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結果不開花的無花果
無花果樹姿優雅,長勢粗獷蒼勁,在千花百果中以其特有風貌獨樹一幟。
無花果,顧名思義只結果不開花,實際上它是開花的,只不過其花很小,隱藏於新枝葉腋間的花託內,呈淺綠色,在放大鏡下才能看到,因而被人們誤認為無花。無花果有很強的抗逆性,適宜於各種土壤,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苯等有毒氣體,均有一定的抗性,是工礦區優良的抗汙染花卉。在庭院內栽植數株,當青青小果綴滿枝頭,與嫩枝碧葉交相輝映,婆娑姿影映入眼帘時,使人賞心悅目,意快神恰。
無花果性平味甘。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食用。乾果、未成熟果實以及植物的乳汁均含抗瘤成分,有人稱它為」抗癌鬥士」;乳汁尚含澱粉糖化酶、酯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無花果可用作食物性輕瀉劑。根和葉均可供藥用。
無花果的形態
無花果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米,小枝粗壯。葉卵形或近卵形,長10~20釐米,常3~5掌狀裂,邊緣波狀或皮粗齒,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
隱花,果實梨形,長5-8釐米,成熟時呈紫色。原產地中海和西南亞,栽培歷史悠久,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其品種約有六百餘個,可分為原生型無花果、普遍無花果、斯密爾那無花果、中間型無花果四類。
無花果的栽培
1.繁殖
以扦插為主,在春季3月中、下旬,取生長健壯的一年生枝條,剪成15~20釐米長、插入大號盆中,株距10釐米右,插後立即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溫度25℃左右,每天晚上水1次,約45天即可生根萌芽,當年可以結果。
可用高壓繁殖無花果,清明後,新芽萌發,選擇果樹,要梢下10釐米處環割1刀,並在2釐米以下再環割第2刀,深達木質部,剝去兩刀間的皮層,用12釐米寬、20釐米長的塑料薄膜,浸溼後圍抱在割處,並用溼線將塑料膜下口綁紮結實,填充滿介質,如富含腐殖質的土,雜糠灰或蛭石粉。填滿後澆透水,並保持介質溼潤,25~30天可生根,40天後可與母株分離,剝去塑料膜,上盆栽植當年可結果。
2.栽培管理
宜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生長最適溫度是25℃~30℃。盆土可用園土7份,糞幹2份,餅泥1份混合使用。3~4月每隔2天澆水1次;清明後出房澆1次透水;5月隔天1次;6月每日晚上澆水1次,7~8月盆土不宜過溼,入秋後為使枝條充實,盆土保持60%~70%溼度。越冬前澆1次透水。在生長期每月施1次10%~15%濃度的腐熟糞肥或餅肥液,雨季開始後,可施一些乾肥或複合化肥。
在生長旺盛,3月上、中旬可進行一次整形修剪,一般宜留矮小的主幹,30釐米高為宜,主幹上留主枝3~5枚,每1主枝上再留側枝2~3個,培養的枝條均勻分布成園形樹冠,幼苗長到40~50釐米高時進行定幹。
常見病害有炭疽病、使葉片邊緣捲縮,果實表面出現褐色斑。防治方法,噴灑波爾多液。發現桑天牛可噴灑六六六滴滴涕或敵敵畏藥液,在7月中旬成蟲盛發期捕殺成蟲,可噴灑六六六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