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編收到一位貓友的消息,表示自家貓群爆發了貓蘚,聽到過的治療方法都準備試一試,但不知道是否有用。
首先感謝這位朋友對小編的信任,雖然小編不是獸醫,但至少會翻牆查外國難翻的醫學論文不是?所以,食療、噴劑、曬太陽,這些網紅療法,對治療貓蘚到底有沒有用?
一切用事實說話。
貓癬是什麼:
貓蘚是貓的一種真菌皮膚病,由嗜動物、嗜地或嗜人的真菌有機體引起。
最常見的感染菌種有小孢子菌、假絲酵母和根癌性毛癬菌,發病症狀是淺表和結節性病變。
貓蘚在同類中具有高傳染性,同時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性。
貓蘚需要治療嗎:
貓蘚是小動物醫學中的一種重要疾病,在大多數免疫功能強,且病症較輕微的貓咪身上,貓蘚可在數周至數月內自愈。
但仍建議對所有貓蘚進行治療,目的是縮短病程,並防止傳染其他動物和人類。
患病率和危險因素:
確定貓蘚的真實患病率和品種易感性極為困難,因為它既不是一種自發性疾病,不能報告,也不致命。
在各種貓身上,感染的嚴重程度各不相同,有的不需要治療就能自愈。
據有關報導,最容易感染上貓蘚的品種貓是波斯貓。
一項研究指出,75%的病例發生在波斯貓身上;在另一項研究中,61例皮膚真菌病中有15例被診斷為波斯貓。
文獻對來自29個國家的73篇,有關小動物皮膚真菌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的論文,進行了綜述。
研究表明:在幼貓、長毛貓、群居、野外生活的流浪貓、溫暖地區(如巴西、智利、印度、義大利和美國南部),以及多貓家庭中,貓蘚的發病率較高。
檢測方法:
下面這些科學的檢測工具,我想正常人家裡應該是沒有的,但小編還是決定費勁把它們翻出來。
因為如果日後大家需要到醫院檢測貓蘚,好歹也大概知道檢測是否科學,醫院有沒有坑你不是?
所以,花時間看兩眼,總歸不吃虧。
目前,醫學界尚沒有一種診斷測試被確定為貓蘚的黃金標準。
但臨床證明有效的檢測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
①伍德燈
伍德燈檢查(Wood's lamp)一直被用作檢測和監測貓犬皮膚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在貓群中。
(老外寫論文超囉嗦,具體怎麼操作我就不翻了,反正你家也沒這玩意)。
②皮膚鏡
皮膚鏡是一個非侵入性的點護理診斷工具,可以照明放大皮膚。
它廣泛應用於人類醫學的臨床診斷中,可診斷多種皮膚病,尤其是毛髮和毛囊異常。
而對正常貓皮膚的皮膚鏡研究結果也已有發表。
③檢查頭髮或鱗片
直接檢查毛髮和鱗片是一項重點護理技術,用於確認是否存在皮膚真菌感染。
這項技術的起源尚不清楚,但戴維森在1933年描述了它在貓身上的應用,包括毛髮和鱗片的顯微鏡檢查菌絲或真菌孢子,並提供了感染的快速確認方法。
好了,現在終於到了大家最期待的治療環節了!
