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胎」:關於暗物質,您需要了解的10件事

2020-09-25 三更靈異實錄

黑暗問題是困擾科學家近一個世紀的難題。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一切,我們所不知道的一切。

1.暗物質無處不在

行星,恆星,小行星,星系-我們實際上可以看到的東西-不到總宇宙的5%。那麼剩下的是什麼呢?神秘之處就在於此。

暗物質是我們賦予宇宙中所有仍不可見的物質的名稱,其中有很多。研究表明,宇宙中約70%由暗能量組成,而其餘25%由稱為暗物質的神秘物質組成。我們看不到它,我們不理解它,但是我們知道它在那裡。


2.它是完全看不見的

暗物質真的很難研究,因為我們看不到它。這種怪異的物質不會與光相互作用,因此是完全不可見的。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它的存在呢?好吧,因為它以奇怪的方式影響著宇宙。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


3.暗物質將星系束縛在一起

因此看不到暗物質,但由於其對太空的強大影響,因此可以感覺到

暗物質會施加「引力」,這意味著暗物質會吸引其他物質。暗物質太多了,其引力足以將整個星系(如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保持在一起。這就是為什麼暗物質經常被比作一個巨大的蜘蛛網,將星系嚙合在一起的原因。


4.扭曲空間的外觀

我們還可以通過仰望天空來看到暗物質的影響。當天文學家觀察到遙遠的星系時,它們通常看起來很拉伸並且形狀奇怪。

這種效應被稱為「引力透鏡效應」,它是由暗物質的引力引起的。這個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它會物理扭曲銀河周圍的光線,從而扭曲它們的外觀。


5.科學家創造了暗物質「圖」

科學家們已經能夠拼湊出空間圖,表明他們認為暗物質藏在哪裡。

通過研究「大爆炸」遺留下來的「遺物輻射」,科學家可以確定太空中存在更多輻射的區域,而更多輻射意味著更多物質。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識別出「熱點」,那裡的暗物質含量較高。


6.我們不知道暗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暗物質是某種外來粒子。

我們已經知道了光子,電子,夸克和許多其他粒子,但是可能還有許多其他的東西等待發現。這些未知的顆粒中的一個或多個可能與我們與暗物質有關的效應有關,例如引力透鏡和「蜘蛛網」。


7.暗物質甚至可能不存在

暗物質可能是未發現的粒子,也可能根本沒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與暗物質相關的影響實際上是由引力引起的。

我們現有的引力理論可能是有缺陷的,而且我們歸因於暗物質的影響可能只是我們尚不了解的引力怪癖。


8.宇宙飛船正在尋找標誌

那麼暗物質是粒子還是重力的結果?好吧,我們不知道,在證明這兩種理論是對還是錯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如果存在暗物質粒子,則它們有時應相互碰撞:產生輻射的相互作用。因此,太空飛行器已經配備了先進的探測器,以尋找這種輻射的跡象。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結果,但仍在尋找確鑿的證據。


9.有些國家的暗物質實驗室藏在很深的地下

如果找到暗物質的確鑿證據,則其形式將是非常微小的影響。因此,為了檢測這些微小的信號,科學家們已經在地下深處建立了暗物質實驗室,而這些實驗室遠沒有克服背景噪聲的影響。

在英國,有Boulby地下實驗室:位於北約克郡的暗物質實驗室,位於地球表面以下1000米以上。從加拿大到澳大利亞,全球還有其他類似設施。


10.我們越來越接近暗物質的真相

關於暗物質,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些奧秘可能永遠不會揭開。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正在逐步接近真理。

暗物質可能是複雜的,難以捉摸的和神秘的,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將繼續進行狩獵-他們發現的東西最終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宇宙的觀念。

