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的翅膀如此纖薄,卻不會因陽光照射而過熱,散熱結構讓人稱奇
如你所見,蝴蝶的翅膀相對它們那小小的身體來說是如此巨大。它們巨大的翅膀在氣溫高達30多攝氏度甚至40多攝氏度的夏天,在強烈的太陽光底下就是兩個巨大的吸熱板,如果任由熱量吸收,就會過熱,進而影響它們那軟弱的身軀。但是,蝴蝶的翅膀特殊的結構可以避免它們在太陽下過熱,這種結構讓科學家們嘖嘖稱奇。
-
荷蘭研究發現納米結構造就蝴蝶之美(圖)
圖片來源:中國建站圖片素材庫蝴蝶因為其翅膀上變化多端、絢爛美好的花紋而使人著迷。這也讓生物學家們感到疑惑:蝴蝶令人眼花繚亂的顏色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麼不同意義呢?在研究了菜粉蝶和其他蝴蝶翅膀的表面後,希拉爾多揭示了這個秘密:翅膀上的納米結構正是蝴蝶的「色彩工廠」。「每日科學」等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了相關消息。 兩層鱗粉結構 19世紀英國博物學家亨利·貝茲花了11年時間在亞馬孫河收集到了14000多種動物標本,其中也包括多種蝴蝶。
-
科學家仿效蝴蝶翅膀結構開發高效太陽能電池
德國聯邦教研部(BMBF)近日宣布,在其資助下的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研究人員發現了能高效提升太陽能電池吸光率的新途徑,即通過仿效蝴蝶翅膀結構,可開發高效太陽能電池。
-
CRISPR 可調整蝴蝶翅膀顏色和鱗片結構!或將可用於製造顏色鮮豔的生物顏料
研究人員使用了 CRISPR/Cas9 技術對生活在東非的偏瞳蔽眼蝶(Bicyclus anynana,或稱叢林斜眼褐蝶)的翅膀顏色進行修改,結果發現除顏色外,鱗片的表面結構與硬度也都發生了變化。研究結果表明,色素基因在翅膀鱗片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雙重作用。
-
南通大學顧曉松院士團隊發現蝴蝶翅膀的奧秘
《ACS Nano》(IF=13.709)上發表題為「Morphology, Migration,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Schwann Cell Culture on Butterfly Wing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Architectures」的研究論文,首次發現蝴蝶翅膀表面微納米結構調控細胞生長行為。
-
蝴蝶翅膀中隱藏著上帝驚人的創造
現在納米級的光學顯微鏡,比以前光學顯微鏡高出約20倍左右的解析度。之前只能觀察到約一微米的物體(一米的百萬分之一)。通過納米級顯微鏡觀察到,翅膀表面的鱗片就像有規律排列的花瓣一樣。更奇妙的是,因鱗片上的色素顆粒使每個顏色都顯得獨一無二。這種顏色被稱為色素色。不同蝴蝶的鱗片也會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它們就像拼圖的碎片,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時,便呈現出各種美麗又奇特的花紋。一片鱗片的大小約為100微米。
-
蝴蝶翅膀真的沒有顏色嗎?
閱讀資料的主要內容是:」……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繽紛的色彩……」學霸或學渣們將寫出何等奇文尚不得而知,這段話本身卻很值得商榷。
-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比鑽石還美,啟示了無數科學家!
其實是粉末,只是在顯微鏡下看,它們是一片一片的,像魚鱗一樣,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蝴蝶翅膀的上下兩面,被稱為蝴蝶的「鱗片」。 看蝴蝶翅膀上的鱗片,如屋頂之瓦片般重疊排列,形態類似球拍,基部有一小柄嵌入翅膀上的凹窩,具有防水功能。翅膀的顏色和花紋有些由鱗片所含之色素所造成,有些則為鱗片表面之條狀刻紋分散投入之光而產生藍色或青銅金屬光澤。
-
仿生學:蝴蝶翅膀或成無反光手機屏幕關鍵
蝴蝶扇一扇翅膀可以製造蝴蝶效應,還可能進一步推動手機行業的發展。德國科學家團隊針對透翅蝶(glasswing butterfly)研究發現,其透明的翅膀幾乎不會反射光線,根據仿生學原理,透翅蝶的這種現象會對鏡頭組或者手機屏幕的改進產生積極影響。
-
受蝴蝶翅膀啟發 科學家開發吸光能力更強的太陽能板
科學家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一組研究人員從一種黑蝴蝶翅膀的特殊結構中獲得靈感,開發出吸收光能效率更高的3D列印太陽能電池板。這一大自然的饋贈,將幫助科學家開發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薄膜太陽能電池。
-
蝴蝶翅膀就像飛機的兩翼,翅膀上豐富多彩的圖案,常令人讚嘆不已
