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雪豹》的姊妹篇,老實講,《黑狐》除了在標題上與前者形成對仗,本質上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劇情誇張、角色神奇、技術普通、創意平淡,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這都是一部極為平庸的諜戰劇,與故事會上的文章差別不大。
換句話說,這部劇唯一的賣點可能在演員身上。但奇怪的是,作為宣傳的重點,文章和吳秀波(在線看影視作品)均非主演而只是匆忙跑個場,挑大梁的則是張若昀和李曼等一撥剛冒出頭來的影壇新星,於是不免引人遐想,整個三十八集的篇幅或許就是為了提攜這幫後生而作。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內地影視圈缺創意、缺能耐、缺經驗,唯一不缺的就是新人。我們可以看到中年成名如吳秀波,也可以看到穩步高升如文章,想想二位爆紅也不過這兩年的事情,如今卻儼然有了大佬風範,前一個客串演演民國大佬戴笠(這在香港的影視作品中通常是發哥一級別的腕兒才有資格幹的活兒),後另一個索性做起了監製,所處地位可謂不言而喻。我說這些並非在否定「提攜制」,恰恰相反,我認為在影視圈相互幫襯是一切成事的基礎和準則,這個大圈子裡面存在無數小圈子,生存環境複雜如南美的原始叢林,共同攜手前進乃根本之道。
一方面是前輩提攜,另一方面也得靠自己努力。從張若昀的劇中表現來看,我覺得他基本做到了兩點:第一,自然;第二,個性。張若昀的形象不夠硬派,有點富二代的白面兒和痞氣,而這恰好比較符合劇中方天翼這個角色。方天翼辦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所畏懼,沉著剛毅,敢愛敢恨,同時又心思縝密,可謂有放有收,對於演員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角色,不僅有足夠的空間來展示自己的演技,而且很容易充分體現個人魅力,使觀眾過目不忘。李曼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表演有點呆,擠胸弄眉,給人造成了一種胸大無腦的不良印象,這次接演俞梅這麼繁雜的角色,可以說是給了她一個為自己重新正名的舞臺。俞梅在故事中造型多變,時而是莊重大方的職業女性,時而是成熟嫵媚的「交際花」,時而又搖身一變成為清純靚麗的女護士,亦正亦媚亦純,李曼也算較為機械地完成了任務。
照目前的趨勢來看,大膽啟用、提拔新人已逐漸成了影視圈的一個共識:明星不再是一部劇成敗的關鍵,卻價碼不斷增高,耗費大量的資金投入不說,對收視率也並不一定能起到決定性作用。觀眾要看的是精彩的故事,以前製片方沒這個概念,現在他們都開始真正意識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