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想不到!加拿大的"原版"007詹姆士·邦德竟然是他...

2021-03-05 加拿大家園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

家園君個人微信號:cameet 歡迎勾搭!



文自:BBC Travel|更多內容可登陸其網站

據估計,全世界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的人曾看過邦德電影。隨著該系列電影第24部影片《007:惡魔四伏》(Spectre)於11月6日在全球上映,看過該電影的人口數字將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在15名據稱為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提供邦德這位超級紳士間諜素材的真正特工裡面,很少有人知道威廉·塞繆爾·史蒂芬森爵士,他的徒手格鬥的能力、拯救世界英雄事跡、極富吸引力的個性以及對馬天尼酒的偏愛,與007驚人地相似。

事實上,甚至在他的家鄉加拿大溫尼伯(Winnipeg),史蒂芬森都不為人知。

「在我工作的這些年裡,你是第二個問起史蒂芬森的人,」 Heartland Tours公司的老闆唐· 芬克拜納(Don Finkbeiner)說,「雖然很多溫尼伯人每天開車經過史蒂芬森的雕像,但是他的故事仍會讓大多數溫尼伯人嚇一跳。」

為成終極特工,而與美國大亨繼承人聯姻?

史蒂芬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同時還是軍隊裡的輕量級拳擊冠軍。1918年一戰結束後,他遷居英國,並在當地娶了一個美國菸草商的女繼承人,並利用她的關係成為二戰中的終極特工。

他成為了溫斯頓·邱吉爾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密友,並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成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還在多倫多附近設立了代號為Camp X的特種兵訓練基地,佛萊明等數百位同盟國特工在二戰期間曾在這裡接受訓練。


在溫尼伯的威廉·史蒂芬森爵士的紀念碑

「我自己10年前才知道史蒂芬森,現在每次我帶的旅遊團都會去它的雕像前參觀,」 芬克拜納一邊說,一邊帶我走過矗立在曼尼託巴省議會大樓(Manitoba Legislative Building)前這座巨大的飛行員青銅雕像。

(在維吉尼亞州美國中央情報局總部蘭利(Langley)也有一座一模一樣的雕像)「我和遊客說:你們將要看見的是溫尼伯歷史上,甚至可能是加拿大歷史上,最重要的人。他的故事讓人難以置信。簡直就像是夢幻。」

史蒂芬森小時候在伯恩特·道格拉斯(Point Douglas)街區一個破舊的兩層木房子裡長大。他上了Argyle Alternative高中,16歲時應徵入伍。

學校牆上的壁畫有有關史蒂芬森的記錄,但除此之外,幾乎看不出史蒂芬森是在這裡長大的。或許是這個社區忘記了他,也或許是像其他優秀的特工一樣,史蒂芬森希望被人遺忘。


「他的故事讓人難以置信。簡直就像是夢幻。」

溫尼伯的西點(West End)有一幅壁畫更加生動地描繪了史蒂芬森的成就。最顯著的是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Wehrmacht Enigma),納粹的這臺似乎無法破譯的密碼機就是在史蒂芬森的幫助下被破譯的。

「史蒂芬森是一個技術高手,他在商業方面也非常成功,」芬克拜納說,「他通過無線電報發送照片的方法獲得了專利。他還涉足鋼鐵業、汽車業以及航空,他還幫助開發了噴火戰鬥機(Spitfire),並且是英國廣播公司最早的部門主管之一(負責公共關係方面)。」

1943年,在破壞被德國佔領的挪威的韋莫克重水廠(Vemork Hydroelectric Plant)的行動中,史蒂芬森提供了情報。代號為岡塞賽德(Operation Gunnerside)的這次行動,阻止了納粹科學家獲得製造氫彈所需的重水,否則可能改變二戰的結局。該行動被認為是同盟國在二戰期間最成功的一次破壞行動。

