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宇宙誕生以來,溫度便也隨之產生了。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無數的恆星內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劇變,散發出無盡的光和熱,這也就是在宇宙初期溫度的來源。當人類還處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時,陽光就是我們獲取溫暖的唯一來源。而萬物生長靠太陽,如果說水是萬物之母,那麼太陽就是萬物之父。
現如今科學家們在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時,溫度也是首先考慮的一個元素。不同的生命對於適宜居住的溫度要求也有所不同。人類最適宜生活的溫度是23度,而或許生活在遙遠星球的外星人,就又有另外一個溫度要求。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對於溫度來說是沒有一個真正的上限的,但是卻有一個絕對零度的下限。
溫度沒有上限也非常好解釋,太陽表面溫度能夠達到6000多度,但是其核心就達到了1500萬攝氏度,這差別就已經非常大了,地球的內核也是達到了5000℃以上。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科學家們通過核聚變,可以產生高達1億攝氏度的高溫。但是這依舊沒有碰到溫度的上限,在理論上它是可以無限的升高的,但是下限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卻已經模擬了出來。
溫度的下限也被我們叫做是絕對零度,這個溫度的數值是零下273.15℃,在科學家們的研究之中,宇宙是否有絕對零度還難以證明,但是在理論上,溫度下限只能無限的接近這個數字卻永遠無法達到。可能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為什麼這個溫度那只是理論上的一個數值呢,而且相較於溫度的上限來說,這個下限也太少了點。
其實,探究溫度的上限下限,要從微觀的世界來分析。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粒子組成的,物質的運動其實就是粒子在運動。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其實就是組成人體的億萬個微小粒子活動的結果。而溫度也同樣可以視作是一種粒子的運動,溫度的上升說明粒子的活動在加劇,它們越活躍,溫度便也越高。但是粒子卻是不能夠靜止的。
其實也非常好理解,運動是絕對的,因為只要物體動了就會產生能量。但是靜止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要有一個參照物才可以說明它是否處在靜止的狀態,就像兩輛開到一百碼的汽車,在我們眼中它們是運動的,但是在兩個駕乘者的眼中,這兩輛汽車就是相對靜止的。這麼說,大家應該都能理解。
當然,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也不過300多年,現在的科技水平限制了我們對於更深層次的探究。如今的我們能夠知曉得,理論上的最低溫度就只能是零下273.15℃。但是如果再下去300年,這一數值是否會被打破還不一定。就像我們現在記錄時間是以地球自轉公轉的時間來定義,但是在宇宙之中,不同的行星有不同的運轉速度,那麼就造成了時間上有許多的差異。或許在更為高級的文明之中,採用的是宇宙紀元。而人類現在對於時間的定義就是完全錯的也不一定。
小編也相信,終有一天人類的科技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的時候,溫度的上限和下限又會被重新定義,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