相關焦點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可能對於古人們來說我們知道的已經足夠多了,可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總是陷入這樣的怪圈——本以為發現得越多就會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可是結果總是知道得越多就發現自己更加的無知,就有更多的地方值得去探索。圖解:「暗物質」模擬圖人類是如何發現暗物質的?
  • 「暗物質」只是一種假說,或許它不存在
    可能對於古人們來說我們知道的已經足夠多了,可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總是陷入這樣的怪圈——本以為發現得越多就會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可是結果總是知道得越多就發現自己更加的無知,就有更多的地方值得去探索。圖解:「暗物質」模擬圖人類是如何發現暗物質的?
  • 中科院領銜國際團隊「放大」宇宙,首次看到暗物質高清圖
    新智元報導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在最近發布在《自然》上的一篇研究中,科學家終於讓暗物質「顯形」了。「模樣」。主圖像中最大的團塊對應著星系團,而第二次圖像中最小的團塊在與地球質量相似在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進行的這一超級放大模擬,需要利用8個「放大鏡」接力去放大。其放大程度相當於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找到上面的一隻跳蚤。如何逐次去配置每一個新的「放大鏡」,使新獲得的圖像和原來的一樣精確清晰,這就對模擬原初條件的精度和程序的精確度和可靠度提出巨大的挑戰。
  • 中科院領銜國際團隊「放大」宇宙,首次看到暗物質高清圖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在最近發布在《自然》上的一篇研究中,科學家終於讓暗物質「顯形」了。「模樣」。主圖像中最大的團塊對應著星系團,而第二次圖像中最小的團塊在與地球質量相似在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進行的這一超級放大模擬,需要利用8個「放大鏡」接力去放大。其放大程度相當於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找到上面的一隻跳蚤。
  • 物理學家發現一種「聆聽」暗物質的方法
    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和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hysics)的物理學家將研究方向轉向電漿(plasmas),這一提議可能會徹底改變令人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的探索。
  • ...科技七日談(2012.7.8):太陽耀斑、「捕捉」暗物質以及真實大小...
    在過去的一周裡我們聽聞了超級英雄背後的故事、看到了未來的太陽能板技術、發現了一片樂高森林同時還了解了如何用金和 DNA 來「捕捉」暗物質。除此之外太陽那邊也有一些不尋常的景象。想知道更多嗎?
  • 暗物質和渺子已被排除在DAMA信號源之外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DAMA研究中所探測到的信號並非源自暗物質和渺子,而更有可能是人為因素造成圖解:宇宙中含有有大量(約23%)暗物質,唯人類對暗物質所知甚少。圖源:維基百科義大利DAMA1小組本來已經極具爭議性和不確定性的暗物質觀測,可能有一個超乎他們預期的信號源。
  • 數據科學入門前需要知道的10件事
    >本文為你介紹在學習數據科學時,需要注意的10件事。我應該選什麼課程來學習數據科學?對於未知的學科,琳琅滿目的學習資源,美好的工作機會,應該怎樣去努力?本文作者是研究數據挖掘和生物醫學方向,目前就職於泰國的一所研究大學的全職生物信息學副教授。他在22歲時開始自學數據科學,目前已經自學成才,編譯了這篇文章,希望能把以下需要注意的10件事告訴剛入門的你。
  • 數據科學入門前需要知道的10件事
    我應該選什麼課程來學習數據科學?對於未知的學科,琳琅滿目的學習資源,美好的工作機會,應該怎樣去努力?本文作者是研究數據挖掘和生物醫學方向,目前就職於泰國的一所研究大學的全職生物信息學副教授。他在22歲時開始自學數據科學,目前已經自學成才,文摘菌編譯了這篇文章,希望能把以下需要注意的10件事告訴剛入門的你。
  • 暗物質和渺子已被排除在DAMA信號源之外
    可是,除了美國的CoGeNT暗物質實驗,全世界沒有一個暗物質研究同樣探測到類似的信號。這令大家對首次直接檢測到暗物質一事存疑。 基本的要求庫德裡亞夫採夫說「我們不認為只討論背景源調製的周期或相位、而不討論它的振幅,會有什麼得著。那些調製信號或者有多個來源,而很明顯,這是DAMA所使用的技術的一大缺點。」他解釋,目前暗物質研究中最前沿的實驗「都依賴潛在信號和背景之間有力的區分。DAMA沒有這個選擇,並需要測量總事件發生率及其時間變化。
  • 暗物質和暗能量之間有什麼區別?
