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伊朗的國寶級核武器專家穆赫辛·法克裡扎德突然被殺,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動蕩。世界各國也對此議論紛紛,都在猜測此次刺殺事件是否是美國和以色列主導的,同時也在探討,對於這次刺殺,伊朗究竟會採取何種報復手段。
幕後黑手行動高調,只為激起伊朗憤怒?
但有一點卻令人感到十分疑惑,一般來說,無論任何暗殺行動,基本都是悄悄進行的,然而此次刺殺事件,對方卻進行的相當高調。不僅將行動地點選擇在伊朗首都,還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人流密集的地點行動,最後在網絡上將這樣的視頻進行大肆傳播。這樣的做法,明顯是想將事情搞大。
如今的伊朗國內,大多數的輿論都在表示,希望採取更加強烈的報復手段進行報復;如果伊朗沒有報復行動,那麼只會讓對方覺得軟弱可欺。目前最大的嫌疑人是以色列和美國兩國,但以伊朗的國力來說,這兩個國家他誰也打不過。
伊朗科學家頻繁被害,始終沒有吸取教訓
但無論此次事件伊朗最後如何處理,都不可否認,伊朗重要人物如此容易就被刺殺成功,伊朗的國家安全部門也應當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
伊朗首都德黑蘭建造了一個"烈士博物館",其中陳列的是幾個特殊的展品。那就是近些年來被清楚的伊朗科學家遇襲時所乘坐的轎車。從這些轎車數量和受損情況來看,這些被殺的科學家死得有多慘。這樣的展品,雖然控訴了暗殺者的兇殘,但它們也代表著恥辱,是伊朗國家安全部門的恥辱。
一般來說,對於任何武器裝備的研發,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保密工作。在核武器還未研製成功的時候,伊朗媒體就公開報導過領導核武器研發的"穆赫辛·法克裡扎德"。在2018年,以色列總理更是在電視節目當中公開展示了該核武專家的詳細資料,這樣的公開展示,怎麼可能不會讓對手有機可趁。
中國的保密工作上有多嚴謹
就拿我國來說,我國的第一代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了研究出核潛艇,一直默默無聞隱姓埋名多年。就連他的父親,直到去世之前都不知道他的工作是什麼。後來他母親也是在報紙上偶然看到兒子的名字,才知道黃旭華究竟是在做什麼。
還有我國的原子彈,即便在原子彈成功爆炸後,我國在外宣上也做的相當嚴謹,甚至連每發出去的一張圖片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核。
美國為了保密,做了什麼
還有就是美國的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為了保密,建設在荒涼的戈壁黃沙之中。還有丹麥的核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以及奧格·玻爾在來到美國之後,為了他們的安全,美國給他們安排了假身份用於矇騙軸心國的特工,"尼爾斯·玻爾"化名"尼古拉斯·貝克","奧格·玻爾"則化名"詹姆斯·貝克"。
正是因為這些國家這樣嚴格的保密,最終才使得所有科研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像伊朗這樣大張旗鼓的國家,還是少見。同時伊朗此次事件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讓我們明白了這些科研人員的偉大以及對於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