或許是這個社區忘記了他,也或許是像其他優秀的特工一樣,史蒂芬森希望被人遺忘。


「作為個人,史蒂芬森在堅持抵抗德國的努力上僅次於邱吉爾和羅斯福,」位於溫尼伯的社團無畏之子協會 (Intrepid Society)的秘書加裡·索拉爾(Gary Solar)說, 這是一個致力於保護和宣傳這個最英勇無畏溫尼伯人故事的團體。「他做了如此多縮短戰爭、減少人員傷亡的事情。」

為了幫助人們記住史蒂芬森的功勳,索拉爾和協會會長克裡斯汀·史戴芬森(Kristin Stefansson)在2009年將溫尼伯的水街(Water Avenue)更名為威廉·史蒂芬森路。

雖然索拉爾和克裡斯汀·史戴芬森都是威廉·史蒂芬森的後代,但是他們兩人在史蒂芬森的遺囑中都沒有被提到,索拉爾開玩笑說。史蒂芬森的代號就是Intrepid。

雖然邦德是虛構的,但是史蒂芬森是真實的、真正的特工

克裡斯汀和索拉爾開車帶我去1914年史蒂芬森加入溫尼伯第101輕步兵營的地方。他的士兵代號是700758。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這與弗萊明命名007的是否存在關聯,但是這種相似性非常有趣。類似的情況還在1959年出版的第七部邦德小說《金手指》的劇情中。

反派對諾克斯堡(Fort Knox)的襲擊類似於史蒂芬森未能成功的從法國殖民地馬提尼克(Martinique)偷走維希政權(Vichy)價值30億美元黃金儲備的計劃。

下一站,我們去了位於溫尼伯的17號空軍基地內的比利·畢所普大樓(Billy Bishop Building)。

無畏之子協會 (Intrepid Society)在這裡布置了一個永久展覽,展出300多件史蒂芬森的私人物品。

其中包括埃德加·胡佛(Edgar Hoover)和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寄給他的信,史蒂芬森的油畫畫像,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和加拿大政府頒發給他的獎章。

由於我是記者,衛兵不允許我進入基地,但是普通公民可以在工作日的9點到17點隨時去參觀。

位於北溫尼伯的威廉·塞繆爾·史蒂芬森爵士的圖書館內有一個玻璃櫥櫃,裡面放了少量這位英雄的個人物品。

旁邊放了一架索普維斯「駱駝」戰鬥機(Sopwith Camel)的模型,一戰期間史蒂芬森曾駕駛它打下了12架敵機(包括紅男爵曼弗雷德·馮·裡奇特霍芬的弟弟洛塔爾·馮·裡奇特霍芬),這裡還有六部史蒂芬森的傳記。

索拉爾取出了其中一本,蒙哥馬利·海德(Montgomery Hyde)所寫的《3603號房間》(Room 3603)。他只給我看弗萊明所寫的序言。序言裡有兩句意味深長的話。

第一句是:弗萊明稱史蒂芬森「曾製作出全美國最強勁的馬天尼酒,並倒在夸脫杯裡,」這為這位作家想出邦德具有標誌性的飲酒習慣提供了線索。

第二句話位於序言的結尾,證明了1989年死於百慕達(Bermuda)的史蒂芬森,對塑造這部世界上最經久不衰系列電影裡的虛構人物密不可分。

「詹姆士·邦德是對真實特工極度浪漫化的表現,」弗萊明寫道,「而真正的特工……是威廉·史蒂芬森。」

家園商業推廣:ad@iaskca.com


(可以支付寶和信用卡付款啦!

