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迅速增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逐漸擺脫了貧窮落後的標籤,已經成為世界上備受矚目的第二大經濟體。社會經濟在不斷進步的同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錢袋子是一天比一天鼓了。
經濟在發展,居民資產也在增多。此前發布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就非常全面地披露了我國家庭目前的財富狀況以及資產構成。而報告中的一則數據非常引人注目:我國家庭人均財富已經達到20萬元。
該報告還顯示,在2018年我國家庭人均財富為208883元,對比2017年人均財富194332元增長了7.49%,人均財富增速要高於2018年我國的GDP增速。看到這裡不少網友心中都有一個非常大的疑問,我們真的這麼有錢了?
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現在有錢人確實越來越多了,百萬資產的家庭也不是少數,畢竟一套房隨隨便便就上百萬了。而且,大街上的豪車也很多,這樣看下來,我國居民的存款應該也很多。不出意外的話,一次性能拿出40萬存款的家庭應該不是少數。
其實,我們要想弄清楚一個概念:家庭財產,並非僅指現金或者銀行存款等一些金融資產,還包括了房產在內。
所謂的資產,其實指的是你所擁有的所有物品的總價值,雖然有些家庭的資產不少,有房有車,但是他們沒有把負債算進去,如果算上負債的話,淨資產才具有說服力。因此我們才說,有些家庭雖然資產很多,但不代表能夠拿出一次性拿出40萬的現金。
口說無憑,如果要真正估計出擁有40萬存款的家庭,我們需要找出數據做觀點的支撐。我國有14億人,按照一個家庭有4口人的話,我國大約有3.5億個家庭。儲戶存款為74.22億,平均下來,每個家庭的存款不會超過20萬。一次性能拿出20萬,跟一次性能拿出40萬還是有天壤之別的,因此專家認為,在國內一次性能拿出40萬的家庭不多。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另外一組數據在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都知道,為了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出臺了《存款保險條例》,其中明確規定,儲戶存款在50萬以下的應該全額賠付,但是超過50萬的部分就沒辦法了。國家為啥定價50萬,而不是100萬,顯然這說明了一些問題。央行曾對全國銀行做過一次摸底調查,最終得出結論:擁有50萬存款的人,佔人口數的0.37%,也就是說全國僅有518萬人的存款是超過50萬的。
雖然40萬存款比50萬低一些,但專家也認為,一次性能拿出40萬的不會超過全國人口的1%,這個數比較靠譜……此外,還有數據顯示,我國其實有5.6億人存款為0,這個數字非常扎心。
大家的錢袋子明明越來越鼓了,按理說能拿出40萬存款的家庭很多才對,為啥結果差強人意?其實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大多數的家庭資產只是沒辦法變現的房產
雖然很多家庭的資產很多,但是絕大多數家庭的資產是房產,此前央行的數據顯示,國內超過70%的家庭資產只是一套房產。以前,買房是穩賺不賠的事,所以大多數家庭都買了房,結果錢被套牢在房產裡面,無法輕易變現。
負債多
說全民負債一點都不誇張,由於買房買車都可以分期購買,所以不少人都過早背負了高額的債務。雖然可以每個月領工資,但是房貸和車貸會瞬間清空月薪。最關鍵的是,現在物價水平也在不斷上漲,生活壓力也在變大。年輕人不僅要盡贍養老人的義務,撫養孩子也需要巨大的支出,別說存款了,就是保證無負債都很難。
提前消費成為主流
受西方消費觀念的影響,國人也開始迷戀上了提前消費,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種生活雖然很刺激,但是也會造成居民負債過多的情況。數據顯示,我國1.75億的90後群體,人均負債近13萬!這還沒有把80後和00後算在內,由於提前消費,不少人都負債了,存款幾乎沒有。
綜上所述,我國能一次性拿出40萬存款的家庭自然就很少了。 每個人都有追求高質量生活的權利,不過在我看來,想讓生活過得幸福,起碼得有一定的存款,不一定非得存款幾十萬,但是起碼得留一筆以備不時之需的錢。
對此,你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