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科幻驚悚災難片,講述了自行車快遞員吉姆於危急時刻幸被施蓮娜和麥克搭救,他也才知曉倫敦發生的一切,當三人費勁千辛萬苦找尋到拯救未來的一線希望時,才發現真正恐怖的還不是病毒。一部深扒末日來臨的時候人性會泯滅到什麼程度的喪屍片,女主變得冷血且冷酷,軍人變得變態禽獸…但是愛情讓女主展現出自己脆弱溫柔的一面,親情讓女孩成長勇敢~結局充滿希望~末世感營造得真不錯,但是個人認為,作為恐怖片或者驚悚片實在是過於文藝了!
某一天,你醒來發現自己在醫院,身邊空無一人。電話不通、荒廢的城市…你一人獨自走了好久好久…終於到了一個地方,有人存在…卻發現…到處都是喪屍。每次看這個末日系列的片,都忘不了這個開頭,畫面很美、很荒蕪、滄桑、孤獨,男主角莫名其妙的走在無人的倫敦,是一個個倫敦著名街區和地標建築的空鏡頭,讓人感覺時間停滯,文明破壞,人類絕望。這部作品強調的並不是追殺你的喪屍的可怕,而是人的可怕,從電影一開始,放出受感染猩猩的動物保護團體,到男主一行人尋求軍隊的保護,卻發現更冷酷的現實與絕望,都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原因。重點是人性,以及人性在末日來臨時的展現。
電影中男主角Jim、女主角Selena、慈父Frank和那班軍人,分別代表了四種典型的人性特質。慈父Frank是人性善良的化身。無論是在家中收留被喪屍追殺的Jim和Selena,還是悉心保護幼小的女兒,在曠野中守護睡眠的團友,甚至在無人的超市掃貨後也不忘留下信用卡,種種細節,可以烘託出人性中的向善品德。女主角Selena是理智型好人的代表。毫不留情地砍死被感染的同伴、擺明求生為第一重要性的立場、清晰災難環境下的人性險惡,都說明了她的理性。但是真正面對困難時,從她保護小女孩和拯救Jim的細節中,可以看出她內心是一個好人。男主角Jim從前是一個老好人,慢慢經歷了人性險惡後開始爆發,那種由弱轉強的蛻變,往往會更具殺傷力。影片最後他一人消滅整個軍人小隊,則印證了人的戰鬥情緒比戰鬥技能更為重要。那支末世下的軍人小隊,從一般電影中人類救護者的形象變成了放縱慾望的一群禽獸。災難使人類社會失去了法律和規則,人性醜惡的一面得不到限制,內心險惡的人就會散發出動物般的獸性。
看慣了好萊塢式的殭屍系列再看這部電影,就會感覺到濃鬱的英倫風格,細膩的背景音樂、秀美的田園風光,還有一點情感,也算是可以一看的賣點。但通篇看完,對導演要表達什麼,真是有點糊塗了。前半部分感覺還好,對故事情節交代的大致比較清楚,危機中的同伴情、父女的情感都表露的比較透徹,但到後半部就明顯感到導演又走了好萊塢式的套路,殺怒、嗜血、最後終了還來這麼一個曖昧的結局,令人失望。
《驚變28天》在眾多喪屍片裡面只能算個loser。首先從喪屍的形象,走路的動作,表情來說都不符合國際喪屍審美標準。第二打鬥場面又少有不激烈,特效做得不怎麼樣,但是《驚變28天》是我看過最浪漫的喪屍片。在我打著專業的旗號業餘的系統觀影之後,對於一部電影我會更關注它的形式。作為形式主義的推崇者,難免覺得劇本劇情什麼的,演員演技什麼的都是狗屁。導演要玩一個遊戲,他就玩到他那個點就行了。這個點就是讓電影語言的風頭蓋過具體內容。但是丹尼鮑爾又是個浪漫青年,《猜火車》就是最好證據,全世界都看得見。
28 Days Later從表面上看是殭屍片的延續,不過實質卻是對於極權的諷刺和鞭撻,主人公面臨的真正危機不是來自於殭屍,而是貌似拯救者的人類倖存者內部的對於少數物資的佔有,其實在很多的怪獸片中,表現人在絕境時依舊爭奪不已都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本片有其獨到處,不像大部分的的歐美恐怖片全片大撒狗血,讓人反胃。開篇營造的末世景象,以及人物的感情心理刻畫都可稱道。不過還是不能免俗,在後面的高潮部分仍然出現了殘酷血腥的少兒不宜畫面,一些情節的發展也與自己所設想的出入不大。相比於外部環境的險惡,最恐怖的還是人自己吧。同時片子似乎也在傳達一種環保觀念,珍惜我們的世界,不然可能會落得無家可歸。結局給了人希望,不至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