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時隔34年再啟發掘;中奧學者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

2020-12-01 科技日報

【今日封面】

9月5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首架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 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正式亮相,並飛往成都完成首航。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消息站

資料圖。楊濤 攝

●9月5日,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諮詢會在四川省廣漢市召開。時隔34年後,三星堆遺址將展開新一輪考古發掘。2019年10月22日至2020年8月8日,已在三星堆遺址的「1、2號祭祀坑」周邊開展了系統、全面的考古勘探與考古發掘,基本摸清「1、2號祭祀坑」周邊祭祀區域的範圍和各類遺存的年代序列和空間格局,為下一步發掘新發現「祭祀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來源:封面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官網9月4日發布通知,為確保國際旅行健康安全,降低疫情跨境傳播風險,根據中國民航局、海關總署、外交部聯合發布《關於來華航班乘客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的公告》和有關部門的最新要求,經綜合評估,駐美國使領館決定於美東時間9月15日0時起在美國全面實施赴華乘客核酸檢測措施。(來源: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官網)

純科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基底前腦區穀氨酸能神經元參與睡眠穩態因子腺苷的動態調控》的研究論文。該項研究利用新型遺傳編碼的腺苷探針,發現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於睡眠壓力的積累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進一步揭示了睡眠穩態調控的神經環路機制,為探索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參考。(來源:科技日報)

上圖為實驗裝置示意圖。下圖則展示了緊湊的光學分束器以及利用空間光調製器進行調製的過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在實驗上設計出緊湊的光學分束器來實現分束與合束,並採用空間光調製器精確地對每一束光進行強度和相位調製。他們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最終在實驗上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並測定其保真度為0.933。32維的高維糾纏態維度數創造了當前世界最高水平。(來源:新華網)

看天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俄羅斯國防部9月4日發布消息,俄國防部長紹伊古日前接種了俄首款新冠疫苗。他表示,俄軍將在自願基礎上首先保證軍事醫療人員和各級軍官接種疫苗,未來將在全軍範圍內推廣接種新冠疫苗。(來源:央視軍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日前表示,一種基於唾液樣本的快捷新冠病毒檢測技術近日將在南安普敦市多所學校開展第二階段試驗性應用,以進一步驗證這種檢測技術的可靠性。受試者只需自行把唾液樣本存儲在採樣容器中,放在指定地點,或等待專人上門收集。實驗室將分析這些唾液樣本,受試者可在48小時內獲得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來源:新華網)

4月2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家醫院外,醫護人員在用於檢測新冠病毒的帳篷旁工作。新華社發 (郭克攝)

●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4日發布報告指出,新冠肺炎已躍升為美國第二大致死原因。報告指出,美國新冠病亡率高於多個國家,從死亡病例數據來看,新冠肺炎已超越癌症,成為美國第二大死因,排名僅次於心臟病,排在癌症、事故、損傷、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其他許多死因之前。(來源:央視網)

大觀園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10月,颱風「海貝思」致日本數千住宅被淹。

●據「中央社」報導,2020年第10號颱風「海神」威力持續增強,目前正朝日本衝繩及九州島行進,日本氣象廳表示,「海神」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破紀錄暴風、大浪及降雨,呼籲民眾事前做好準備。(來源:中新網)

圖片來源:文匯報

●近日,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首批完成化驗的樣本結果出爐,在12.8萬個已完成檢驗的樣本中,無「假陽性」個案,有6個樣本經復檢後確認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陽性比率0.0046%,其中4宗為早前感染個案,其體內均有抗體,且病毒指數較低,傳染性低,並非二次感染,因此無須再次隔離和入院。(來源:海外網)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中奧學者研究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新華社合肥9月5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相比0和1的2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優勢。
  • 中奧學者研究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新華社合肥9月5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 【中國科學報】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學者合作,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創造世界最高水平,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以及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巨大優勢。然而,要展示這一優勢必須實現高保真度、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此前在光學系統中,人們廣泛採用光子的軌道角動量、時間或頻率自由度進行編碼,但還沒有一個系統能夠很好地同時解決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的難題。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另闢蹊徑,於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進行編碼,並取得一系列成果。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科技前沿】本報合肥9月8日電(記者常河)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9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本成果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和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
  • 中奧研究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相比0和1的2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優勢。然而要實現這一優勢,必須要實現高保真度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此前人們廣泛採用軌道角動量、時間或頻率自由度進行編碼,但還沒能很好地解決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問題。
  • 中奧學者聯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科技前沿】光明日報合肥9月8日電(記者常河)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李傳鋒等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我實驗室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的優勢。然而要展示這一優勢,必須要實現高保真度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
  • 量子通信研究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相比0和1的2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優勢。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團隊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的優勢。然而要展示這一優勢,必須要實現高保真度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 32 維量子糾纏態
    IT之家9月3日消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最新消息,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 32 維量子糾纏態
    IT之家9月3日消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最新消息,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三星堆遺址時隔34年再啟發掘,專家:當時不敢再挖
    01、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的重啟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市,它是1929年時就發現的,然而它的發掘過程卻異常艱難,經常出現停滯,歷經100年左右,我們仍然沒有窺得它的全貌。在2020年召開的諮詢會上,終於透露了三星堆遺址再啟發掘的消息,遺址「1、2號祭祀坑」的信息已經基本摸清,為下一步發掘新發現「祭祀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今日科技話題:北極海冰、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微米級元DNA、大象「長者」、敲鼓、「華麗恆星團」
    目前,青藏高原變暖速率是過去30年的2倍多,從全球聯動角度減少人為排放是控制該地區環境風險的唯一途徑。這一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科學家們綜合分析了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得出這一結論。
  •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
  • 迷你《星際迷航》:中科大實現單光子高維量子態「瞬間傳輸」
    郭光燦團隊認為,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相比起二維系統具有信道容量更高、安全性更高等優點。相關技術可用於其他高維量子信息研究,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隱形傳態需要基於一種量子世界裡的奇妙現象實現,那就是「量子糾纏」。
  • 今日科技話題:英仙座艾普西隆流星雨、「華龍一號」、量子通信、月亮、蛋白質、瀝青
    ——《光明日報》3中奧學者研究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
  • 科技話題:英仙座艾普西隆流星雨、「華龍一號」、量子通信、月亮...
    科技話題:英仙座艾普西隆流星雨、「華龍一號」、量子通信、月亮、蛋白質、瀝青 2020-09-0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