蝴蝶,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蝴蝶,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中國有 1200 種。蝴蝶一般色彩鮮豔,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釐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釐米左右。
-
蝴蝶翅膀有沒有顏色?其實,你不懂什麼叫「顏色」
Revolucion/文2015年安徽高考的作文題目是這樣的:科研人員特地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同學們親手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
-
觀賞魚中的上品——蝶尾,它那舒展的尾鰭仿佛蝴蝶的翅膀一樣美
觀賞魚中的上品,它那舒展的尾鰭仿佛蝴蝶的翅膀一樣美蝶尾,全稱蝶尾金魚,是在龍睛金魚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尾鰭舒展如蝴蝶的金魚品種,上品觀賞魚。特徵與龍睛金魚比較相似,眼球特別發達,突出於眼眶之外。遊動時尾鰭不能左右均勻擺動,尾鰭基部受傷或有受傷折印的,有身體缺陷或眼睛脫落的,還有就是尾鰭太大超過身體部分的以及尾鰭不完全張開的,挑魚的時候不要選擇有以上這幾種情況的魚。在養蝶尾的時候儘量要把魚缸放置再近窗戶通風又有陽光的地方。要注意放養密度,根據容器的大小合理安排,寧可少養,也不能多樣。
-
這些蝴蝶最會隱藏,可以騙過所有人的眼睛!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夏季是觀賞蝴蝶的季節,我們都知道蝴蝶的種類繁多,其翅膀上的色彩和斑紋極為豐富。蝴蝶為何要用「隱藏術」?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蝴蝶翅膀的反面具有隱藏色彩,以便在休息時偽裝自己;而其正面則有醒目的花紋,這種只有當翅膀打開時才能看到的花紋被稱為驚嚇色。隱藏色及偽裝行為常出現在蝴蝶的幼蟲期和蛹期,這兩個階段是蝴蝶一生中最易被捕食的時期。
-
從蝴蝶裡「飛出來」的玻璃保護膜
這款靈感來自蝴蝶的隔熱膜,採用了尖端的納米技術和微複製技術,實現了完全無金屬化。*閃蝶:一種大型的,色彩豔麗的蝴蝶,生活於中美和南美的熱帶地區,因其翅膀呈顯著的彩虹藍色而著名。他們發現大閃蝶鮮豔的藍翅膀上並不含有任何色素,它的顏色來自於光線的反射,既所謂的"結構顏色"——光線在物體內部經過多次反射而形成的顏色。
-
科學網—蝴蝶有嘴巴嗎
前幾年,又有一首名為《兩隻蝴蝶》的流行歌曲傳唱得大紅大紫,這也算是我國傳統「蝶文化」的一種折射,或者叫「現代版」吧。 但是,傳統故事中沒有涉及蝴蝶的生理特徵,只是一種寫意式的描述。而《兩隻蝴蝶》卻寫到了細節,其中的歌詞有這樣一句:「親愛的,你張張嘴,風中花香會讓你沉醉……」於是,就有喜歡觀察生物的同學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蝴蝶有『嘴』嗎?」
-
除了飛行,蝴蝶的翅膀還有什麼用?
眾所周知,蝴蝶是一種會飛的昆蟲,而它之所以會飛就是因為它有翅膀。所以蝴蝶翅膀的作用就是飛行。那麼,蝴蝶的翅膀除了飛行還有什麼作用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蝴蝶的特點蝴蝶是自然界中最漂亮的昆蟲之一,目前已知的蝴蝶接近20000種,它們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個大洲的陸地上,尤其以美洲和亞洲地區種類和數量最多。既然我們要說一下蝴蝶的特點,就不流水帳式的說它的一些習性、體型了。我們從食性以及繁殖的角度來看一下。
-
西媒:蝴蝶翅膀結構可為最新防偽技術提供靈感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 西媒稱,防偽技術的最新靈感來自於賦予蝴蝶翅膀醒目色彩的微小片狀結構。這些獨特的微觀結構是保護信用卡、鑰匙、文件甚至藝術品的關鍵。據埃菲社8月20日報導,貝爾格勒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些微小片狀結構的秘密。
-
只要水滴下落的速度夠快,蝴蝶的翅膀就會斷
雨滴會把蝴蝶砸壞嗎?科學家們認真觀察了高速水滴擊中這些昆蟲翅膀的瞬間。變色龍 本周在《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神奇的3D列印墨水:利用同一種墨水配方,就能列印出豐富多彩的顏色[1]。飛濺 為什麼蝴蝶在飛行的時候不會被雨淋壞?來自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高速水滴對羽毛、樹葉以及蝴蝶、蛾子等昆蟲翅膀的衝擊。他們發現,這些生物表面上的微結構不僅能夠防水,還可以讓擊中它的高速水滴迅速碎裂散開,從而在雨中起到保護作用[2]。
-
昆蟲翅膀帶有可以殺死細菌的納米結構
蟬、蜻蜓等一些昆蟲的翅膀上覆蓋著可以通過接觸殺死細菌的納米結構。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新聞中心表示,該校專家弄清了這些結構的殺菌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為醫學移植體和生物醫學裝置研發抗菌表層。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