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步驟,來看看科學家們是如何預測與應對小行星撞地球事件

2021-01-07 騰訊網

2018年6月30日是國際小行星日,同時也是通古斯大爆炸的110周年紀念日(通古斯大爆炸是有史以來被記錄最大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此事件所造成的損傷範圍大致相當於整個羅德島)。如此大的損失使得國際社會意識到預防小行星事件的重要性。2018年,為了避免此類事件再度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生,美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分享了一些他們對於近地小行星的應對策略。

小行星日不僅僅是為了紀念一百多年前的通古斯大爆炸,更重要的是警醒國際社會未來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能性。通古斯大爆炸在西伯利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超過八千萬棵樹被毀壞,其破壞性大致相當於裡氏五級的地震。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科學家們仍在想方設法研製出一套可行的監控小行星方案,與此同行,大眾對於小行星撞地球的惶恐程度甚至要遠高於科學界。

1980年至2018年,各尺寸已探測小行星總數。

2018年6月,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表了《近地天體預防及行動計劃》,在文中點出了五個至關重要的應對舉措。此計劃將由來自NASA、FEMA與其他美國機構的專家在未來十年施行,但又不僅限於美國政府,報告中也同時提到了外國機構的合作。

1.提升對近地天體的探測與追蹤能力

對於美國政府而言,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對策將會是提高NASA對於小行星的追蹤以及探測能力。自1998年起,太空機構就已經對近地天體發起了調研,到2023年,位於智利的大口徑全景巡天望遠鏡將可以運作。這個先進的望遠鏡將會成為近地天體追蹤以及數據分類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提升近地天體預測能力

此計劃書同時也提出了將測試多個模型以及數據分析以促進國家層面對潛在小行星撞地球的準備。其中的一個跨部門模型組就由國土安全部的科學與技術指揮部、國家保護和計劃指揮部構成。多個部門共同合作,將會更有效的預測對地球由威脅的小行星,以及預測即將發生的小行星撞擊時間與地點。

3.發展可以使小行星偏移軌道的方法

太陽系中還有很多體積、軌道、構成不明的近地天體。重要的是將這些不確定因素考慮進我們的最終預防計劃,這才是保衛地球的關鍵。跨機構小組欲成功達成目標的話,他們必須不停地創新。NASA的雙小行星重新定向測試(DART),將在2020年啟動,最終將與 Didymos小行星撞擊,用以測試其改變小行星運行軌道的能力。在DART之外,NASA也將對數個偵測小行星軌道的新科技項目進行資金支持。

4.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合作

不用想也知道,再也沒有向小行星撞地球這樣的事可以讓各個國家團結一致了。除了美國國務院的外交部門之外,NASA也將與其他國家的太空機構合作,共同對近地天體的數據整合與分析。

5.近地天體緊急情況演練。

這就好像火災逃生演習一樣,只不過更加的複雜。美國政府在各個部門之間協調,研製了一套應對最糟糕情況的行動計劃。美國還與其他國家籤署了緊急協議,為了能在災難來臨之際,保證最小範圍的的物理與經濟損失。如果前四個計劃都失敗了,這些演練至少能讓各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在新計劃中,通常負責宣布潛在太空危險的NASA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將與聯邦應急管理局合作,在即將發生災難的情況下,簡化向公眾傳達這些信息的方式。這兩個機構將共同努力,在與小行星有關的緊急情況下建立疏散路線和發布其他救生信息。

2005年以來,已登記分類的近地天體總數增加了5倍,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在這些戰略上的投資越多,這些戰略的必要性就越明顯。該行動計劃旨在增強美國乃至全球近地天體探測能力。當涉及到行星外的威脅時,全世界的人們將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

