一觀點,而且來找我們的創業者,也沒有所謂的成功經驗背景的,但恰恰是這種創業者,雖然沒有經驗但是在很多需要強調變異的方向上,會具有這種原創的想像力。
當然,我們也支持非常多的連續創業者,大家都知道我們投的小米這樣的Case。雷軍作為創業者,2010年啟動小米,如今已經進入第八個年頭,但早在2012年小米在市場上就得到廣泛認可。
我有時候跟人交流說手機這個業務太難了,需要跨資源的整合和各方面的創新,是個任何方面都不能有短板的行業。即便這樣,小米經歷起起伏伏,但為什麼依然走得這麼穩快,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雷軍已經創業20年了。
我們不能把小米創業的成功和前期十幾年雷軍在金山創業的歷程割裂來看。因此,無論是我們投資像快手這樣Fresh的創業者,還是像雷軍這樣經歷20年起伏的有經驗的創業者,他們都在晨興資本的視野中。我們認為他們都一樣地優秀,這是因為不同的創業方向要求創業者有不同的素質。一個創業公司、一個創業者一定不是衡量短板,而是尋找他的優點來找到破局的機會。
總結過去將近20年的投資,晨興資本的四大關鍵詞,簡單講就是長考、少投、精做、複利效應,這些方法都要落實到創業者身上。因此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找到優秀的企業家與他們一起成長。
資本泛濫下,如何捕捉創新機會?
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怎樣看2018年的投資?放眼2018年的投資圈,我認為走到了非常不一樣的時點。2000年我剛入行時,VC還是個沒受到關注的行業,也沒有像投中這樣的年會來關注行業。我們現在投資的所謂TMT行業,當時都在一個邊緣行業。
今天這一行業突然成了高大上的行業,現在好像人人都在談早期投資和創新。這帶來了兩個不同的效果,一方面是大家越來越關注這個行業了,但另外一方面,我認為帶給這個行業不好的現象是錢太多了。
從投資角度來講,今天面臨的一個不一樣的環境是資本的泛濫。而且大家慢慢關注到,美聯儲也好、中國的央行也好,都在談及是否現在要從原來的資金放水慢慢開始收水。但至少看到的VC行業,各家資金龐大的數量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
所以我們今天面臨的是,一個超多資金背景下,怎樣來繼續捕捉創新的機會,保持住投資好的表現。
這樣的背景下也帶來了一些好的方面:
例如,VC所關注的TMT行業,從邊緣的垂直行業慢慢變為主流行業。它不僅影響在線的商業模式,還開始影響到行業的方方面面。最近我們投資的小鵬汽車、地平線,都反映出我們自己的幾個觀察。
第一,TMT行業從垂直的On line模式,延展到教育、金融、汽車、旅遊各方面,從這點來講,整個行業已經進入主流視野範疇。
第二,網際網路自身也在不斷演進,從早期的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到今天的物聯網。物聯網的基礎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我認為中國的製造業、服務業,其實都與TMT行業存在共生性關係。
中國的整個經濟可能會升級為智能經濟時代。智能經濟就意味著數據和算法,以及和現有傳統行業之間出現「+網際網路」的特徵,使得整個生產效率提升。
怎麼看2018年的投資機會?
因此晨興資本展望2018年,我們認為投資機會是被這幾個東西驅動:
第一是中國自有的,自己逐步定義的國際化2.0,也就是中國的全球化。
第二中國的消費化,消費的升級不僅是在一、二、三線城市,在三、四、五線甚至是農村也在進行消費升級,我們已經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投資機會。
第三種就是科技本身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物聯網、智能化,都還有非常多的機會。
最近大家關注最多的是,中美對科技創新上的爭奪和競爭格局,在這裡我們投的公司,比如說像地平線恰恰是做晶片的。上個星期我剛開完公司的董事會,這家公司是我們三年前投資的。
今天中國用市場創造技術的Timing來了
結合當下大家在討論,中國今天的科技創新已經從模式創新走向底層的技術創新,我非常認同這一點。最近兩天,我的朋友圈充滿各種各樣的爭論,就是怎樣來看晶片和底層創新。我認為回到商業本質的地方,10年前我們內部基金的策略是不看所謂的原創性底層科技創新,今天我們大膽地提出要非常積極關注底層的科技創新,為什麼?
我們必須要來回顧一下科技創新每一次成功的要素。從PC、移動到今天的人工智慧,每一代的科技公司都面臨窗口期。這個窗口期給科技公司建立的真正壁壘是生態和整個市場。
因此,每一次科技原創性的時機都有一段科技窗口期,領導型的公司都能利用這一窗口期建立起巨大的科技壁壘。以前的中國是以市場換技術。我覺得是因為我們錯過了70年代的晶片大發展,90年代的PC大發展,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僅僅趕上了網際網路模式創新的窗口。
但今天中國有機會用市場創造技術,是因為這個Timing對了。我們的人才和資本有機會在同一起跑線,依託中國強大的市場規模來創造原創的技術。
我想強調的是當下,中國投資的機會逐步進入深水區。我認為我們在2018年是極其幸運的,我入行20年親歷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所以展望未來20年,晨興資本在座的同仁,都面臨一個讓人興奮的時間點,挑戰雖然很大,但機會依然讓我們每個人充滿信心、充滿渴望。
(創客貓 蟹子現場報導,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