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可怕的,莫過於和張東升爬山還有他的頭頂了,簡直刷新童年陰影。
禿頂,其實一直也在當代青年人最嚴重的擔憂了,一直是搜索榜上數一數二的熱詞。掉頭髮不可怕,一把一把掉頭髮真的可怕。我禿了,我不一定變強了,但我一定變醜了。髮際線越來越高,花樣年華的我們除了尋求各種玄學的假髮片、髮際線粉,還能靠什麼來拯救呢?
01
背景介紹
Nature近幾日發了一篇文章,讓我們看到了希望。「Hair-bearing human skin generated entirely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這篇文章通過多功能幹細胞在裸鼠身上成功生成了帶有毛髮的皮膚,在人類身上實現也指日可待了。
這個發現證實了幾乎在體外進行組裝的皮膚器官可以在體內進行重建皮膚。
實際上,在體外培養組織並不少見,尤其是皮膚,研究已經超過了40年,但是能夠培養出皮膚附屬器的實驗非常少見,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實驗項目會獲得Nature的青睞。這項研究靈感來源於囊腫,一個囊腫含有外胚層以及間充質細胞分化出了皮膚結構以及相關的附屬器。
02
研究方法和結果
實驗將人胚胎幹細胞分離成單細胞,並將其鍍在6孔板上,以形成均勻的細胞聚集。然後,實驗者將這些聚集體轉移到包含有促進表皮誘導關鍵因子的分化培養基的新培養皿中。不同的誘導物使細胞形成了直徑約500-1000微米的均勻囊腫。但是這種狀態沒有辦法分化成更高級的皮膚形態,因此需要尋找到新的刺激物。
在調整了FGF、BMP抑制劑、LDN等刺激物的使用頻率和時間,在50天時成功培育出了更高級皮膚形態。約在70天左右時,組織出現了毛髮形狀。
在100天左右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毛髮結構,在大約150天的培養後,觀察到鱗狀細胞在皮膚組織的核心和正常毛囊結構,提示這個時間點可能是皮膚器官樣培養的上限。
實驗者在小鼠模型中測試了皮膚類器官是否能融入內源性皮膚。在裸鼠背部皮膚1-2毫米的小切口中植入帶毛髮的皮膚器官,55%的異種移植物長出了2-5毫米的毛髮,移植物均未出現潰瘍或其他不受控制的腫瘤樣生長跡象。
對於長出毛髮的異種移植,組織學證實類器官表皮與宿主表皮融合,毛幹垂直於皮膚表面,與真正的人體皮膚組織相似,我們注意到有毛髮生長的異種移植物表皮具有角質化層和鱗狀突起樣結構,可與成人面部皮膚相媲美。
這樣的實驗結果切實證明了囊性皮膚類器官可以展開並整合到創傷部位的平麵皮膚中。
03
總 結
這項實驗事實上是一大重大突破,這不僅僅是關於皮膚及其附屬器官再生的突破,這其中涉及到早期發育,為更多的人體器官再生提供了思路。不過在這項技術完全成熟應用到臨床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各位花季少男少女還是多泡枸杞少熬夜,抓住青春的髮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