文獻闡述的治療手段眾多,小編僅在此列出目前已通過動物臨床實驗,驗證有效的治療。
局部治療
局部治療的目的是通過對毛髮進行消毒,並儘量減少來自於環境的傷害,從而疾病的傳染性和人畜共患病的風險。
石灰硫
硫磺是最古老的外用藥物之一,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時代。
當它與鈣或銅結合使用時,它被廣泛應用於農業和葡萄園,以治療和/或預防真菌對植物的感染。
石灰硫(多硫化鈣)特有的「臭雞蛋味」是硫化氫造成的,由於硫化氫的形成,它在接觸時具有殺菌作用。
但有研究表明:石灰硫對皮膚的不良影響包括腳墊乾燥、耳朵毛髮脫落、被毛乾燥,以及白貓被毛反覆使用後出現黃色變色。
異丙唑/咪康唑/洗必泰
Enilconazole是一種廣譜抗真菌藥物,屬於咪唑類藥物,廣泛應用於農業,並被批准用於治療貓(僅限法國)、狗、牛和馬的皮膚真菌病。
精油
精油(EO)是從植物的某些部分,例如葉子、莖或花中提取的揮髮油,通常帶有植物的氣味或味道。
精油通常是親脂化合物,因此在水中不能混溶,由於對藥物耐藥性的擔憂,人們越來越關注精油作為合成藥物的替代品。
精油對皮膚真菌的體內療效,已通過動物分離株的體外試驗,和化合物對動物分離株的試驗的證實。
結論
目前推薦每周兩次使用石灰硫、烯康唑或咪康唑洗髮香波,來治療貓蘚。
咪康唑洗髮水在體外是有效的,但在體內與氯己定聯合使用效果最好。
對於局部治療,氯麴黴唑、咪康唑和烯康唑均有一定的數據證明其療效,但建議作為同時治療,而不是單獨治療。
全身治療
全身抗真菌治療針對感染動物真菌感染和增殖的活性部位,再翻譯一下,就是針對感染面積較大,有可能擴散至全身更多部位的情況。
全身治療可殺死毛囊中的分生孢子。
獸藥中最常用的全身抗真菌藥物有伊曲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和灰黃黴素。
如需使用這些藥物,具體方法與用量,大家謹遵醫囑即可。
口服藥治貓蘚會傷肝?
在這裡,小編認為是時候給口服治療藥正名了。
不知是聽信某些奇怪獸醫的建議,還是大家以訛傳訛,國內很多毛孩子家長都會有一種「口服藥治貓蘚會傷肝」的擔憂。
文獻對2016年9月之前,所有可獲得的回顧性研究進行了整理,撰寫的《世界獸醫皮膚病學協會臨床共識指南》中指出:
伊曲康唑(非複方)和特比萘芬,是目前為止治療皮膚真菌病最有效、最安全的藥物。
目前還沒有在動物身上發現任何一例,因口服伊曲康唑治療,引起肝中毒的臨床案例。
結論
此外,灰黃黴素是有效的,但也有更多的潛在副作用,不如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
酮康唑和氟康唑是療效較差的治療方案,酮康唑有較大的潛在不良反應。
氯芬奴隆對皮膚真菌無體外療效,不能預防或改變皮膚真菌感染的進程,不能增強全身抗真菌或局部抗真菌治療的療效,在治療皮膚真菌病中無作用。
抗真菌疫苗不能防止貓咪暴露於感染環境,但可能是一個有用的輔助治療。
局部or全身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治療貓蘚,到底是用局部治療,還是全身治療呢?
如果情況輕微,可先用外用藥觀察。
如果感染面積較大,情況較嚴重,真菌已不僅限於毛髮表面,而是深入毛囊,那就一定要局部+全身,聯合治療,方可藥到病除。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患貓蘚的貓接受了口服伊曲康唑,外加一款外用抗真菌洗髮水中的共同治療。
在治療的一周內,局部+全身治療,結合清潔指導,清除了環境中的感染物質。
如果你做到了「外敷內服」,但你家貓的貓蘚依然反覆發作,那我建議你找出產品成分表,看看是不是買到假藥了。
環境消毒
環境消毒的原因是將貓蘚傳播給人和其他動物的風險降到最低,並儘量減少可能使貓蘚進一步擴散的毛髮上的熱載體,以縮短治療過程。
除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功效外,抗菌消毒劑應無毒、對動物和使用者刺激性低。
家用漂白劑
次氯酸鈉(家用漂白劑)一直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消毒劑,使用濃度從1:10到1:100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出售的家用漂白劑的濃度各不相同,如果過期,漂白劑可能會失效。
如果使用家用漂白劑,應至少每周一次,並儲存在不透明的深色容器中。
但也有很多理由不使用漂白劑:如缺乏洗淨消毒,可能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以及這種產品對動物和人都有刺激性。
烯康唑
烯康唑是一種成熟的抗真菌產品,可作為噴霧和環境霧化器。
它非常有效的濃度20μL / L。它的使用受到其相對較高的成本,和在一些國家缺乏可用性的限制。
AHP
加速過氧化氫(AHP)是一種專利化合物。
它不同於過氧化氫,因為它含有表面活性劑(潤溼劑)和螯合劑,有助於降低金屬含量和水的硬度。
它是一種新型廣譜消毒劑,已在許多醫療和獸醫環境中得到廣泛應用,它不應與高濃度次氯酸鈉產品混合。