相關焦點

  • 薩姆·門德斯將執導第23部007電影
    門德斯與妻子凱特·溫斯萊特    薩姆·門德斯要執導007!這不是一個玩笑。  據多家海外媒體報導,曾憑藉《美國美人》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英國導演薩姆·門德斯正在商談接拍第23部007系列電影的事宜。
  • 007:無暇赴死 電影
    《007:無暇赴死》最新正式預告 黑白新邦女郎亮眼 11月起全球上映 今日(9月3日),007系列新片《007:無暇赴死》發布新正式預告,十分緊張刺激,「改變一切的任務開始了」。
  • 新快報:《007大破量子危機》 只是為了分泌荷爾蒙
    既然丹尼爾·克雷格能把深藍色Polo衫穿得如此性感服帖,那麼,他那些不動腦子只動肌肉的愚蠢行為又算什麼?這位英國版《GQ》連續兩年評選出的「最佳衣著男士」,在《007大破量子危機》裡換行頭換得比「邦女郎」勤多了——黑西服搭白襯衫扣子鬆開到胸口、或者乾脆赤裸上半身。拗造型到了片子裡所有女人都為之失色的程度,即使我痛罵這位「007」只會肉搏沒有智慧、片子老套又完全沒有「007」系列的香豔意味,但還是對丹尼爾·克雷格很滿意。
  • 細說24部《007》系列影片,前後6任邦德各有哪些異同
    在世界諜戰電影史上,《007》系列無疑是諜戰影片中的經典,享譽全球,特工詹姆斯.邦德的銀幕形象更深入人心。自從上世紀1962年第一部007電影《諾博士》開始,至今已經出品了總共24部007電影,時間跨度近60年,可見人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程度。在007系列中,邦德的上司是一位神秘人物M夫人,還要一位好搭檔Q,專門為他提供各種五花八門的武器裝備。
  • 溫哥華公園裡的那麼多"野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確定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 007系列硬幣|誰不知道著名的詹姆斯·邦德?
    他是電影史上最酷的秘密情報服務人員,代號007,居住在倫敦,但享譽國際。邦德從1953年真正的前間諜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的思想中冒出來,出現在他的創作者的十二本小說和兩個短篇小說集中。
  • 007系列全揭曉 邦德的不死之謎(組圖)
    自從1962年登上銀幕以來,007在電影裡盡心盡力地維護世界和平已經45年了,這些年來他在和敵人的周旋中,無數次身陷絕境卻又總能毫髮無傷的安然脫險,這是為什麼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看看007的對手們,為了幹掉他都想出了什麼辦法。
  • 添了這對雙胞胎女兒,一瞬間張杰的評論開始"炸"了!
    有了家園商城↓↓↓你足不出戶,在中國也能搶到好東西了,一定要看下面喲,"新年"特價大促開始了喲,千萬別錯過看下面...Costco,Superstore商品大促正式拉開。。。這幾天加拿大超市裡的這些東西賣瘋啦!
  • 定義邦德,從肖恩·康納利到伊恩·弗萊明
    他是第一個扮演詹姆士·邦德的人,而且一般認為,不是邦德造就了康納利,而是康納利造就了邦德。 邦德電影進入中國是羅傑·摩爾時代,所以很多人認同羅傑·摩爾的邦德。但在歐美,康納利才是邦德。羅傑·摩爾的機智、幽默、風流倜儻至少可以與康納利相提並論,但缺乏康納利的雷鳴電閃和矯捷身手。而且在歐美人眼裡,康納利絕對比羅傑·摩爾更英俊偉岸,更加硬漢。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造一個"人造月亮"掛在天空上,這個想法絕非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來的。其實,這個想法和做法世界上個別國家的科學家早有之。赫爾曼、奧伯特。據查百度資料得知,最早提出"人造月亮"想法的是赫爾曼、奧伯特。他的提出的構想是,在地球上空掛一圈的鏡子,通過反射陽光,讓巴黎的大街小巷再無黑夜的煩惱。
  • 盤點《007電影》史上最耀眼的邦德座駕
