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宇宙中的物體都處於運動之中。宇宙中的所有星球都按照他們自己的運行軌道在運動。但是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卻沒有規律,所以它們可能會撞到其他的星球。
我們地球也曾遭受過一些小行星的撞擊,在歷史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已經發生了千百萬次,未來還有可能再次發生。
好在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很完善的小行星監測系統。可以觀測到一些相對體積較大的小行星,並且對它們進行監測。這也讓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小行星。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顆小行星,在未來可能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危害。這顆小行星直徑只有三四百米左右。但是它的威力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毀神星阿波菲斯。
毀神星是在2004年,被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它的大小至今仍然沒有被確定下來,因為它實在是太小了。我們僅僅通過亮度,很難判斷它的大小。
毀神星每隔7年就會來到地球附近一次,而且可能在2029年離地球最近。距離可能只有5.8萬公裡,比我們發射的人造衛星高度還要低。
科學家計算出,這次撞擊的機率為2%。然而,通過對該小行星的飛行軌跡進一步觀測發現,此前的預測有誤,它更有可能會在2036年與地球發生碰撞,概率為0.0077%。到時距離這麼近,真的擔心地球強大的引力把它吸引過來。那樣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對我們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麼大一點的小行星威力能有多大?其實它的威力還是很大的。這麼大的小行星,如果撞上地球。釋放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後果可能是災難性。即使是直徑只有100米的小行星和流星撞向地球,那對地球的危害也是挺大的。
我們先來看看以往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大約5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誤入了地球的引力範圍,結果就砸向了地球。這顆闖過的小行星給地球留下了一直徑個1200米深180米的隕石坑,這就是著名的亞利桑那隕石坑,它是目前地球上保持最完好的隕石坑之一。
起初科學家們覺得能夠砸出這麼大一個隕石坑,那這顆小行星一定會很大。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經過科學家的不斷研究發現,這次的罪魁禍首,竟然只有直徑20米大小。
這是因為小行星雖然小,但是撞擊地球時的速度非常大。科學家們通過計算,撞擊亞利桑那的小行星撞擊速度達到了7200公裡每小時,撞擊瞬間達到了2.5兆噸TNT炸藥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50顆廣島原子彈!
如果2029年毀神星一旦和地球發生碰撞,爆炸預計會產生15.3億噸TNT當量的巨大能量。比我們最厲害的核彈要強20倍不止,那將會是一場大災難。
目前科學家正在密切的關注著毀神星的軌道變化,根據專家測算毀神星將於2029年和地球擦肩而過。由於它的運行軌跡將被地球的引力改變,它將於2036年重新光臨地球。科學家們預測,當他在2036年光臨地球的時候,它離地球的最大距離將在2000萬千米以上,比月亮距離我們地球還要遠50倍。但是讓我們擔憂的是,它每7年都會經過地球一次。
所以科學家們已經設想了幾種防禦毀神星的計劃!
這是NASA提出的方案,它們認為一張重約550磅的碳纖維網。就足以改變毀神星軌道。因為網的材料,將會起到類似於太陽帆的作用。增加小行星吸收和排出太陽輻射的總量,將這個小行星推離地球。
這是歐洲空間局的方案,歐洲空間局下屬的先進概念小組,提出的辦法是儘快研製出,一種新型的衛星和火箭。根據測算出的小行星軌道,在小行星抵達一個合適的位置時,火箭和衛星靠近並貼上去。將其推往其他安全的軌道。
這是美籍華裔太空人魯傑和他同伴提出的辦法。發射一艘20噸的核動力太空船,使其在小行星行盤旋,在沒有實際接觸的情況下,利用引力發揮引力拖船的作用。做無形的拖拽,用引力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這是我們中國天文臺李競提出的辦法,利用核彈將其擊毀。但是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該小行星組成的物質是什麼?看它是鐵質的還是矽質的,如果是矽質的,因為它質地比較松。我們就可以利用飛彈進行攻擊,將其炸毀。如果是鐵質的,那就要採取改變軌道的辦法。
這也是李競研究員提出的辦法,用雷射使它的表面物質向外發散。從而產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變飛行方向。或者用超強雷射,把它摧毀成對地球無害的小碎塊。
這個方案的辦法是在毀神星的表面,裝入一個像火箭那樣的推進器。然後改變它的軌道。
該計劃的設想是將一些,機器人發射到具有威脅的小行星。然後從小行星的表面開始往下挖掘,然後機器人將挖出來的碎粒拋向太空。
如果前面幾種方法都不能奏效,或者實現不了。那我們確實沒什麼能做的了。不過我們的科技會更加的先進,說不定還會有其他的解決方法。還有一種假設,那就是毀神星根本不會撞向我們地球。
對此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