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性喜歡玩。對於他們來說,很多東西都可以是好玩的玩具。比如水,沙子,甚至只是一塊玻璃板。玻璃或者塑料這類光滑透明的東西,可以帶給孩子空間的分隔感,在太陽下也可以形成亮晶晶的光斑,讓孩子玩得興致勃勃。
最近微博上就有一個孩子,在地鐵上對著一塊透明的塑料板子玩得起興。視頻中是一個短頭髮的,大約三四歲的小姑娘。她穿著一身黑紅格子的套裝,側身跪坐在地鐵的座椅上。在座椅旁邊有一個用來間隔開座椅和車門的透明塑料板,小女孩明顯對這個板子感興趣。她面對板子做著,把臉擠在板子上。小姑娘的五官都被壓扁了,而且因為塑料板是透明的,所以從另一邊可以清楚地看到被壓平五官的,可愛滑稽的小姑娘的臉蛋。她可不是僅僅把臉貼上去就安分了的。她還直起身子,把臉蛋在塑料板上上下的蹭,讓人看了就覺得臉疼。可是孩子玩的開心,看到有人在拍,她收回動作燦爛一笑,然後又把鼻子壓在了塑料板上,這樣一來,小姑娘挺翹的小鼻子直接被壓成了一個小豬鼻子,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網友們在微博下留言:「寶貝,那個板子髒的啦!但你真的好可愛!」、「小朋友別這樣折騰,長大了鼻子不高找誰哭去。」、「太可愛了吧!!!!糟糕的一天又被拯救了,給人帶來好心情。」
孩子都喜歡玩耍,但是家長們可能還不知道,玩耍也能給孩子帶來很多好處。會玩的孩子,能夠在玩耍中收穫很多。
會玩的孩子,更有創造力
孩子玩耍的過程也是探索發現的過程。他們一點點地摸索,然後用自己的創意和想像來進行創造。橡皮泥,泥巴,沙堆還有一堆用來塗鴉的畫筆就可以帶讓孩子津津有味的玩上半天。這些也是孩子展示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舞臺和工具。也許在很多家長眼裡這些東西平平無奇,甚至是在搗亂。可是實際上,孩子們正是通過這些行為,發揮出他們的天賦和創造力,從中獲取成就感。
會玩的孩子,有獲取幸福的能力
玩耍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種釋放自己天性的機會。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讓孩子在節假日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可以調整孩子的心態,放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愉悅輕鬆起來。而且無所事事會使人空虛,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往往能夠讓人獲得心理的滿足感,提高幸福度。所以鼓勵孩子發展興趣愛好,閒暇時間自己玩一玩,能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而幸福。
會玩的孩子,更專注
孩子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專注呢?其實可能會讓家長有些意外,孩子最專注的時候不是學習的時候,而是在玩耍的時候。家長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玩遊戲或者看電視的時候家長叫好幾次他都不帶應聲的,因為他在玩耍時專注度非常高,根本注意不到別的。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也指出,孩子大腦發育,早期啟蒙的三大法寶:運動、閱讀和遊戲。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學會玩耍,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程度。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學習的過程。愛玩,想玩,也會玩的孩子必定會更加靈活,懂得變通,同時也會更熱愛生活,善於從身邊發展快樂,讓自己開心幸福。會玩的孩子利用自己在玩耍時的機會,構建出自己豐富多彩的精神王國,讓自己充實樂觀,有開闊的眼光和強大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