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本來就是一閃一閃的,造成這個效果的原因是大氣擾動的影響,但突然一亮後消失這種情況就有些特殊了,根據我們已知的天文現象,它有可能是超新星爆發、伽瑪射線暴、火流星或者銥閃!我們一一來分析看看哪個最有可能!
1054年宋朝記載了一顆超新星爆發的過程,儘管不是第一次記錄下的超新星,但記錄了方位與過程,而且有亮度描述,確實比較難得!
梅西耶跟蹤哈雷彗星的軌跡時,由於他的老師計算失誤陰差陽錯的發現了M1,後來經過位置比對,發現這就是1054年爆發的超新星SN1054,這顆超新星爆發時間非常長,我們看另一個記載:
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監言:客星沒,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公元1054年7月4日)早上發現一顆客星從東方升起,亮度和金星差不多,白天就能看到......白天可見的情況是23天,到夜間看不見為止,總共持續約一年!
超新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發生的一種超級能量爆發行為,常見的是大質量恆星在紅巨星晚期階段,內核坍縮發生發生超新星爆發,或者一顆質量不夠高的恆星但已經演化到末期的成為白矮星,吞噬它的伴星物質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1.44倍太陽質量時),其發生Ia標準燭光型超新星爆發等,這些天體的光度變化不不符合一閃而過的要求!
GRB 080319B是2008年3月19日發生在牧夫座的一個伽瑪射線暴,被雨燕衛星所記錄,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刷新了人類肉眼觀測的距離記錄,因為GRB 080319B位於75億光年外,但它在爆發的峰值內視星等極限達到了5.8等(肉眼觀測極限是6等星),大約持續了半分鐘!
也就是說這個爆發於75億光年外的伽瑪射線暴用肉眼也有將近半分鐘可以觀察到,如果那時有人注視牧夫座這個方向,那麼將會看到一個暗淡的光點從黑暗中誕生,然後逐漸消失,理論上來看它很符合這個這個要求,但亮度似乎稍微差了一點,而且肉眼看到的GRB到現在為止僅此一例,如果發生肯定會被全球天文臺追捧,後續各種新聞會紛至沓來,因此GRB可能性並不大!
如果以一閃而過來描述,火流星是符合要求的,因為火流星會在空中劃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後再消失。火流星的成因是流星體質量比較大,進入大氣層後沒有在高空燃盡,進入了低空稠密大氣層,在高超音速激波機制的加熱下,可能會爆裂燃燒,形成明亮的火流星!
興隆觀測站上空的雙子座流星雨,其中右下角的那顆就是耀眼的火流星,如果一閃而過包括光斑的移動,那麼是火流星無疑,或者其他流行也會有類似的現象,但火流星更為明顯!如果一閃而過這個光斑幾乎不動,那麼火流星明顯是不符合要求的!
銥閃是美國銥星公司在1997-1998年間發射的66顆衛星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下發生的反射太陽光閃爍行為,一般在太陽下山後幾個小時內,或者太陽上山前幾個小時,兩者之間的夜晚則不會發生!
銥星衛星為保證地面接收與發射無線電信號,因此有三塊大大的鋁製天線,這個反光就是由鋁製天線這合適角度時反射太陽光所致,光線掃過之處的地面就形成了銥閃!
這種閃光只會在傍晚或者清晨發生,午夜反射不了太陽光,白天大家不敏感,因此如果在凌晨4點左右看到閃光,那麼是銥閃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而且視角會比較高,發光距離會隨角度變化而變化,因此短暫的閃光是銥星無疑,但銥閃也會有比較長的光線帶,而且會有一個漸變的過程,持續幾十秒也有可能!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2010年之後,銥星公司研發了新一代的銥星,取消了鋁製鏡面天線的設計,看起來似乎沒啥問題,但銥星公司對早先發射的60多顆衛星逐步讓其重返大氣層燒毀,避免失控造成更大的風險,因此從2017年6月到現在,第一代銥星就只剩下兩顆啦,未來要看到銥閃那是需要運氣才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