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歷史發展,"祭月節"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望月懷古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常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雲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嫦 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琵琶仙·中秋
[清]納蘭性德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裡、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中秋佳節將至,你是否也有很多感慨呢?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用詩詞抒發對黨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對父母、老師的感恩之情或是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吧!
點讚最多的留言將會獲得教務君的神秘禮物哦~
活動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2日10:00,大家快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