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裝配操作是成功的關鍵。它們能夠實現穩定製造、高精度製造和對市場需求的更大響應。弗勞恩霍夫工廠運行與自動化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Factory Operation and Automation IFF)的創新數字儀器和信息網絡正在提高飛機製造商空客(Airbus)製造運營的透明度,並優化人與機器之間的合作。
機艙門的安裝只是飛機製造中許多組裝操作之一。然而,它有如此多階段且要求很高,以至於空客在其集成驗證、傳感器和飛機製造定位研究項目(簡稱iVeSPA)中對此進行了關注。漢堡空客公司負責創新裝配業務發展的Eugen Gorr表示想找到一種方法,可以使他們的裝配自動化和控制更加簡化。圍繞機艙門安裝的操作特別適合於確定他們收集哪些數據以及如何收集、在哪裡收集、如何處理,以及如何將這些數據實時反饋到裝配過程中。不過,機艙門只是一個例子。其他組件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進行跟蹤。Fraunhofer IFF的新傳感器和數據處理概念旨在實現優化的過程監控及其在裝配環境中的增量集成。飛機製造商與馬格德堡研究所(Magdeburg Institute)籤約,以開發這些概念。選擇機艙門安裝作為模型使用場景。與縱向機身對齊,水平穩定器對齊和空氣混合器組件一起使用時,它是理想的操作。
使用的AirBOX:在物料輸送單元或MDU上的可攜式組件監控。圖片來源:Fraunhofer IFF
物料輸送單元的傳感器
機艙門的解決方案以物料輸送單元(MDU)為中心,物料輸送單元將門從供應商運輸到機身。它配備了各種傳感器和數據存儲系統,可在整個運營過程中隨時隨地為空客後勤人員提供相關信息。
Fraunhofer IFF測量與測試技術業務部的研究科學家Martin Woitag表示,到目前為止,裝配廠之間的通信更多地基於紙質文件和口口相傳,而較少依賴於數字輔助工具。而且由於當前僅對製造階段的反饋是每周一次,因此與完成時間之間存在明顯的脫鉤。
在漢堡的空中巴士公司進行總裝。圖片來源:Fraunhofer IFF
AirBOX移動傳感器盒
Woitag和他的團隊開發了AirBOX移動傳感器盒,可以無延遲地從收集到的數據中推斷出相關信息。它允許在靈活的網絡中互連傳感器並從數據中推斷出事件,這是過程監控和確保及時採取行動所必需的。所傳輸數據的數量仍然很小,以至於組裝廠中的無線網絡沒有被過度利用。
可以對AirBOX進行配置,從而無需在現有基礎架構中進行其他修改。它與其他系統高度兼容,並且比同類解決方案便宜。儘管它連續跟蹤機艙門的位置和溫度,但是直到傳感器數據包含兩個標準(正確的安裝位置和室溫)後,它才會向伺服器發送信號。直到那時,機艙門才準備好安裝,因為它不僅已交付,而且已預熱到機身溫度。原則上,只要有一點數據就可以將這一事件通知空中巴士公司。工程師指出,AirBOX不斷跟蹤來自不同來源的大量製造數據。邏輯連接詞和規則產生艙門上所需的信息。
帶有鋁製狀態顯示和通用輸入按鈕的可攜式鋁製外殼中的AirBOX可以通過有線PC或通過網絡進行本地配置。它採用了標準的物聯網協議MQTT和加密技術。傳感器數據和事件存儲在本地資料庫中,並在Web上可視化。最多可以將六個自動識別和預配置的傳感器連接到盒子上,以建立傳感器網絡。沃伊塔格說表示,AirBOX打開了支持製造操作的大量數位化選項。
因此,空中巴士公司和Fraunhofer IFF已經在測試其他用例。例如,AirBOX概念可以在機翼和機身組裝視覺輔助系統的開發中發揮作用。
本文譯自Fraunhofer-Gesellsch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