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賀 男 鄂託克經濟開發區團委書記
200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0年開始從事團的工作,任鄂託克經濟開發區團委組織委員,2016年任團委書記。2018年經團旗委推薦,鄂託克經濟開發區團委被團市委評為「全市五四紅旗團委」。2018年11月經開發區研究決定,掛職棋盤井鎮分管脫貧攻堅和村集體經濟工作。近三年的時間裡,全鎮26戶貧困戶21戶已正常脫貧,5戶穩定脫貧,其中2戶被評為旗級「脫貧攻堅好家庭」,且通過助推全鎮集體經濟,全鎮十個嘎查村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2019年全鎮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8萬元,楊雨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春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一、落實精準扶貧,實現志智雙扶樹鄉風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是要在「精準」二字上面做好文章。剛到棋盤井鎮掛職,楊雨賀首先深入貧困戶家裡,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狀況及致貧原因,為他們脫貧對症下藥。由於需要長期下鄉入戶深入了解、掌握貧困戶的思想動態,他把自己的轎車賣了專門買了一輛二手越野車方便下鄉。走訪一遍棋盤井鎮所有貧困戶最少要跑600多公裡,馬不停地走訪入戶需要一天半的時間,三年2萬多公裡的裡程,包含了他對脫貧工作的深情與熱愛。
深入基層了解農牧業產業發展情況
(一)扶志扶智,落實脫貧攻堅任務。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棋盤井鎮貧困戶數量不多,每個家庭的致貧原因卻不同,但在思想認識上普遍存在著等靠要的問題。第一次走進楚魯拜嘎查魏星(化名)家,一進家裡就是一股酒味,45歲的魏星,是老中專生,當年一畢業就在企業上班,後續的生活中染上了酒癮,最後丟了工作,妻子也和他離了婚,留下一個兒子。楊雨賀通過村幹部楊嘎查側面了解到,其實魏星發展基礎是有的,草場一千多畝,自己也有勞動力,就是孩子上高中負擔有點重,如果不是自己不爭氣,日子不會過得這麼差。通過與魏星的促膝而談,了解到他酗酒是有原因的,上學時在班裡學習一直優秀的他,一畢業就在蒙西水泥廠上班,不管是在學習還是擇業方面,他都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可後來,隨著工作和家庭生活的不順心,就開始以酒相伴自暴自棄。通過深入了解,魏星的兒子魏文(化名)在市蒙中上學,在班裡學習一直名列前茅,有考上重點大學的希望。為此,楊雨賀鼓勵魏星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畜牧業生產,為了讓他樹立發展的信心,當好父親的榜樣,楊雨賀對接聯繫幫扶企業和嘎查駐村書記無償給魏星提供40隻母羊,又通過園區領導聯繫園區屬地企業幫助他建設了一座100平方米草棚,通上了30千伏的動力電,配備了拉水三輪車,再加上扶貧產業政策購買的30隻基礎母羊,經過自身努力,很快發展到了如今的160多隻羊。
孩子就是父母的希望,楊雨賀經常與他兒子魏文聯繫,了解他的學習情況,並將學習情況向魏星反饋,聽到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魏星樹立了發展的信心,為了讓他多接觸社會,實現自主發展,又為魏星安排了嘎查村公益崗位和社會崗位,讓他參與到嘎查村集體經濟的建設當中,與集體經濟實現利益聯結,通過參與集體經濟勞動、公益崗位,每年除養殖年收入3萬元外能額外多收入2萬多元的勞務費。2019年7月魏文考上了內蒙古大學,可這個好消息卻讓魏星犯了難,不算生活費,光孩子上大學學費每年就得7000元,楊雨賀得知團市委每年拿出2萬元葵花助學金專門資助考上大學的困難學生後,積極對接園區領導和上級團委,在上級團委、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使魏文成為鄂旗唯一一個拿到葵花助學金的大學生,加上各類教育補助每年有5000元,解除了魏星孩子上學難的後顧之憂。通過一步一步的幫扶,魏星的家乾淨了、羊肥壯了、人精神了,村民們給他豎起了大拇指,左鄰右舍還給他介紹起了女朋友,生活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脫貧不能一時而要一世,關鍵是在思想上進行深入改造。面對魏星的不僅僅是經濟收入的提高,還有思想的深入改造與內心深處的變革,魏星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思想認識、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楊雨賀每次到魏星家一起勞動結束後,就與他促膝談心,「老魏,我以前經常勸你戒酒,態度不好,我也是心急。」「楊鎮哪的話,你也是為我好。」「聽嘎查牧民們說,你現在變化很大,成為了大家的榜樣,支部也關注到了你的變化。」「以前都是我不好,大家這麼幫我,我也想改變自己。」「你考慮過入黨嗎?」「我以前不先進,離黨員的要求太遠!」「只要多學習黨和國家的政策,多幫助咱嘎查村的人和事,你就能。」「真的?楊鎮我聽您的!」