    我們所知道的關於現實的一切-組成恆星,星系,腳下最深處的所有事物-只是對我們所不知道的95%的挑剔。因此,「黑暗」一詞-並不意味著可能看起來像什麼,而是表明我們理解它的能力上的巨大空白。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絕對難以捉摸可能是它們如此普遍相互混淆的原因。
  • 當今宇宙學的未解之謎:暗物質是星系保持完整形態的關鍵因素
    【作者:黃姤】研究宇宙學,利用大爆炸理論分析宇宙的演化,需要有堅實的觀測技術,這個技術今天已經非常精確地建立起來了,它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膨脹」以及宇宙裡面比較輕的「元素的豐度」。這是對大爆炸理論三個最重要的觀測支持,在這個基礎上面可以從理論上進一步探討宇宙未來究竟會向什麼方向變化,這裡有一個前提是必須對宇宙做一個詳盡的完整檢查,必須知道宇宙含有有多少的物質,多少的能量。2015年中國發射了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這個衛星在解析度、在探測極限指標上都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它的目的是為了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粒子」所發出來的信號。
  • 如何觀測到暗物質
    一小隊天文學家優化了"觀測"星系附近的暗物質的手段,新技術比以前最好的方法還要精確10倍。這項工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科學家目前估計,宇宙中高達85%的質量實際上是不可見的。這種"暗物質"無法被直接觀察到,因為它與光的相互作用方式與構成恆星、行星和地球上生命的普通物質不同。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觀測不能看到的東西呢?關鍵是測量暗物質產生的引力效應。
  • 關於TensorFlow,你應該了解的9件事
    谷歌開發技術推廣工程師 Laurence Moroney 在 Google Cloud Next 大會上進行了一段 42 分鐘的演講,主題是「What's New with TensorFlow?」。本文作者 Cassie Kozyrkov 對該演講進行了總結,概括出關於 TensorFlow 的九件事。
  • 世上無「南」事,只要……
    畢竟作為一個為了科學獻出自己,每天起早貪黑從早上到深夜看論文做實驗推公式熬到頭都要禿的我,生活真的已經如此地艱「南」……麻將系列「南」表情包雖然我們要相信科學(拒絕毒奶梗),但我現在每天早起的鈴聲,已經固定為周杰倫的《一路向北》。老祖宗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在一大早我們就要計劃好,今天不能變「南」。你要問我設置這個鈴聲有沒有真的讓我轉運?我不太清楚。
  • 關於未來,人類最需要了解的10件事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地平線》節目的科學家團隊總結了關於未來我們最需要知道的10件事情,一起來看看吧。如何讓電燈一直亮下去?Much of our electricity is generated by burning coal or gas, both of which will ultimately run out.
  • 沒有暗物質,宇宙根本無法解釋,人類也不會存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造就(ID:xingshu100),演講者:袁強,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團隊成員暗物質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這要從一個方程講起。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本文已分發所有自媒體平臺,轉載請標明來源和作者,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請您點擊關注、推薦閱讀、評論和轉發,您的每一次點擊都是我創作文章的動力。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
  • 「創作開運禮」什麼是暗物質?為什麼還沒有人發現它?
    科學觀測就告訴我們,宇宙比它看起來的要大。由於WIMPs還沒有被發現,物理學家們對暗物質產生了分歧:是WIMPs還是某種奇怪的東西?「至少15年前,當人們談論暗物質時,他們互換使用『暗物質』和『WIMPs』兩個詞。」胡珀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漸進但意義重大的轉變,不過現在沒人再做那種事了。人們現在對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有了更廣泛的全球概念。」
  • 對「科學之美」的力量,我也曾一無所知
    」——Marie Curie昨天那篇更新出來之後,沒想到大家對「科學護膚」如此關注,回想起來,也許是在我們人生最初在被問到第一個理想時,大多都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科學家每一次,真的是每一次,研究著護膚品背後到底蘊含著怎樣的「技術」這件事,真的是想想就讓人熱血沸騰。最好的科技,就是幫助我們日常中完善更好的自我的科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