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小行星撞地球是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常見橋段,而美國白宮本周早些時候發布了一份報告,題為《防範近體天體的國家策略》,為「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未雨綢繆。
這份報告撰寫於去年12月,總計25頁,旨在「探索改進措施,整合現有國內國際資源,同時發展新的能力,應對近地天體可能造成的危險」。
報告列出7大舉措,包括改善對近地天體的跟蹤偵測能力,提高預測目標活動軌跡的水平,制訂應急預案。若目標對地球造成威脅,就實施幹擾措施,改變他們的軌道;若「天災」最終無可避免,要有應對和重建計劃。與此同時,加強國際合作,統籌協調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內的各個部門。
不過報告也明確說明,小行星撞地球是概率極低的事件,但是潛在威脅巨大。一個體積極小的天體也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
去年8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報告說,未來100年地球遭遇致命性小行星「光顧」的概率小於0.01%,不過不排除有些未被監控到的小行星突然冒出來。
專門進行近體天體監測的民間團體B612基金表示,目前地球身邊「遊蕩」著約100萬顆小行星,隨便一顆撞上地球,輕則抹掉一座城市,能耐大的可摧毀全球經濟。大約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地球,據信消滅了地球表面相當大數量的生物,恐龍滅絕就與那次隕石撞擊在時間上大致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