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璀璨,你是人間理想;皓月清明,你是人間曙光。」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的那刻,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制大廳同步觀看點火盛況的蔡君和肖磊,用這句浪漫的詩語表白著「嫦娥」、表白著航天,也表白著彼此。
蔡君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一名系統工程師,負責單位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一體化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監督及管理工作。肖磊是中心管理處的一名技術骨幹,負責對中心日常管理、任務訓練等工作進行計劃統籌。他們雖然在不同的崗位工作,但對待工作的態度同樣的認真、幹好事業的追求同樣的熱烈,因為兩人都對航天有著同樣深切的嚮往和熱愛。
工作中的蔡君
蔡君的父親蔡樹真曾是中心測控系統的一名工程師,是中心第一代的創業者、航天人。從1976年走近大涼山參加西昌發射場建設,到1997年離開發射場回歸地方工作,蔡樹真在發射場足足呆了21年,期間護航了26枚星箭遨遊太空。受父親的影響,蔡君從小就對太空火箭充滿了好奇,對父親所從事的航天事業有著無限的崇拜和嚮往。2007年,從四川師範大學畢業後,蔡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四川省委組織部的選調生。正當她準備入職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布了面向社會招聘科技工作者的消息,埋藏心底的航天夢躁動得一發不可收拾。當她告訴父親「辭去公務員,轉行幹航天」的想法,蔡樹真樂呵兒的半天合不攏嘴,直說好。就這樣,接過父親的衣缽,蔡君也成了一名航天人。
在青海西寧長大的肖磊,從小就喜歡看漫天的繁星,喜歡聽「嫦娥奔月」「萬戶飛天」的神話故事。1992年3月22日,中心發射澳星,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全程直播,9歲的肖磊第一次從電視畫面裡看到了火箭的模樣。雖然,那次任務不太順利,卻讓肖磊有了對航天的懵懂認識,並且記住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名字。2007年,大學畢業後,肖磊從北京一路向南向西,走近了記憶深處的那個名字,和蔡君入職同一個單位,成為了一名航天人。
工作中的肖磊
「我們跟崗參加的第一次發射任務就是『嫦娥一號』。」蔡君說,他們兩個新人在同一個單位、同一個系統上班,平時一起學習業務知識,周末一起加班跟崗訓練,彼此被那份嚮往星空的熱情所吸引。2009年9月1日,某型號任務成功發射的第二天,他們手拉手步入了西昌市民政局領取了結婚證,開始了攜手航天、並肩奮鬥的追夢徵程。
婚後,中心迎來了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期,夫妻倆也積極昂揚地走上了全新的崗位。肖磊發揮自己在編程方面的特長,積極參與中心質量管理系統和保密文檔管理系統的研發,為單位任務測試工作和信息化建設貢獻力量。蔡君在人力資源崗位上,把單位科技幹部的參試、培訓等工作統籌保障得妥妥帖帖。伴隨著一發發火箭的成功升騰,小兩口的工作雖然忙碌,日子卻在成長和收穫中顯得溫馨靜好。
夫妻二人和女兒「糖豆」的合影
2010年,他們守著各自的崗位,感受著「嫦娥二號」升空的喜悅;
2013年,他們懷抱著小「糖豆」,見證了「嫦娥三號」奔月的幸福;
……
近年來,中心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同時開啟了高密度任務,蔡君和肖磊也開始了西昌文昌兩場馳騁作戰的工作模式。蔡君前往文昌發射場參加「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肖磊就進駐西昌發射場投身「北鬥全球組網發射」;蔡君在西昌執行「亞太」任務,肖磊在文昌備戰「天問一號」。
「感覺『嫦娥』特別眷顧我們,這一次,我們倆沒有錯開,又能一起看著『五姑娘』出徵廣寒宮了。」面對採訪,無論是蔡君還是肖磊,都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試問有多少人能沿著自己的夢想一直走下去呢?」
(何玲)
來源:國防時報
編輯:許小娟
編審:曉可
通聯:國防時報新聞中心 20289601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