作者:Mary von Aue

FY: 神靈之踹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以防萬一 美國科學家想招應對小行星撞地球
    阻止小行星撞地球是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常見橋段,而美國白宮本周早些時候發布了一份報告,題為《防範近體天體的國家策略》,為「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未雨綢繆。這份報告撰寫於去年12月,總計25頁,旨在「探索改進措施,整合現有國內國際資源,同時發展新的能力,應對近地天體可能造成的危險」。
  • 小行星要撞地球了?別慌,看看NASA是如何應對的
    20多年前的人們其實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1998年3月11日,全世界研究小行星的天文學家們收到了一則不詳的預警:不久前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1997 XF11有一定的概率在2028年撞上地球[1]。直徑約1公裡的近地小行星(35396) 1997 XF11,於1997年12月6日由Spacewatch巡天計劃發現。
  • 小行星撞地球怎麼辦?全球約300名專家討論應對方案
    一顆直徑100米至300米的小行星正以每秒14公裡速度穿越太陽系,目前距離地球5700萬公裡。天文學家預測,這顆小行星有1%的可能性在2027年4月27日撞上地球……地球人該怎麼辦?歐洲航天局行星防禦處聯合主任德特勒夫·科施尼告訴法新社記者,車里雅賓斯克事件存在一定「積極意義」,「讓大眾和政治決策者們清醒意識到」風險。這是車里雅賓斯克流星事件以後第四次行星防禦會議。按照布裡登斯廷的說法,開會的目的是「確保民眾明白,(小行星撞地球)這種場景不是只在好萊塢電影裡出現」。
  • 小行星2036年撞地球 四大措施擬應對(圖)
    「阿波菲斯」小行星是一顆繞太陽運行的近地小行星,其形狀不規則,直徑僅320米左右,質量約4200萬噸。是在2004年6月被發現的,此後失去蹤跡,直到6個月後又再次被發現。2004年聖誕前夜,科學家們在NASA的「近地天體計劃」辦公室中計算出,「阿波菲斯」將在2029年4月13日與地球擦身而過。
  • NASA最新預測,小行星48年後或撞上地球,其摧毀力前所未有
    雖然地球現在處於太陽系內比較穩定的環境中,但是太陽系外還存在許多能夠威脅地球安全的因素,小行星就是其中一種典型的因素。地球在歷史上遭遇過多次小行星撞擊事件,每一次撞擊都給地球留下了「傷疤」,嚴重的話還引起全球物種滅絕事件,因此人類不得不關注太空中小行星的飛行情況。
  •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
    一顆小行星將於2036年4月13日與地球相撞,有科學家認為,人類歷史或許只剩下最後25年時間,但也有科學家認為,發生這一事件的概率不過是25萬分之一  譚薇/編譯  一塊小彗星以超過光的速度撞進了大西洋(600558,股吧),頃刻間山崩地裂,日月無光,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被海嘯吞沒,人類命運危在旦夕
  • 小行星撞地球怎麼辦?這不是科幻電影
    天文學家預測,這顆小行星有1%的可能性在2027年4月27日撞上地球……地球人該怎麼辦?大約300名天文學、物理學、航天工程、應急救災等國際專家本周齊聚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在「頭腦風暴」中討論這一假設場景的應對方案。
  • 2880年最危險小行星將撞地球 科學家駁末日危機論
    中新社休斯敦10月14日電 美國宇航局(NASA)本月發布消息稱,他們一直在觀測的一顆編號為「1950 DA」的小行星,正以每秒15公裡的速度朝著地球方向飛來,預計可能在2880年3月16日撞上地球
  • 小行星撞地球時,你該怎麼辦?
    想像一下,一塊房子大小的巨石正衝向地球——你會怎麼做?臥倒藏好?或者去地下避難所?小行星是環繞太陽系的大塊金屬和巖石。一部分是小塊的,而其他一部分有幾個足球場那麼大。他們多達數百萬,但他們真的構成了威脅嗎?簡要回答來說:是的!因此讓我們來探究一下我們該做什麼來應對這些巨大的太空隕石從而保護自身。什麼是小行星?
  • 科學家再議「小行星撞地球怎麼辦」
    科學家再議「小行星撞地球怎麼辦」沈敏一顆直徑100米至300米的小行星正以每秒14公裡速度穿越太陽系,目前距離地球5700萬公裡。天文學家預測,這顆小行星有1%的可能性在2027年4月27日撞上地球……地球人該怎麼辦?
  •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是真的嗎?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有多大?
    小行星是否會撞擊地球一直被全世界的科學家所密切關注,因為有跡象表明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的恐龍就是因為小行星撞擊所導致的生態系統崩潰之後滅絕的。所以小行星撞擊絕對是災難性的存在,所以預測小行星的撞擊變得尤為重要,各國天文臺也是不惜花費重金投入研究。
