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客戶朋友諮詢我關於otdr的問題,在使用OTDR時,要想準確地測試光纖長度和衰耗,在開始測試前必須要正確地設置相關參數。主要參數有:折射率、脈衝寬帶和平均時間,同時,如何用光標準確取點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折射率設置
光纖群折射率的設置是否準確對纖長測試的影響較大。該折射率值由光纖生產廠家給出,另外不同廠家的OTDR其距離的算法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OTDR的纖長測試距離誤差由以下的三個因素構成:
0.000025%測試距離± OTDR距離解析度±光纖折射率引起的誤差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光纖群折射率對纖長測試的影響:假設被測光纖在距離測試點120km處斷開,若用OTDR進行測試,在此距離範圍內若採樣點為32,000點,其距離解析度為8m。我們將光纖群折射率的誤差值取為0.001(因為操作者設置折射率時往往在1.467~1.468之間變動):
D=0.000025%120,000m + 8m + 120,000m0.001/1.467=100.8m
其中折射率所帶來誤差為81.8m,約佔總誤差的81.15%。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理解折射率設置對光纖纖長測試是多麼重要!!!
二、脈衝寬度和平均時間設置
理論上講,對於同一段光纖,脈衝寬度越大,距離測試誤差就越大。但是若脈衝寬度很小,則不能精確識別光纖末端與噪聲電平的界線。操作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脈衝寬度,原則是在保證能識別光纖末端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小地設置脈衝寬度。如圖一所示:
一般來說,很難機械地定義測試距離與所用脈衝寬度的關係,因為每根光纖的衰耗不同,很難用標準的尺度去衡量到底用多大的脈衝寬度去測試一定距離的光纖。但是,有兩個原則是必須把握的:
1、用儘可能小的脈衝寬度去測試光纖,這樣距離和衰耗的精度才能得到保證。只有脈衝寬度小到能夠能夠看到大致的曲線形狀,就可以通過平均來測出曲線。
2、當脈衝寬度確定以後,所選取的平均時間應該足夠長,一般在15秒至60秒之間。被測光纖越長,平均時間約長(同時脈衝寬帶也約大)。
三、正確使用光標進行取點
操作人員在使用OTDR時,因為取點所帶來的誤差也是不可避免的。對於發射事件,取點位置應在曲線陡升的起點;對於非反射事件,取點位置應在曲線陡降的起點。在測試時應將故障點處的曲線放大後再確定精確的故障點位置。如圖二所示。
雖然OTDR的事件表裡面有每個事件所對應的距離值,但是對承擔搶修任務的技術人員而言,這個距離值不一定是十分可靠的。因為事件表裡的距離值只有在正確設置了所有OTDR參數,平均時間足夠長的前提下才是精確的。所以,要精確定位故障點,應該使用手動的方式來確定距離值:先把光標挪到故障點位置,放大該區域後再準確找點。
總結:以上幾個參數是否正確設置,對於OTDR的測試至關重要。同時,現場人員根據長期經驗積累可使故障定位的準確性和速度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