    [愛卡汽車 汽車文化 原創]「我叫邦德,詹姆斯·邦德。」對!沒錯!只要一聽到這句臺詞,那麼你看的一定是一部007系列電影。在電影中DB5是被公認為最著名的邦德座駕。關於這車是怎麼取代他叔叔的Bamford Martin,主要是在《皇家賭場》劇情中,邦德大賺一筆賭資,於是就自費購買了這臺Blower。《生死關頭》小說裡同時寫到該車搭載Amherst-Villiers的魯氏機。不過該車並沒有隨車裝備,唯一的攻擊性武器是手套箱裡的大口徑左輪,勉強算007的裝備車。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據報導,首次擔任這次探險任務的是"海鬥一號"潛水器,它不但完成了任務,而且還取得多項重大突破,並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另外,在這次科考中,「海鬥一號」完成了對「挑戰者深淵」("挑戰者深淵"是指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000米處的地方,同時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巡航探測與高精度深度測量,並獲取了關鍵性數據。
  • 《邦德25》007或由拉什納林奇飾演 「Bond Girls」改稱「Bond...
    據每日郵報,他們收到消息稱,007系列新電影《邦德25》中可能面臨一個重大改動:黑人女演員Lashana Lynch將接替Daniel Craig飾演的邦德成為新的「007」。
  • 《007之皇家賭場》暗夜出擊 新邦德走寒酸路線
    《皇家賭場》其實應該叫做《邦德誕生記》,因為它是007系列電影的前傳,講述了剛進入英國情報局不久的邦德從青澀的間諜成長為英雄特工的故事。影片中,邦德剛獲得殺人執照,並被命名為007號特工。他的任務就是到馬達加斯加島和一個叫莫拉卡的恐怖分子死磕,劇情的設置很符合現在的國際局勢。
  • 邦德扮演者肖恩·康納利去世,除了007,他這兩部電影值得再刷
    只能說康納利的先天條件太優越,做什麼都能成功,11957-1959年間,康納利主演了多部影視劇,在影視圈已經小有名氣,真正改變命運的是在1961年,憑藉俊朗的外形和陽光的氣質,康納利被推薦給了007年影片《諾博士》的原作者伊恩·弗萊明,並很快被確定為邦德的扮演者。
  • 《007 量子危機》首映後 觀眾盼下集邦德優雅些
    【南方都市報】    邦德玩命地打掩不住劇情有缺陷  11月5日零點007最新系列片《007:大破量子危機》正式登陸中國與廣大觀眾見面,和以往午夜場情侶檔觀眾居多的情況不同的是,邦德吸引了不少男觀眾結伴觀看。
  • "北境"就是在加國?《權力的遊戲》中的鐵王座在加拿大小鎮被發現!
    Birgit告訴大家,要想找到鐵王座,就在52號公路上行駛到距離滕不勒嶺以南20公裡的地區,路過Core Lodge路上的Peace River煤礦岔道,往前再開1公裡,右側會出現一個出口,王座就在那裡。其實在這次尋寶遊戲的活動頁面上,劇中的馬泰爾親王已經給大家做了一個小小的遊戲劇透。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因為,美國和他的一些所謂"鐵哥們",就是用這把"鹽"來擦抹我們這處已經受傷的傷口,也正因為我們的晶片研發落後,才讓這痛很難癒合。然而,在這種繁華的背後卻難以掩飾國人的無"芯"之痛。既然是「無芯之痛」,痛在哪?痛就痛在在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上,多項為零。作者這麼說,也許會有人不同意:"華為就是我們自主產權的呀"!是啊,華為的的確確是我們自己的品牌。但是,有一點你必須要弄明白,這就是華為所使用的晶片並非是自己製造的啊,而是臺積電為華為代工的。
  • 007演員羅傑摩爾患癌去世 曾主演7部邦德電影
    據外媒Sky News報導,曾在007系列電影中擔當「第三任邦德」的英國演員羅傑·摩爾因癌症去世,享年89歲。
  • [喜訊] 強烈祝賀藍旗魚品牌創始人"藍狼"成功路亞真正的"藍旗魚」!
    以下是中國國慶當天,"藍狼"發自澳大利亞聖誕島的實戰情報。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隨意,精彩圖文附後,歡迎品讀!原本計劃三五年之內和朋友一起去美國拖釣馬林魚,怎麼都沒有想到會在澳洲聖誕島遇上了,竟然會釣起來,這樣的裝備會釣起來,船老大說,POPPING玩十年都未必遇的到馬林,畢竟在海洋裡密度太低了,遇到它真的是非常幸運,而且成功的避開了它的喙,前導線絲毫沒有磨到,著鉤位置非常好,上顎的前部![老人與海]中,那條巨大的馬林讓鯊魚啃剩了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