通過一次次入心、入腦的拉家常,魏星對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有了深入了解,也認識到這麼多黨員幹部「幫一把、扶一把」就是為了落實好黨中央的好政策,自己還需要「好好幹一把」才能對的起黨中央的惠民好政策。「現在生活不愁了、兒子上大學了,我也要為社會做貢獻!」這成為魏星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此後,魏星多次參加村集體經濟義務勞動,幫助村裡修建豬圈、打掃道路環境衛生、維修更換村部老舊設施、與左鄰右舍互助生產勞動。
深入伊克達賴嘎查講黨課
通過近幾年扶志扶智精準幫扶,棋盤井鎮3戶貧困戶家的孩子大學畢業走向了工作崗位,累計投入扶貧教育幫扶資金64800元,幫扶人數14人。
(二)環境整治,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深入農村牧區,進扶貧戶家中,這戶日子過的怎麼樣,看屋內屋外的環境衛生整體情況,就能有一個大致判斷。脫貧攻堅工作不僅要扶智,還要做好扶志「脫懶」這篇文章。在走訪入戶中,有這樣一戶貧困戶楊雲(化名),本人三十出頭,一家四口人,豬跑到家裡也懶的管,已經成為了村裡人的談資。楊雨賀和村裡徐支書了解到,楊雲是村裡「遠近聞名」的大懶漢,一說起楊雲的家,不僅髒還臭,冬天相對好點,夏天整個家裡臭氣燻天,讓人呆不下去。楊雨賀來到楊雲家,了解到他家裡有幾百畝草場,人也年輕,只要「對症下藥」脫貧難度應該不會太大。脫貧先扶志,扶志先要把環境衛生整理起來,人有了精神自然就脫貧了。與楊雲談話中了解到,他看到周邊鄰居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自己也想過好日子,就是怎麼都跑鬧不起來。楊雨賀告訴他,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方法錯了就事倍功半,楊雲好奇的問什麼方法能讓自己富起來?「只要你能勤洗澡,我就把致富寶典告訴給你,下次來了一定要把澡洗了,不然下次我可不來看你了,你聞,把我燻的滿身怪味,回去你嫂子肯定數落我不洗澡了」。憨厚的楊雲一天比一天乾淨起來,再見楊雲身上沒有了異味,兩個兒子也開始講起了衛生,人乾淨,住的地方也乾淨了。通過與幫扶單位和駐村第一書記金海對接,拿出2000元將院子鋪了磚,又在家裡掛上了裝飾牆板,比城裡人還洋氣,不管是家裡,還是院裡的環境衛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有一次看見楊雲妻子洗碗,倒上洗潔精洗一次就放下了,楊雨賀就對夫妻兩個人說,碗要洗兩遍,要把碗淘一下才能洗乾淨,從此再也沒有看到碗洗一遍的情況,楊雲的衛生問題就是個習慣問題,人變的乾淨,也就勤快了。
在牧區有400畝草場,按照傳統養殖方式搞養殖也就是50來只羊的規模,不然草蓄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出現沙化問題。看到楊雲有通過自身努力積極致富的願望,楊雨賀就和駐村幹部商量,讓他配備拖拉機等種養植機械,種植20畝地玉米作為舍飼養殖飼料,再通過草場散養和棚圈飼養結合的模式搞混合養殖,楊雨賀和駐村幹部戲稱這是「立體養殖模式」,就像山東的壽光蔬菜一樣,一層一層立體種植。草場還是那片草場,現如今卻養出了400隻羊的規模,經濟效益是以前的8倍,成為了深井村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2019年楊雲被評為全旗脫貧先進示範戶,拿到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後,他主動提出脫貧不再享受政策,實現穩定脫貧,按楊雲的話說國家幫助我的已經足夠,我要靠自己的雙手致富。
通過開展「栓整人家」「文明農牧戶」評比,實施戶改廁、住房衛生整治等環境整治活動,全鎮貧困戶環境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有利的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高質量的開展。
二、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解難題
「人心齊,泰山移。」作為鄂託克經濟開發區團委書記,楊雨賀充分發揮團組織凝聚引領青年作用,廣泛動員園區、鎮區團組織及團員青年和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響應黨中央號召,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戰脫貧攻堅,小康路上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需要落實好國家的兜底政策。棋盤井鎮兜底戶田華華(化名)是盲人,妻子李紅葉(化名)身患癲癇,女兒深度近視1000多度,三口之家都是殘疾人。第一次去李紅葉家,在與李紅葉談話中,由於患病突然嘔吐到楊雨賀的褲子上,在擦褲子間隙,看到家裡髒亂不堪,意識到面對這樣的戶子需要社會更多愛心人士的關心幫助,才能走出貧困,活出自信。為了幫助李紅葉女兒接受良好的初中教育,通過對接鎮區公租房,全家搬到鎮區居住,保障做好住房、教育扶貧工作。全家沒有收入來源,光是解決住房教育問題還不夠,由於女兒深度近視,學習成績一直不太理想,通過聯繫青年教師志願者,幫助女兒課後補習提高學習成績,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一直保持在中上遊水平,2019年順利加入共青團組織。家裡環境衛生差,對接青年志願者定期幫助打掃衛生,廣泛動員園區各個非公企業團組織、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源源不斷送去慰問金、米麵糧油等生活用品。現如今去李紅葉家,全家最大的改變就是臉上時時露出的滿足的笑容,田華華雖然眼睛看不見,心裡卻比誰都看的清楚,是黨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陪同市扶貧辦入戶核查檔案資料
