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30日消息:據新浪網報導,人們可能會認為蝴蝶是寂靜無聲的孤獨者,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色彩斑斕的昆蟲能夠通過類似於莫爾斯電碼的滴答聲進行彼此交流。這個發現為很多昆蟲都有聽力並能用聲音進行交流增添了新的證據。研究結果還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好處,研究蝴蝶微小的聽覺器官,有助於開發出更高級的助聽器和微型麥克風。
佛羅裡達大學研究員Mirian Hay-Roe和同事一起走在培養蝴蝶的溫室裡,她第一次聽到蝴蝶發出滴答聲。她的同事研究一種藍白相間長翼蝴蝶Heliconius cydno,Hay-Roe把自己研究的另一種蝴蝶也帶進了這間溫室。
長翼蝶在溫室中追逐新來的「客人」,看起來像是要攻擊Hay-Roe的蝴蝶。在「空戰」間隙,Hay-Roe聽到不停有微弱的滴答聲發出。長翼蝶一邊飛動,一邊發出滴答聲彼此交流,顯然是針對新來的不速之客。
隨後,Hay-Roe進行了錄音並分析這些聲音。她發現長翼蝶不僅僅在遇到潛在的對手時發出滴答聲。「更詳細的觀察發現,它們在休息時也會發出聲音,」Hay-Roe說,還有,如果在飛行時遇到和自己同種的夥伴,它們也會發出滴答聲彼此致意。
另一位研究者裡查德-曼金認為聲音可能發自蝴蝶的翅膀區域。曼金說,有些聲音以兩倍的脈衝出現,這可能表明蝴蝶的每個翅都能單獨發聲。可能是翅膀的扇動或者摩擦發出了聲音,不過這些都還是猜測,因為沒有錄像材料可供細緻的研究。
Hay-Roe也提出了另外一種假設:這些能發聲的蝴蝶翅膀都高度殼質化,或者覆蓋著一層角質,這些都可能跟發聲有關。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生物學副教授吉恩-雅克說:「我們還不能準確地知道它們在交談什麼,但是很有可能這些聲音是用來求偶的。另外,孔雀鋏蝶發出超聲波,很顯然是用來趕走鹿和蝙蝠的。」
研究人員認為很多蝴蝶都有發聲的能力,並且能夠通過聲音進行交流。雅克說很多蛺蝶科、絲角蝶科的蝴蝶,它們翅膀上長有耳朵,用來探測並躲避蝙蝠。這些蝴蝶有50多種,「我想它們也一定能夠用聲音進行很好的交流,」他說。
Hay-Roe認為,蝴蝶的聲音這麼長時間都沒被注意到,是因為它們的聲音太微弱,加上溫室中有空調和其他噪音,它們的聲音被遮蓋了。她推測由於噪音的存在,蝴蝶可能並不能聽到彼此的聲音,從而不再使用它們,而更多地依賴其他交流手段,例如信息素、舞蹈和其他可視手段。」
Hay-Roe和曼金都希望對蝴蝶和其他昆蟲的聽力器官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錄製影像材料,研究它們是怎樣發聲的,解釋它們為什麼使用聲音交流等。
科學家發現藍白相間的長翼蝶飛行時能夠發出滴答聲進行彼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