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研究發現納米結構造就蝴蝶之美(圖)

2020-12-05 搜狐網

圖片來源:中國建站圖片素材庫

蝴蝶因為其翅膀上變化多端、絢爛美好的花紋而使人著迷。這也讓生物學家們感到疑惑:蝴蝶令人眼花繚亂的顏色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麼不同意義呢?最近,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希拉爾多(Marco Giraldo)發現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通道。在研究了菜粉蝶和其他蝴蝶翅膀的表面後,希拉爾多揭示了這個秘密:翅膀上的納米結構正是蝴蝶的「色彩工廠」。「每日科學」等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了相關消息。

 

兩層鱗粉結構

 

19世紀英國博物學家亨利·貝茲花了11年時間在亞馬孫河收集到了14000多種動物標本,其中也包括多種蝴蝶。他曾經這樣說:了解這些動物能幫助我們揭示生命的力量。而蝴蝶,這種被認為淺薄輕佻的昆蟲則將成為生物學中最有價值的精靈。

 

如今,人類發現的蝴蝶品種已經超過了17000個。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有與眾不同的翅膀,有的似精美的刺繡,有的如閃爍的彩屏。研究表明,蝴蝶翅膀上炫目的色彩來自一種微小的鱗片狀物質,它們就像聖誕樹上小小的彩燈,在光線的照耀下能折射出斑斕的色彩。

 

和電腦顯示屏的成像原理一樣,蝴蝶也是用單色斑點組成一幅完整的圖案,每一個有色的鱗片來自一個細胞。它在整幅圖案中扮演一個像素。細胞上的顏色來自細胞內的類黃酮、黑色素等化學物質。這些細胞也有壽命,它死亡以後,那些曾經絢麗的顏色也隨之消逝。

 

研究發現,蝴蝶翅膀上構成圖案的細胞在其幼蟲時期就已經存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科學家菲德裡克·萊奧特通過對一個幼蟲進行的微型手術證明了這一點。萊奧特研究的非洲彩蝶有一對漂亮的翅膀,其花紋看上去活像一對公牛的眼睛。萊奧特說,那樣的花紋在蝴蝶還是蛹的時候就已經露出了端倪。

 

希拉爾多則強調,蝴蝶翅膀上的顏色其實就是一個身份標誌。不同顏色的翅膀,讓形色萬千的蝴蝶能在很遠的地方就識別出同伴,甚至辨別出對方是雄是雌。那麼,蝴蝶是如何擁有這些漂亮的色彩呢?希拉爾多將研究對象瞄準了菜粉蝶。

 

這種屬於鱗翅目粉蝶科的菜粉蝶體型中等,體長15-19mm,翅展35-55mm。受到不同生活環境的影響,不同菜粉蝶身上的色澤有深淺的變化,斑紋也會有大有小。通常來說,在高溫下生長的個體,翅面上的黑斑色深顯著而翅裡的黃鱗色澤鮮豔;反之在低溫條件下發育成長的個體則黑鱗少而斑形小,或完全消失。

 

當然,這位物理學家以菜粉蝶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是,它們擁有的色素顏色單一。通過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他發現這些菜粉蝶翅膀的結構非常奇特。希拉爾多發現,儘管不同種類的蝴蝶,鱗粉結構不同,但彼此之間還是有共同特徵。一般來說,蝴蝶翅膀由兩層僅有3至4微米厚的鱗片組成,上面一層鱗片像微小的屋瓦一樣交替,每個鱗片的構造也很複雜。而下一層則比較光滑。蝴蝶翅膀這種井然有序的安排形成了所謂的光子晶體,也就是納米結構。通過這種結構,蝴蝶翅膀能捕捉光線,僅讓某種波長的光線透過。這便決定了不同的顏色。

 

還能區別雌雄

 

此前的研究資料可以為這項結論提供佐證:在2005年,科學研究人員在非洲發現一種蝴蝶,其翅膀鱗粉中所含的物質,就與利用最新納米技術開發出的發光二極體材料具有相同的晶體結構。不過,更重要的是,希拉爾多還發現,這種納米結構不僅讓蝴蝶擁有了不同的顏色,同時也能區別出性別。在菜粉蝶群落中,由於「種族」的不同,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比如日本菜粉蝶,雌雄易辨,而歐洲的菜粉蝶,雄粉蝶經常找錯對象。這也是蝴蝶翅膀上的納米結構在「作祟」。

 

鱗粉能將逃逸的光線高效折射回表面。這種獨特結構,能使光折射率各異的物質在納米層次有規則地排列,從而高效地讓特定顏色的光透過或者將其「攔截」。日本菜粉蝶雄雌個體之間,色素構成有著細微的區別。雌性日本菜粉蝶缺少一種特殊的色素顆粒,而這種色素顆粒是利於吸收紫外線的。由於這一缺失,菜粉蝶翅膀的納米結構反映出的色彩就會有差異,因循著這一線索,雄性個體很快就能找到它們的伴侶。