目前,該產品對犬支原體和貓癬菌的抗真菌作用,已在多項研究中得到證實。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1%的溶液作為地毯的預處理消毒劑是有效的,2%的溶液對具有強有力的抗真菌作用。
精油
精油作為作為消毒劑的成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有初步數據支持含有這些產品的噴霧劑,抑制了真菌的生長。
人畜共患的考慮
寵物相關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個體,但年齡<5歲的兒童,或≥65歲的老人,以及孕婦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病風險更大。
事實上,臨床數據表明這種感染概率非常低,不少研究都表明,寵物可能是人類真菌感染的源頭,也可能不是。
皮膚真菌病也是人類的一種常見皮膚病,但由動物向人類傳播的真實速度尚不清楚,臨床中,貓蘚在貓-人類傳播的嚴重併發症較為罕見。
人類主要的皮膚真菌病原體是非動物來源的紅毛癬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趾甲真菌。
成功治療貓蘚,需同時使用全身口服殺菌劑和外用消毒局部毛髮,而物理清洗和淨化,對在暴露環境中生活的貓咪來說,最為重要。
Ref:
[1] Karen A. Moriello, Kimberly Coyner, Susan Paterson, Bernard Mign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rmatophytosis in dogs and cats.Clinical Consensus Guidelines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Veterinary Dermatology 2017
[2] Symoens, F, Jousson, O, Planard. Molecular analysis and mating behaviour of the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species complex. Inter J Med Micro 2011
[3] De Hoog, GS, Chaturvedi, V, Denning. Name changes in medically important fungi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J Clin Microbiol 2015
[4] Hobi, S, Linek, M, Marignac.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pruritus in cats: a multicentre study on feline hypersensitivityassociated dermatoses. Vet Dermatol 2011
[5] Preziosi, DE, Goldschmidt, MH, Greek. Feline pemphigus foliaceu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7 cases. Vet Dermatol 2003
以上就是國外相關學術論文對於貓蘚臨床表現上的相關描述。
針對身邊很多朋友認為的吃維B、曬太陽的療法,至少我目前看到的文獻中,沒有臨床證據直接表明此法有效。
究其原因,小編認為除了可能是因為這種做法本身,的確沒什麼卵用,也許還與國內外的醫學傳統有關。
西醫講究臨床實驗,所得結論都要求可重複;而中醫側重經驗,重視食補以及食療,但缺乏臨床數據支撐。
兩者都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兩者的走的道路不一樣,所以中醫認為有效的經驗,在西醫那裡很難通過數據來證明。
根據文獻中提到的方法來看,曬太陽的原理更可能在於環境消毒,消滅環境中的病原體,起到殺菌的作用。
而要補充營養、吃維B的原因,也許在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減少病菌擴散與二次感染的概率。
以上兩點可作為大家日常預防貓蘚的方法,但當貓蘚來臨,還是建議大家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這兩種做法上,畢竟沒有臨床驗證。
至於文章開頭提到的噴劑是否有效?或許準確的問法應該是:你買的噴劑中的核心成分是否有效?
希望今天這篇貓蘚報告,能幫到為貓蘚所困的貓友們。
小編畢竟沒有醫學背景,如大家有來源可追溯的事實證據,也歡迎貓友和有獸藥學知識的朋友,在留言區修正補充。
當然,如果你還有哪些養貓困擾,歡迎留言告訴我,我儘量在今後的科普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