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2020年2月的SKP最大的奢侈品或許是「客流」 本文圖片攝影:何青漢)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何青漢 北京報導
位於北京朝陽區西大望路上的SKP商場內濃濃的香氣仍在,不同的是往日的人氣已經暫時消失。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2020年春季線下商場均面臨客流、營業額下降的窘況,主打奢侈品牌的高端商場SKP也不例外,2月17日《華夏時報》記者走訪SKP時發現,儘管商場內門店均處於開業狀態,但只有零星顧客在LV、Prada等奢侈品牌門店間行色匆匆。
時間回到三個月前,正值SKP店慶,活動期間內,北京SKP單店單日銷售額達到10.1億元,據了解,店慶期間內僅結帳排隊就需40分鐘。而在疫情期間內,這樣的場景不復存在。
門店全部正常營業 店內客流稀少
防疫期間,SKP將營業時間調整為11:00至18:00,一名商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下午17:00後基本就不再放顧客進入商場。《華夏時報》記者觀察發現,除了營業時間調整,工作人員均佩戴口罩以及商場門口架設的測溫儀器外,SKP與往日無異,所有門店均處於開業狀態。
受疫情影響,北京西單、王府井等商圈內部分品牌門店關門大吉,以Michael Kors為例,Michael Kors西單大悅城店已因防疫關閉,而SKP店依然營業。
除此之外,與其他商圈大多櫃檯僅有一名導購值守不同,SKP部門奢侈品門店仍保持著兩到三名導購的配置,即便商場營業時間縮短壓縮了餐飲門店就餐時段,但《華夏時報》記者觀察到仍有食客在商場內餐飲門店就餐。
儘管門店及工作人員仍在堅守,但客流量驟降的情況卻與其他商圈相同,僅部分首飾、箱包奢侈品品牌仍有顧客,男、女裝,女鞋品牌無人問津。卡地亞門店導購告訴記者,「今年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時段小了很多,但我們店仍有顧客,上周情人節前夕也有不少顧客到店消費。」一位剛從LV門店購物完的女士則告訴記者,「商場門口有測溫設備,工作人員也都有防護措施,加之現在商場人也少,這個時候來購物覺得挺安全的。」
奢侈品門店顧客仍具有消費力,百貨區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記者走訪發現,位於百貨區的電子產品、母嬰、兒童產品門店幾乎無顧客。一位兒童玩具門店營業員向記者表示:「基本沒什麼人,但是仍要按照要求開店,我們也沒有線上銷售渠道,這一個月營業額驟減,也不知何時能恢復常態。」
資料顯示,2018年北京SKP全年銷售額為135億元,連續6年位於國內商場營業額首位,商場經營模式也採取「租金+抽傭」的方式。
前述玩具門店營業員向記者介紹,SKP中奢侈品品牌大多採取租金模式,而百貨類則採取營業額抽點的方式,「相當於賺的少給商場交的就少,商場與我們一起承擔損失。」
受疫情影響,商場恢復正常營業時間仍不得而知,而店家營業額的下降也將為SKP商場收益帶來損失。
南館「羊」比人多 奢侈品消費遭受打擊
下午14:00時,記者來到SKP-S(SKP南館),南館與北館僅一街之隔,景象卻大同小異,記者觀察發現,南館客流更為稀少,一處開放入口半小時內無人進出。
據了解,SKP-S於去年12月開業,為打造高端消費體驗,商場設計中融入了多種藝術元素,一進門處幾隻模擬仿真機械羊顯示著商場的藝術感與科技感。然而疫情當前,商場內的顧客數量甚至不如進門處的「羊」多。
在南館佔據大部分營業面積的自營項目SKP SELECT也僅有零星顧客,現場工作人員介紹,SKP-S自營部分由專業買手團隊進行選品,店內也配備更加專業的導購為顧客提供服務,但因客流稀少,導購們均處於「待命」狀態。
SKP遇冷只是奢侈品受疫情影響的縮影,實際上,儘管SKP仍在堅守,但不少奢侈品牌在國內門店大多已暫時關閉。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統計發現,英國奢侈品品牌Burberry在華64間門店已有24家關閉;美國品牌Capri旗下Michael Kors等三個品牌在華225家門店已經關閉150家,集團也將全年收入預測下調1億美元。也大都因商場要求面臨營業時間縮短的問題。
長期觀察奢飾品行業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個人奢侈品市場,受此次疫情影響巨大,不僅奢侈品牌國內門店營業額下降,由於出境遊的減少,中國消費者的境外奢侈品消費也會出現下滑,這對於奢侈品行業的衝擊是全方位的。」
也有觀點認為,疫情結束後中國消費市場會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奢侈品行業也會迎來消費反彈。前述觀察人士則表示,「奢侈品消費周期不同,錯過了一季度的銷售旺季,加之疫情結束後居民可能會調整個人可支配收入,高端奢侈品消費不會迎來較大反彈,輕奢品牌反而更容易釋放消費需求,迎來反彈。」
近日,調研機構凱度發布的一份新冠肺炎疫情消費者調查報告也預測了這一點。報告顯示,疫情期間旅遊、餐飲、外出娛樂行業有約75%的消費者徹底取消了相關消費,還有約17%的消費者減少了支出,這三個行業有巨大消費反彈潛力,疫情後消費恢復率分別達到78%、82%、77%。
而奢侈品消費反彈潛力較少,報告顯示,有61%的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減少或取消了這方面的支出,21%的受訪者則表示疫情後會減少此方面支出。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