 

相關焦點

  • 除供人觀賞 蝴蝶翅膀 微納米結構有妙用
    原標題:除供人觀賞 蝴蝶翅膀 微納米結構有妙用 受訪者供圖 美麗的蝴蝶除了製成標本供人觀賞,還有什麼價值?南通大學顧曉松院士課題組通過對蝴蝶翅膀研究,發現其微納米結構調控細胞生長行為,將為新型醫用仿生材料的設計帶來靈感和啟示。該成果近日刊發在納米研究領域國際著名雜誌《ACS Nano》上。 鱗翅目蝴蝶翅膀是自然界中精細結構與功能一體化的典範。一萬四千多種蝴蝶蝶翅結構各不相同,具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多形態、多尺度和多維數的精細分級結構,為人類研究生物材料提供了一個巨大模板庫。
  •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比鑽石還美,啟示了無數科學家!
    陽光照在蝴蝶翅膀上後,之所以能立即被均勻分散,是受到了角質層的反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看到的蝴蝶翅膀總是閃閃發亮的緣由。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模擬蝴蝶翅膀的結構和功能,儘快研製出可以使電腦晶片持續均勻散熱的裝置。蝴蝶翅膀上的美麗顏色,其來源與其他一般動物完全不一樣,它並不是來自其身體上的細胞而是來自鱗片的顏色。
  • 手性環狀納米結構研究獲新發現—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林嘉平團隊在手性環狀納米結構的製備上取得了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並已入選熱門論文。然而,目前所知,在納米尺度同時具有環和手性兩個特徵的多級結構尚未見報導。 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聚(γ-苄基-L-穀氨酸酯)(PBLG)均聚物與聚(γ-苄基-L-穀氨酸酯)—嵌段—聚乙二醇(PBLG-b-PEG)嵌段共聚物二元體系在溶液中自組裝形成尺寸均勻、手性可控的螺旋環狀多級納米結構。通過調控嵌段共聚物與均聚物的共混比例,發現環狀結構是由均聚物組裝形成的。
  • 荷蘭研究人員繪製出B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組成圖
    荷蘭研究人員繪製出B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組成圖 2008年07月31日 13:41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荷蘭烏特列支大學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最新開發的噴灑技術
  • 【納米】發現納米矽結構中的超大光學非線性
    其突破關鍵在於應用矽的高折射率特性,可在納米尺度上作為全電介質天線,產生多種電磁共振模式,大幅增強光與矽的交互作用。再加上光致熱效應,以及降低周圍介質的熱傳導係數,可以使矽納米結構的溫度快速上升。因此造成折射率改變,回過頭來影響其共振模式,造成矽納米結構的散射光強度產生巨大的改變。其等效光學非線性效應,和原本的矽比起來提升了大約五個數量級之多。
  • 科學家仿效蝴蝶翅膀結構開發高效太陽能電池
    德國聯邦教研部(BMBF)近日宣布,在其資助下的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研究人員發現了能高效提升太陽能電池吸光率的新途徑,即通過仿效蝴蝶翅膀結構,可開發高效太陽能電池。
  • 南通大學顧曉松院士團隊發現蝴蝶翅膀的奧秘
    《ACS Nano》(IF=13.709)上發表題為「Morphology, Migration,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Schwann Cell Culture on Butterfly Wing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Architectures」的研究論文,首次發現蝴蝶翅膀表面微納米結構調控細胞生長行為。
  • 發現化學之美
    微觀世界的化學,美的超乎你我的想像。於萬千化學物質中你可以偶遇氧化鈷,它在比心微笑。這顆心一定是有溫度的,從離子到粒子,從納米到微米,一定走了很長的路。這顆心也一定是有愛的,它帶有一絲浪漫,也傳出一份真情,一定擁有很多的故事。願看到這顆化學心的所有人都能和愛的人跨過天和地,穿過悲與喜。化學之美,在於發現。遇見,就是美好。
  • 手工桌球底板 蝴蝶王結構經典5+2藍黑芳碳 十年磨一劍
    ,使用下來都得到高度評價,性價比高,玲瓏特製PRO系列底板在木材選料纖維處理手柄選用都優於普通版,性能更出眾,底板面材上擁有玲瓏特殊納米塗層防拉絲處理。玲瓏檜創始人沈哥設計的2018款藍調蝴蝶王,採用原木和透明樹脂結合的光學和線條之美,尾部使用鍍薄金99%含金量的紫銅標牌,搭載ALC聚芳碳纖維,選用優質自然乾燥木材,匠心手工製作,使得做工和性能更卓越。
  • CRISPR 可調整蝴蝶翅膀顏色和鱗片結構!或將可用於製造顏色鮮豔的生物顏料
