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在評價愛因斯坦時曾經說過:「對我來說,科學和藝術都是我們天性的表現,它們高出我們的生物學需要之上而具有終極價值。」愛因斯坦無疑是一位極其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成就和研究在20世紀是絕無僅有的,其影響在如今的後世依舊巨大。
在愛因斯坦的成就中,廣義相對論絕對是最突出的一個,愛因斯坦本人就曾經驕傲地說:「如果我不發現狹義相對論,那麼5年之內肯定有人能發現它;但如果我沒有發現廣義相對論,那麼50年之內都不會有人發現它。」也就是通過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預言到了黑洞的存在。
在廣義相對論的理論裡,它直接推導出一些大質量恆星會終結為一個黑洞——一個時空曲率大到連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雖然黑洞的理論在當時並不被所有人接受,但此時科學已經證實這是對的,2019年4月10日,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除了黑洞,廣義相對論還語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也已經被科學觀測所證實,不得不說愛因斯坦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科學家和「預言家」。
而除了科學方面,愛因斯坦對於中國的公開評價也很具有前瞻性,他在當時和中國有著幾段很深的淵源,其理論也在中國學術界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是愛因斯坦在亞洲進行旅行的一段日子,期間的11月13日,他攜夫人愛爾莎在上海停留了一天,稱讚了中國的美食,並對中國的未來表示了期待和展望。在歡迎宴上,愛因斯坦致辭道:「推之中國青年,敢信將來對於科學界,定有偉大貢獻。……此次匆遽東行,異日歸來,極願為中國青年貢獻所見。」
雖然從愛因斯坦過世後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中,我們能看出這很大可能只是幾句作為客人的祝福和客氣話,但在那個年代,這些話還是在中國掀起了一股愛因斯坦的熱潮,掀起了一股科學的熱潮。
那時候的中國之貧窮和落後,是現代人遠遠無法想像的,即使只是一種祝福之言,在當時的環境下也難能可貴。雖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愛因斯坦失約於北大的邀約,但他與中國之聯繫並未就此斷絕,在1938年6月,愛因斯坦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還和羅斯福的兒子一起發起了「援助中國委員會」。
在時間過去近100年的如今,中國的確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成長了起來,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科學、文化方面,都已經日新月異,發展速度足以令他國望其項背。關於黑洞的預言是愛因斯坦努力的結果,而他對於中國的預言卻是我們中國青年一代代拼搏的結晶,中國人的奮發前進、團結勇敢,雖然可能在時代中蒙塵,卻會在歷經鉛華後展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