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智能微投的發展可謂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購智能微投,尤其是3000元這一檔價位,最受普通消費者青睞。在過去,這個價位的投影儀解析度都是720P級別,不過如今也開始出現了宣傳解析度為1080P的新品,如去年十二月深圳某品牌就發布了一款售價2799元的R型號投影,年後又有一波其他品牌投影新品已經或即將上市。
1080P投影儀真的3000元左右就能買到嗎?有行內人士指出:"市場上各品牌LED微投但凡物理解析度是1080p全高清的,售價統統在四、五千元朝上。如果你看到某臺LED微投在參數表上標註著'1080p'但售價卻不到三千元,那請你注意了:這臺機器的實際物理解析度至多只有1280*800(720p)甚至更低。"
那麼年後發布的這批3000以下的1080P投影的解析度到底有沒有玄機呢?
0.33DMD晶片的物理解析度僅720P,並非真1080P
說起解析度這個名詞,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我們使用的手機屏幕、電視機屏幕都會關注到解析度的參數,如果圖像所顯示的像素點數量越多,解析度自然越高,圖片質量也就是越好、越細膩。
投影的物理解析度的原理也是一樣的,它由DMD晶片上的微鏡數量確定,一個微鏡對應一個像素點。
4000元檔1080P投影,它所採用的0.47DMD晶片上密布著207萬個微鏡,能投射出207萬個(1920*1080計算得出)像素,這才是真正的1080P全高清。
而3000元檔採用的0.33DMD晶片尺寸低於0.47DMD晶片,它最多只能分布92萬個(1280*720計算得出)微鏡,它的物理解析度實際上就只有720P,無法媲美1080P的顯示效果。
可為什麼它還要宣稱是1080P解析度呢?原來廠家在其晶片上加入了TSP光學模組,通過高速抖動微鏡,讓一個微鏡形成兩個像素,獲得了共184萬個像素(1280*720*2計算得出),使像素數量接近1080P全高清。這種方法獲得的1080P就是準1080P,行業內也叫"抖一抖1080P"。
準1080P的效果能媲美和取代真1080P嗎?
若沒有差別,又何必添加一個"準"字呢?
首先在清晰度上,準1080P就不如真1080P了。因為0.33DMD是通過抖動鏡片的方式,利用人眼的滯留效應,以一虛一實兩個像素點的疊加實現視覺上解析度的翻倍。這種通過欺騙人眼獲得的圖像,不如真1080P 的0.47DMD的像素所帶來的畫面銳利清晰,像素點那樣也不如真1080P那樣稜角分明,而近似於威化餅乾的蓬鬆狀,視覺感受大打折扣。
通過下面一組對比圖,不難看出真1080P和準1080P畫質的差距,而且也能明顯地感受到兩者在亮度上存在的差異。
真1080P與準1080P畫質對比
選購智能投影,不能忽略高亮度的重要性
僅僅解析度高還是不夠的,高亮度也至關重要。因為高解析度決定圖片的細節能否被解析出來,而亮度流明則決定這些像素能否被呈現出來。
上文對比的兩款產品中,3000元以下1080P採用了歐司朗Q8WP的LED光源,這款光源做成的光機標準亮度為400流明,峰值亮度接近700流明;而4000元檔的真1080P的標準亮度都在800流明以上,峰值流明超過千流明,亮度的差距直接影響到畫面的視覺觀感。有的廠商還會通過操控RGB顏色配比調出更高的流明數,但是此時圖像偏色非常嚴重,這種高流明毫無意義。
嚴格來說,亮度流明會比解析度更來得重要,沒有高的亮度流明,那麼高解析度的優勢也就難以凸顯出來,所以建議大家優先考慮亮度流明,真實的亮度流明。譬如有一款產品是800P、800流明,另一款是準1080P、400流明,建議大家選前者。
選購真1080P全高清,注意這兩點夠了。
相信大家文章讀到這裡,一定會鍾情於真1080P全高清投影吧,在選購時記得一看晶片二看價格就不怕掉坑了。
1、從晶片判斷:購買時,查看智能投影搭載的晶片是否是0.47DMD晶片,這種型號的晶片才是真正的1080P全高清;
2、從價格判斷:受成本限制,採用0.47DMD晶片的1080P投影硬體成本就超過3000元,3000元以下的投影都是準高清。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只有真1080P全高清智能投影才能更好地給用戶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所以在購買智能微投時,只要從晶片和價格進行判斷,就能在霧裡看花時擁有一雙慧眼了。"準"與"真",弄明白了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