    研究人員使用了 CRISPR/Cas9 技術對生活在東非的偏瞳蔽眼蝶(Bicyclus anynana,或稱叢林斜眼褐蝶)的翅膀顏色進行修改,結果發現除顏色外,鱗片的表面結構與硬度也都發生了變化。研究結果表明,色素基因在翅膀鱗片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雙重作用。
  • 金屬所:新型多級納米結構鎂合金研究取得進展
    然而,其固有的密排六方結構致使其延展性較差,獲得兼具高強度與高塑性的鎂合金成為研究的重要方向。前期研究表明,通過表面機械研磨處理(SMAT),在鎂合金表面引入梯度納米結構,能夠改善鎂合金的顯微硬度和耐磨性能,但會致使塑性的明顯降低。
  • 納米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方獲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而納米粒子的形狀也可以強烈地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形狀匹配自組裝策略在納米粒子,特別是在不同形狀的納米粒子的自組裝中很少被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合成具有形狀互補的納米粒子以及引導粒子間的相互識別上存在的巨大挑戰。因此開發新的基於形狀匹配的自組裝策略,用於特定異質結構的組裝體構建很有必要。
  • 金屬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子體光學研究獲得系列進展
    金屬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子體光學在光催化、納米集成光子學、光學傳感、生物標記、醫學成像、太陽能電池,以及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這些功能和金屬納米結構與光相互作用時產生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密切相關。
  • 蝴蝶的翅膀如此纖薄,卻不會因陽光照射而過熱,散熱結構讓人稱奇
    如你所見,蝴蝶的翅膀相對它們那小小的身體來說是如此巨大。它們巨大的翅膀在氣溫高達30多攝氏度甚至40多攝氏度的夏天,在強烈的太陽光底下就是兩個巨大的吸熱板,如果任由熱量吸收,就會過熱,進而影響它們那軟弱的身軀。但是,蝴蝶的翅膀特殊的結構可以避免它們在太陽下過熱,這種結構讓科學家們嘖嘖稱奇。
  • Chinano 2018——不僅僅有飛納臺式場發射電鏡,還有荷蘭高科技納米...
    ,擁有一個能在納米範圍內觀測微觀結構的工具是十分關鍵的。>VSParticle 是源自於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氣溶膠實驗室的公司,有著超過 20 年對氣溶膠製備的研究,他們堅信人類對於納米材料的研究還有著廣闊的空間。
  • 納米科學:空氣,水界面的智能納米凝膠:中子反射率的結構研究!
    納米科學:空氣,水界面的智能納米凝膠:中子反射率的結構研究!凝膠是許多日常產品中存在的材料,例如洗髮劑,防曬劑和食品明膠等。基於聚合物的這種系統的開發需要更好地理解這種納米材料的複雜動態結構,並且目前缺乏關於這些材料在界面上如何實際表現的實驗數據。中子是研究納米凝膠微觀結構的理想工具,因此有助於了解如何控制其性質。特別是,中子反射計是表面和界面研究的首選技術。
  • 研究發現:蝴蝶也能通過"語言"進行交流[圖]
    東方網7月30日消息:據新浪網報導,人們可能會認為蝴蝶是寂靜無聲的孤獨者,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色彩斑斕的昆蟲能夠通過類似於莫爾斯電碼的滴答聲進行彼此交流。這個發現為很多昆蟲都有聽力並能用聲音進行交流增添了新的證據。研究結果還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好處,研究蝴蝶微小的聽覺器官,有助於開發出更高級的助聽器和微型麥克風。
  • 結構顏色,讓我們的世界又美又健康
    研究人員表明了為什麼自然界中強烈的純紅色主要由顏料產生,而不是產生明亮的藍色和綠色的結構色。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數值實驗來確定亞光結構顏色的極限(這種現象是自然界中某些最強烈的顏色的原因),並發現該結構僅延伸至藍色和綠色。可見光譜。
  • 新發現!非晶合金剪切帶塑性的「蝴蝶效應」
    綠色非晶合金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非晶合金在壓縮過程中的主剪切帶運動動力學方程,具有典型的混沌特徵,微小的結構狀態將會引起宏觀樣品塑性的巨大差別。該研究為理解非晶合金的塑性變形機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動力學視角。
  • 重要發現!非晶合金剪切帶塑性的「蝴蝶效應」
    在非晶合金中,微小的結構狀態變化會引起宏觀樣品塑性的巨大差別,但其物理機制仍不是很清楚。本文發現這主要是剪切帶的混沌動力學放大作用,為理解非晶合金的塑性變形機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動力學視角,也為從剪切帶動力學角度定量設計和調控非晶合金的塑性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