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CD45+白細胞(灰色)和CD3+T細胞(黃色)攻擊感染了共生乳頭瘤病毒的癌細胞(紅色)。圖片來源:Jonathan L. Messerschmidt
北京時間10月31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病毒雖作為潛在的癌症製造者而人人避恐不及,但至少有一類生活在我們皮膚上的病毒,即所謂的「低風險」病毒——人類乳頭狀瘤(HPV),似乎在保護我們免受皮膚癌的侵害。
已知免疫系統受到疾病或藥物治療抑制的患者罹患與病毒感染相關癌症的風險大大增加,特別是皮膚鱗狀細胞癌(SCC)。這是起源於表皮或附屬器角質形成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好發於頭皮、面部、手背等光暴露部位,其轉移和惡性程度較低,若發展較快或轉移則預後較差。
該研究通訊作者、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皮膚科與MGH癌症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Shawn Demehri說:「儘管多項研究試圖查明HPV感染與SCC之間的聯繫,但沒有一項能夠證明HPV是驅動常見皮膚癌的發展因素。」
相反,該研究團隊通過研究人類皮膚癌的實驗模型和組織樣本,發現「共生」乳頭瘤病毒的存在(居住在大多數人皮膚上的低風險形式的HPV),似乎對SCC有間接的保護作用,而不是有害影響。
Demehri說:「這是第一個證據表明共生病毒可能在實驗模型中和人體中產生有益影響。事實證明,這種有益影響與癌症保護有關。這些乳頭瘤病毒的作用是誘導免疫力,從而保護患者免受皮膚癌的侵襲,」
在免疫系統受到抑制的患者中,導致皮膚癌風險增加100倍以上的原因是免疫力的喪失,而非HPV的致癌作用。
這項新發現提出了一種使用基於T細胞的疫苗預防皮膚癌的新方法,可以將其他細胞識別為異常細胞或外來細胞並將其標記為破壞。
研究人員表示,針對共生HPV的T細胞疫苗可能提供一種創新的方法來增強皮膚的抗病毒免疫力,並有助於在高危人群中預防疣和皮膚癌。
早期皮膚癌中帶有共乳頭瘤病毒,看起來像是免疫系統的疣,可以有效地消除。圖片來源:Jonathan L. Messerschmidt
他們指出,增強針對HPV免疫的自然免疫力可能會進一步提高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效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一種解除免疫系統剎車並允許其識別和摧毀癌細胞的藥物。
HPV有100多種已知毒株,其中只有約12種被歸為高危型,還有一些與子宮頸、陰道、外陰、陰莖和肛門的癌症風險有關,其他毒株則與頭頸部和口腔的癌症風險有關。Demehri團隊研究的那些類型,是人體內和體外常見的「搭便車者」,並且被認為是具有低風險的病毒。
圖片來源:Nature
Demehri及其同事在小鼠模型上進行了大量實驗表明,那些免疫系統完整且對HPV具有天然免疫力的小鼠,以及對T細胞轉移具有適應性免疫力的小鼠,在暴露於紫外線或已知可導致皮膚癌的化學物質時,對皮膚癌具有保護作用。他們還測試了人類皮膚癌樣本中25種已知的共生低風險HPV的存在和活性,發現與鄰近的正常皮膚相比,皮膚癌中的病毒活性和病毒載量顯著降低,表明對病毒陽性的惡性細胞有很強的免疫選擇。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