  • 神秘小行星!2029年將與地球擦肩而過!或許有撞向地球的可能
    科學家計算出,這次撞擊的機率為2%。然而,通過對該小行星的飛行軌跡進一步觀測發現,此前的預測有誤,它更有可能會在2036年與地球發生碰撞,概率為0.0077%。到時距離這麼近,真的擔心地球強大的引力把它吸引過來。那樣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對我們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 NASA長達18頁研究報告研究如何應對小行星碰撞地球
    6月20日,美國白宮科學技術策略辦公室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標題是:「國家近地天體預防策略和行動計劃」,這份長達18頁研究報告概述了美國宇航局和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未來十年採取的措施,以及如何預防危險小行星碰撞地球,讓國家做好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準備工作。目前,美國宇航局、聯邦應急管理局和白宮政府官員在電話會議上討論了最新小行星緩解策略。
  • 小行星撞地球!「火流星」原來是隕石掉落!
    我們又該如何監測和預防呢?小行星是繞太陽運行且體積和質量都比大行星小很多的自然天體。近日心距小於1.3 AU(與地球軌道最近距離小於0.3AU)的小行星為近地小行星(NEA)。與地球軌道的最近距離在0.05AU(≈19.5倍地月距離)之內,並且直徑大於140m的近地小行星稱為潛在威脅小行星(PHA)。
  • 【熱點事件】上周,人類差點被毀滅!"2019 OK"小行星險些撞地球,附視頻!
    好好享受生活的煩惱吧你不知道我們有多幸運↓↓就在上周四(7月25日),一顆名為「2019 OK」的小行星悄悄與地球「擦肩而過」,令全世界天文學家們捏了一把汗。這顆小行星來得太隱秘,科學家們直到前一天才發現。
  • 小行星險些撞上地球、天文學家並不擔憂:地球毀滅也很「難」
    近日,一顆名為2019OK的小行星「安全」掠過地球,最近時距離地球僅7萬公裡左右,不到地球與月球距離的五分之一。而直到掠過地球前一天,人們才觀測到它。天文學家認為,2019OK的直徑大概在57至130米之間,如果它真的撞上地球,威力雖然不至於引起世界末日,但也引發人們的擔憂:未來某一天,會不會有個頭更大的小行星飛向地球,而人類仍然只是在小行星撞上地球的前一天才猛然驚醒?
  • 如何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科學家有4個努力方向,包括主動防禦
    2018年12月,一顆流星在地球大氣層中爆炸,它的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10倍,這是近30年來發生的第二大流星爆炸事件,僅次於車里雅賓斯克事件。但是,直到四個月之後,2019年3月,科學界才正式宣布發現了這一事件。那麼,為了預防撞擊事件帶來的損失,科學家究竟做了哪些努力呢?
  • NASA將要驗證新技術,未來或可應對小行星撞擊,看看他們怎麼做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無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災難,有些是人為因素所導致,而有些純屬於天災。在各種災難中人類最恐懼的還是地外天體撞擊地球,因為這很可能導致地球生物的滅絕,同時我們還毫無應對的辦法。在歷史上就曾有先例,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高速撞擊到地球表面,最終導致了統治地球1.6億年的恐龍整體性滅絕,對於那次毀天滅地的撞擊,科學家進行了模擬,如果發生在現代,人類文明同樣是毫無招架之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 小行星或2032年撞地球 美俄加緊研究核爆技術
    此外,這一撞擊事件還將在未來數十年中導致地球的氣候發生重大的改變。  【杜林一級】  撞地概率  高達63000分之一  根據科學家測算,2013 TV135在19年後和地球相撞的概率高達63000分之一,在天文學意義上,這一概率已經相當高了,因為相比較而言,購買「超級百萬」彩票中頭獎的概率也僅有1.76億分之一而已。
  • 小行星2036年撞地球概率高 專家探討抵禦方案
    最近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科學家們發出了這樣的「末日警告」。他們還公開呼籲聯合國承擔責任,想辦法化解這場危機,拯救全人類。據報導,這顆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能性是1/37至4.5萬分之一,但在天文學上,這已經屬於「非常高的概率」,人類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