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宇宙最低溫度究竟是多少並不重要,畢竟溫度的標尺是人類制定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度,水沸騰溫度是100度(標準大氣壓下),如果當初人類制定的這兩個標尺有所變化,比如說我們定義「冰水混合物溫度為100度」,那麼最低溫度就不會是-273.15度了!
我們今天所要說明的是為何宇宙中存在一個最低溫度(絕對零度),而不能再低了?那麼先讓我們了解下溫標(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的發展歷史:
part 1溫標的發展史
一、華氏溫標
1724年,德國人華倫海特制定了華氏溫標,他把冰的熔點溫度定為32 ℉,把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溫度定為212℉,在32℉-212℉中間分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度,這就是華氏溫標,符號F,單位是℉,
二、攝氏溫標
1724年,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提出:一個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水的沸點為100℃ ,中間劃分為100等份,每等份為1℃。攝氏溫標用符號C表示,用℃表示單位。
1954年的第十屆國際度量衡大會特別將此溫標命名為"攝氏溫標",以表彰其貢獻。
三、熱力學溫標
1848年,威廉·湯姆森(第一代開爾文男爵)利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推論卡諾定理引入熱力學溫標。
熱力學溫標,又稱開爾文溫標、絕對溫標,簡稱開氏溫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溫度單位,K氏溫標用符號T表示,K表示其單位。
我們這裡所提的絕對零度指得便是0K,對應-273.15℃。絕對零度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是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最低點時物質的溫度。
第一代開爾文勳爵:威廉·湯姆森
三種溫標的轉換公式如下:F=1.8C+32;F=1.8(T-273.15)+32。
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對三種溫標的由來以及絕對零度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來探討絕對零度這個概念。
part 2為什麼宇宙溫度不會低於-273.15度?
物質的溫度取決於其內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動能。根據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粒子平均動能越大,物質溫度就越高。理論上,若粒子平均動能低到量子力學的最低點時,物質即達到絕對零度,不能再低。然而,絕對零度是不可能達到的最低溫度,自然界的溫度只能無限逼近。如果達到絕對零度,那麼所有粒子都將處於完全靜止的狀態,一切熱力學活動全部停止,然而現實中並不存在這種情況;此外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粒子完全停止了熱運動,那麼它的速度和位置就確定了下來,這和量子力學中的相關理論是相悖的。
part 3 如何達到絕對零度?
前文我們了解到溫度是由微觀粒子運動引起的。那麼何為溫度高低呢?微觀粒子運動越劇烈,表示溫度越高,反之則溫度越低,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否能製造一個不運動的微觀粒子呢?當然目的是製造最低溫度?
當然理論上是可以的,但事實上卻無法達到,因為沒有一種手段可以讓微觀粒子的運動完全停止。現代能製造最低溫度的設備是NASA的冷原子云實驗室(CAL),一個類似冰箱大小的設備,於2018年5月21日被送到了國際空間站,在微重力的條件下展開雷射製冷的實驗。
雷射製冷:利用雷射的都卜勒製冷方式,每次以頻移欺騙原子,受激發的原子跌落基態會釋放吸收的能量,這個釋放能量大於吸收能量,每次操作都會讓原子失去能量,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
但即使如此,雷射製冷仍然只能達到-273.1499999999 ℃,但距離絕對零度仍然有一步之遙!
part 4 總結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對溫標的歷史與絕對零度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絕對零度之所以是-273.15℃這是由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所定義的0℃的時候所決定的,以此時的0℃為標準,我們通過此時的微觀粒子運動劇烈程度計算出運動靜止時的溫度是-273.15℃,如果想要絕對零度為-300℃,這完全沒有問題,只需我們將攝氏溫標重新定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