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方各地進入「冷冷冷」模式,一場大雪仿佛呼之欲出。《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7日零時9分將迎來「大雪」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此時節,天氣越來越冷,氣溫越來越低,水面凝冰,北風捲地,瑞雪將臨,萬物冬藏,就連平時常在枝頭嘰喳吵鬧的鳥兒也很少作聲了。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節,天氣會比「小雪」節氣時更冷,下雪的可能性也比「小雪」節氣時更大了,往往會有「簷掛冰乳,階鋪銀床」的景觀。
●這個節氣意味著雪量更大嗎?不一定!
大雪節氣的時間一般在12月7日或8日,也是幹支歷亥月的結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從這個角度說,大雪節氣和小雪、雨水、穀雨等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雖然冬天氣候寒冷,但積雪覆蓋大地,對地面及作物形成了一種「保護」,即便有寒流侵襲,溫度也不會降得很低。
融化的雪水還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所以人們常說,「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大雪三候有講究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因天氣寒冷,鳥兒已不再鳴叫;二候:虎識交,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的時期,且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三候:荔挺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它們會在感到陽氣時抽出新芽。
其中,這二候頗為有趣。虎是哺乳類食肉動物,發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從節令上推算,大雪節氣正是虎求偶交配的時期。尤其是東北虎,它們的發情期就在冬季。這個時期,老虎會四處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有的雌性老虎可能會同時有幾個追求者。那雌性老虎該如何選擇雄性呢?難道也會像古代的時候進行「比武招親」?沒錯,這個時候最勇猛的老虎自然會贏得雌性老虎的傾情與眷顧。
「古人認為,大雪後陽氣已經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求偶,其實這其中,也體現了古人對於生命的孕育與延續的尊重,雖然天氣寒冷,但依舊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張訸說,包括大雪節氣的第三候,其實也是在教育人們,要向蘭草一樣,即使是經歷寒冬,也可以努力生長,萌發新芽。
●欣賞雪景、滑冰嬉戲……「大雪」可以怎麼過?
說到冬天,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皚皚白雪,以及滑雪、滑冰時的樂趣。
隨著氣溫降低,許多河流會逐漸結冰,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如果節氣期間趕上降雪,人們還能堆雪人、打雪仗,享受冬天的樂趣。
此外,如果要欣賞雪景,還可以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賦詩抒懷,別有一番韻味。
而且,這時一般還能觀賞霧凇。據了解,霧凇一般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之後會形成乳白色冰晶沉積物。霧凇形成的美景,也頗受攝影愛好者喜愛。
過去,冬天農活不忙,手藝人便會稍稍轉移精力,做點印年畫、磨豆腐、編筐、編簍等活計,希望能賺錢補貼家用。
●「大雪」節氣應該吃些什麼食物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這個時節,是「進補」的大好時節。大雪節氣後,天氣也就變得十分寒冷了,不但要提高體育鍛鍊的強度,還要食用一些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等。因為大雪過後空氣就會變得十分乾燥,身體水分流失加快,適量食用應季水果,可以快速補充流失的水分。羊肉營養價值高,老少皆宜,大雪節氣時吃羊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強禦寒能力,是冬天補身體必吃的一道食物。或者喝一些用蓮藕燉的湯,滋補身體,蓮藕中含有澱粉、黏液蛋白、膳食纖維、維生素、酶類物質、鈣元素、鐵元素,一般人皆可適量食用。
同時白蘿蔔也是大雪節氣時的應季食物,營養豐富,大雪節氣時吃一些白蘿蔔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對健康很有好處。白蘿蔔含有蛋白質、維生素、鈣元素、磷元素、鐵元素、木質素、酶類物質、無機鹽等,大雪節氣時可以用白蘿蔔燉排骨食用。還有就是荸薺在大雪節氣時成熟上市,此時天氣冷,可以用荸薺燉甘蔗,荸薺甘蔗水味道清甜、營養價值高,是補冬的常見飲品之一。
●大雪進補 對症適量
大雪時節「進補」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生發,但「進補」要因人而異。
一般體質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宜「慢補」,可適當吃些羊肉,同時要多吃蔬菜、水果;體質較好的人要以平補為主,少吃太過油膩的食物,以防產生內熱而誘發疾病。
陽虛體質的人其表現為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經常感冒、心悸胸悶、口淡不渴等,此類人群可吃些溫熱性食物來保暖,如羊肉、蝦、韭菜、胡桃肉等,而鴨肉、香蕉、黃瓜、梨、綠豆、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則最好少吃。
若是低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大便燥結、夜裡易出汗、睡眠不好等陰虛者,則需要和溫熱性的食物保持距離,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類如山藥、百合以及甲魚、黃鱔、泥鰍、淡水魚、鴿子等才是最佳選擇。
注意:如果天氣持續乾燥,還要在滋補時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潤的食物,以起到「滅火器」的作用,防止身體上火。
●「大雪」到來我們還應該注意什麼?
>>注意起居和運動
大雪節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
冬季日短夜長,要注意早臥遲起,不要熬夜,不要過早起床晨煉。
>>注意防寒
大雪節氣,我們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這是因為,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不戴帽的人,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佔人體總熱量的30%;若氣溫在4℃,從頭部散失總熱量佔60%。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人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注意情緒平和
另外,要注意情緒平和,許多疾病,是由於情志引起的。例如,因為情緒不穩和起居無規律易引發青光眼——一種致盲眼病,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發作,其症狀有:眼痛、眼脹、視力減退,並伴有頭痛、噁心等症狀。故平時一定要保持穩定的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興奮;注意起居要有規律,不在黑暗處久留,防止瞳孔擴大引起眼壓增高;晴朗的天氣下,適度參加戶外活動,因為這樣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氣的供應減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積避免眼壓升高;氣候寒冷的惡劣天氣裡,要儘量減少外出以減少對眼部的影響。
另外,如果雪下得較大,積雪不化,人們大雪中待久了極容易患上「雪盲症」,即「雪光性眼炎」。該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由雪地反射到人眼角膜上,引起角膜損傷,其症狀為,畏光、流淚、異物感、奇癢、刺痛、水腫,因此雪地逗留的時間不宜太久,如雪地工作或旅遊觀光應戴上具有防紫外線功的墨鏡。尤其是東北的朋友,更要多注意。
>>大雪節氣 心血管病高發
中醫認為「寒則凝,凝則滯,滯則不通」,寒冷可致血管收縮,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導致發病。因此,這個時節是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病的高發期,特別需要預防此類相關疾病。
一防腦血管病: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等。對於有中風病史或高血壓病史、且血管彈性差的人,氣溫急劇變化會帶來血壓波動,促發腦血管意外發生,誘發中風。平素要高度警惕發現中風先兆,如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及時預防中風發生。
二防心臟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節與冬末初春為急性心肌梗塞的兩個發病高峰期,除了氣溫偏低引起血管收縮外,寒冷還能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導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狀血管。因此,老年人應重視防寒保暖,並且注意不宜情緒激動,防止誘發心臟病。
三防消化道疾病:由於寒冷刺激致使胃腸調節功能發生紊亂,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黏膜或潰瘍面,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從而引起胃病復發。
因此,大雪時節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飲食調養,日常膳食應以溫軟淡素、易消化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忌食生冷,戒菸戒酒,還可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成藥予以調護。
(河北新聞網綜合央廣網、閃電新聞、銀川日報、新華網,編輯孔思遠)
來源:河北新聞網綜合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