近幾年,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資助蘇米圖村39歲的貧困戶雲懂購買大車,在園區跑起了運輸,每個月至少掙5000元;通過園區領導對接屬地企業幫助1981年出生的王海勝購買農業機械,掌握機械化種地致富本領,年收入20多萬元;為了不讓郭建成家窮根留下,動員貧困戶郭建成兒子郭海峰從烏海打零工回來搞養殖經濟,如今發展到200多隻山羊;聯繫神華蒙西公司申請30萬元扶貧基金,幫助蘇米圖村發展肉羊養殖、呼吉嘎查擴大阿爾巴斯白絨山羊核心群發展集體經濟,不僅帶動了本村經濟發展,還帶動了轄區內貧困戶實現產業脫貧。
三、抓好產業發展,築牢鄉村振興
棋盤井鎮是我市工業重鎮,也是農牧業大鎮,面積3514平方公裡,地域遼闊,物產豐富,馳名中外的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就是出自這裡。剛到鎮裡工作,楊雨賀就意識到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必須大力發展農牧業產業,變輸血為造血。棋盤井鎮十個嘎查村,東部五個村、西部五個少數民族嘎查,在農牧業產業發展規模、產業特色上具有不同特點。當時,棋盤井鎮十個嘎查村只有蘇米圖、百眼井申請了扶貧產業項目,其他嘎查村都沒有開展相關工作。對於十個嘎查村都要有集體經濟,且集體經濟收入要達到5萬元以上的年度考核要求,楊雨賀同志一來到棋盤井鎮就沉下身子深入基層,著手了有關集體經濟的調研工作,在東部區深井、阿如其集體經濟發展滯後,村裡集體經濟缺乏產業基礎和固定資產,在西部楚魯拜、伊克達賴沒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作為阿爾巴斯白絨山羊核心群所在地,經濟效益沒有充分釋放出來。
通過調研走訪,東部的深井村集體經濟產業薄弱,但地理區位優勢凸顯,公路聯通杭錦旗、巴彥淖爾市、烏海市、寧夏自治區等地,適合發展商貿物流經濟,棋盤井鎮作為鄂託克旗活畜養殖重鎮之一,各類活畜及飼草料運輸車輛經停深井村,打造活畜交易市場最為適宜。為此,他與駐村幹部牽頭聯繫永祥公司,成立深井永祥活畜交易市場,使棋盤井鎮這個工業重鎮,第一次建立了活畜交易中心,深井村也第一次有了從農牧業向牧業服務業發展的第三產業。如今,來自周邊地區活畜、飼草料等物資在這裡交易,活畜交易市場日交易量達到1000隻,為周邊農牧發展養殖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為脫貧攻堅創造了有利條件,帶動當地農牧業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西部的楚魯拜嘎查坐擁天然草牧場110萬畝,常住人口534人,位於阿爾巴斯白絨山羊核心產區,發展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積極響應各級黨委、政府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在西部牧區重點發展阿爾巴斯絨山羊,建設優質絨山羊養殖基地的要求,同時守好、壯大、叫響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這個品牌,實現品牌帶動脫貧。經過三年建設,楚魯拜阿爾巴斯保種育種核心群,連續兩年通過幫扶企業和扶貧辦申請資金50萬元,由最初的100隻山羊發展到如今的1029隻,通過高品質的培育由原來價格的每斤36元上漲到現在的40元以上。好的產業發展,還需要龍頭企業帶動,通過積極對接園區企業星光集團,每年定點定價收購伊克達賴阿爾巴斯白絨山羊3500隻,肉價每斤高於市場價5元,年銷售額600萬元,為農牧民發展養殖業脫貧致富打開了銷售渠道。
組織召開牧工大會,擴大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影響力
自上任以來,在鄂託克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在棋盤井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累計申請到各類扶貧產業資金465萬元、幫扶企業扶貧資金120萬元,不僅為全鎮的建檔立卡戶穩定脫貧打下了基礎,還惠及全鎮村民4269戶9955人實現了收入穩增長的目標,全鎮10個嘎查村集體經濟2019年收入實現108萬元,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組織召開棋盤井農牧業產業指導培訓會
三年裡,通過腳踏實地的開展扶貧工作,這些貧困戶已經逐漸成為了他的親人,沒有一戶因病因學因困出現返貧。「人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是他的座右銘,來自農村普通家庭的他無論做什麼都有一股韌勁兒,一種肯吃苦、不服輸、顧大局的拼搏精神。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團委書記,他沒有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和流血犧牲的壯舉。然而他深知在農村這篇熱土上,園區青年更要具備其獨特的內涵,既甘於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也要有時代的擔當奉獻精神。這一信念,讓他在日常的工作中嘗到生活的甘美,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原標題:《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為脫貧攻堅貢獻青春力量——鄂託克經濟開發區團委 楊雨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