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郵輪載客量動輒可達數千人,這對大眾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即使是上過船的乘客,也似乎很少思考,郵輪如何為數千名乘客準備好每天24小時的餐食、船上的淡水是從哪裡來的,廢水和生活垃圾又怎樣處理……
這次就讓我們以世界最著名的幾家郵輪公司為例,探索郵輪上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迎送乘客:數千名賓客,上萬件行李
郵輪和飛機一樣,只有載客出行才能賺錢,因此周轉率對於盈利來說就顯得至關重要。一艘早上抵港的郵輪,往往下午就要開始另一段航程。比起一架飛機只需安排數百名乘客的餐飲和上下機(即使是空中巨無霸「空客A380」,一次也只能載500多名乘客),郵輪的周轉困難度要高上幾個數量級。
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郵輪之一——海洋綠洲號為例,每次出航可載6000多名乘客。某個平常的周轉日,它在早上6點抵港,當天下午4點半離港。在這段時間內,2140名船員需要安排6000多名乘客有序離船,將多達12000件的行李運送下船,迎接新一批乘客上船。
離船的前一天,乘客會收到船方派發的不同顏色的行李標籤,每一個顏色代表一個下船批次。船員會在前一天晚上把行李集中收起來,第二天託運下船。而乘客從早上7點半開始,就可以在船方安排下按批次下船,並在上午10點半之前全部離船。
在最後一位乘客離船15到30分鐘後,新的乘客就會經由與碼頭大樓連接的通道開始登船。迎接新乘客的是已經清掃乾淨的船艙,乾淨的毛巾整齊地掛在毛巾架上、清洗過的被單平整地鋪在床上,上一批乘客的使用痕跡在過去的幾小時裡已經從船上徹底抹去。
儲備和處理數千人一周的生活物資
出航之前,很多船會在母港儲備好全程所需的物資,這樣在途經其他港口的時候,它便不需要再次補充補給。
迪士尼郵輪魔法號的載客量是2700名乘客,一個為期一周的旅程,需要準備的物資包括3125加侖的蘇打水、10000磅的雞肉、71500隻雞蛋。通常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會到碼頭驗收物資,如果質量沒有問題,碼頭工人就會把貨物運到船上。
不同的郵輪公司會有不同的物料運輸習慣。例如皇家加勒比公司會要求把食物從木製的運貨託盤轉移到金屬託盤,因為木料易被汙染。出於同樣的理由,運輸時使用過的硬紙箱也會被焚燒掉。
物資上船後會被運送到船上的冷藏室進行保存。一艘船通常有多個溫度各不相同的冷藏室。例如冠達郵輪瑪麗皇后二號郵輪上,用於儲藏冰淇淋的冷藏室溫度是-0.4華氏度(相當於零下18攝氏度),而肉類冷藏室的溫度則會相對高得多。
船上的食物完全依賴於庫存,衛生的保持是重中之重。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食物的儲存、預處理和烹製物資都在單獨的工作室進行。像切番茄、醃牛肉這樣的工作,都會先在物資供應廚房裡做好,而不會被帶入烹飪廚房。
郵輪要為數千人準備晚餐,一套高效的機制自然必不可少。在嘉年華郵輪自由號上,廚房裡會有150名工作人員,將240件貨運架的原料變成數千盤美食。
船上主餐廳都遵循現點現制的原則,為了提升廚師烹製的效率,同一頓飯裡紅肉、禽肉、海鮮分別只會設一道菜。這樣的菜單設置讓廚師可以同時烹製好幾個菜,減少客人等待的時間。而為了保證菜餚上桌時的溫度和口感,所有菜都會在服務員來端菜時才裝到盤子裡。
通常郵輪上儲存的物資會比實際需要的量多出1-2天的盈餘,如果遇上颱風季,還會再額外儲存幾個儲藏室的食物原料。當然,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也會有芥末用完之類的事情發生。等到船一靠岸,船員就會緊急下船,到當地的市場購買缺失的原料。
船上淡水的來源和廢棄物的處理
郵輪上淡水從哪裡來?垃圾又到哪裡去了 ?這對很多人來說一直是個謎。
像海洋綠洲號這樣的大船,船上數千人一日所需的淡水可達2000噸。這些淡水主要有兩個來源:一部分通過在港口購買飲用水而獲得,另一部分則通過船上的反滲透脫鹽系統來生產。
船上產生的廢水(約1200噸)會由一個汙水回收系統進行處理——利用細菌來分解廢物,然後分離出固體,最後通過紫外線進行消毒。廢水經過處理後已達到飲用標準,但仍會被排入大海;剩餘的固體廢物則會進行乾燥和焚燒處理。
船上的衝洗照片、乾洗等活動產生的有毒化學品都會被臨時儲存在船上,抵岸後運輸到指定的化學物品處理站。為免細菌傳播,瓶瓶罐罐等垃圾都會被壓碎然後冷凍在冷藏室。
科學環保的原則被應用到很多地方,例如空調冷凝水會被用作洗衣用水的來源之一;引擎產生的熱量則被用來加熱洗衣房和浴室用水。
如何同時為數千名乘客提供賓至如歸的服務
要管理一艘數十萬噸的海上城堡,讓數千名乘客都能體驗到星級服務,需要眾多船員的努力,也需要精細化的管理。
每次航程結束,需要清洗的衣物多達93000磅,這些衣物都會被打包送到洗衣房去清洗,然後疊放。床單會有專門的壓力機進行摺疊,而29000條浴巾則需要船員一一人工摺疊。
摺疊毛巾寵物是很多郵輪客房服務員的必修課,這樣客人經過一天的遊玩回到房間時,會收穫到特別的驚喜。
船員大多來自全世界各地,按輪班制工作。以海洋綠洲號上的8名剁肉員為例,他們每周要剁25000磅肉,4人一班,兩班倒。船員中的一些人會在船上連續工作4、5個月——每周工作7天,每天只進行短暫的休息—— 之後再回家休息2個月。
海洋綠洲號的客服總監Martin Rissley認為:「在整個流程中,每一分鐘效率的提升,到最後都會產生巨大的不同。」
皇家加勒比公司專門設有生產效率專家的崗位,其中的一些專家更是直接來自DHL或保時捷公司。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管理郵輪上複雜的工作流程,以提升效率。在船上的主餐廳,侍者的桌臺放在哪個位置是經過專家精心設計的,這個位置保證了侍者同時服務數百名乘客時所需要走的腳步數最少。
郵輪上的就餐秩序是關係到客人體驗的大問題,皇家加勒比公司會應用一些科技手段去幫助保障客人體驗。他們會在主餐廳的天花板上安裝智能攝影頭,這些攝影頭可以清點出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流,得到的數據會被船方用於預測就餐高峰期。
現代郵輪業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郵輪從一種運輸方式演變為一種休閒的旅行方式。隨著船身越造越大,郵輪公司管理和運作越來越精細化,令人眩目的船上設備也越來越多(就在去年,皇家加勒比旗下的量子號推出了機器人酒保)。但無論現代郵輪業怎樣發展,郵輪公司的初衷都從未偏離過最初的軌道:為每一位乘坐郵輪的客人提供最為獨一無二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