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果蔬加工分論壇

2021-01-21 食品研發與生產

功能食品圈

如果您關注功能食品行業,點擊二維碼關注我們。

隨著農產品深加工的重視度不斷提升,我國果蔬產業的發展也邁入快車道。在全國各地都在發力果蔬加工創造經濟價值之時,與果蔬加工相關食品設備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著作用。就目前狀況看來,果蔬深加工正在改變傳統的「果賤傷農」的狀況,並呈現出一派繁榮之象。本次論壇我們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與工程學院廖小軍院長,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單楊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郭玉蓉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頡教授,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張 怡副院長,:食品夥伴網合規部張佳兵總顧問。我們也期望更多從事果蔬加工的專家,企業,從業人員,與我們一起歡聚上海龍之夢國際酒店,共襄盛會,共謀發展。

熱殺菌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不同類型食品的加工。但是,熱殺菌技術對食品品質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何更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質?自上世紀末以來,食品非熱加工技術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和企業界的興趣。科學家對超高壓、高壓二氧化碳等食品非熱加工技術開展了系統的基礎研究,短短不到50年的時間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


本報告以超高壓技術在果蔬加工中的殺菌防腐、調控酶活、分子改性、傳質提取、加速反應等為案例介紹食品非熱加工技術在國內外的最新應用與實踐。


廖小軍,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與工程學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兼農業部果蔬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食品非熱加工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以及國家食品質量控制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第一屆和第二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委員、農業部蔬菜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加工崗位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非熱加工分會理事長、國際食品工程學會執委。擔任《Food Engineering Review》、《Innovative Food Science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農業工程學報》、《食品工業科技》和《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學報》編委。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4項、國家專利優秀獎1項,並先後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突出貢獻獎和創新獎。國家「十一五」農產品加工重大專項、「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首席專家,先後主持「十二五」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等20餘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40餘篇,累計被引用6000餘次,2014-2018連續五年被愛思唯爾評為農業與生物科學領域中國高被引用學者;獲授權專利20餘項,其中國際專利2項。


因柑橘中類黃酮化合物含量豐富,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藥品、化妝品等行業。類黃酮主要從柑橘等植物中提取,少量通過化學合成或結構修飾。近年來,在大腸桿菌、釀酒酵母等宿主菌中構建代謝通路異源合成類黃酮的微生物方法已進入研究階段,其具有安全性高,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報告簡述了柑橘中類黃酮的合成代謝途徑,微生物合成柚皮苷、橙皮苷、聖草次苷等類黃酮的研究進展及技術思路,對宿主菌代謝負荷大、基因表達效率偏低、碳通量流向不平衡等問題,提出優化宿主菌株選擇、微生物共培養、表達體系優化及碳通量重定向等解決方案,以期對目前柑橘類黃酮的微生物合成研究提供參考。



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結合代謝工程、系統和合成生物學工具以及微生物共培養模式用於菌株設計、途徑構建和優化,可望使微生物合成類黃酮產量偏低的問題得到解決,也為微生物合成其它植物功效成分提供參考方法和模式。此外,微生物合成類黃酮可以改變天然產物從植物中提取的傳統模式,為類黃酮的大量獲得提供綠色、可持續的替代方案。可減輕種植柑橘等果樹需要大量土地資源的壓力,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還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水平對柑橘類黃酮等功效成分的需求,為我國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以及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單楊,男,1963-02,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二級研究員 (教授),博士(後),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博士生導師,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農業部科研傑出人才,科技部「果蔬加工與質量安全」創新團隊首席專家。


柑橘資源綜合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科技部柑橘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國家標準委全國果品貯藏加工分技術委員會(SAC/TC501/SC1)主任,農業部果品加工(標準)專業委員會主任,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長沙)主任。中國罐頭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 


曾在西班牙、德國等國工作和學習,先後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重點)科技計劃項目13項;獲排名第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光召科技獎各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1項;出版專著6部(2部Elsevier英文著作);發表學術論文176篇;制定標準10項;培養博、碩士研究生43人。


演講主題三:

蘋果「吃幹榨盡」技術創新與實踐

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蘋果生產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世界50%以上,近五年我國蘋果面積和產量穩定在190萬公頃和4000萬噸左右,濃縮蘋果汁是蘋果深加工的最主要產品,原料處理能力達到4750噸/小時,最高年份產量達到104萬噸,佔全球產量70%,99%以上出口歐美,濃縮蘋果汁產業的發展對增加果農收入,帶動果業發展,拉動地方經濟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濃縮果汁企業基本處於虧損狀態,如何重振蘋果加工企業,郭玉蓉團隊針對蘋果加工原料利用率低,加工成本高等主要問題,建立了蘋果「吃幹榨盡」技術體系,開展蘋果功能因子挖掘、營養作用機制、品質調控研究和綜合加工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了全產業鏈綠色加工技術與關鍵設備,並將蘋果加工技術推廣在西部獼猴桃、棗、枸杞/黑枸杞、樹莓、藍莓、核桃等水果和乾果的加工中,形成如下特色:(1)提出果品加工創新體系:基於榨前分離的全果利用技術體系,對果品不同部位進行高效分離,區別利用,實現了果品營養化加工,該技術實現了加工前有害物質分離,提高了產品品質,並對不同成熟度、不同品種蘋果多酚、多糖功能的進行了全面功能評價,開創了蘋果渣中果膠、多糖、多酚成分聯合分離技術。(2)研發果品加工專有技術與裝備:研製了果蔬破碎分離、金屬膜過濾、連續離子交換、MVR蒸發器、反滲透膜預濃縮等設備,形成了榨前分離、物理除菌及節能濃縮等多項果品加工技術,轉化了濃縮汁、NFC果汁及果品全利用技術,指導建設果品加工生產線10條。(3)發展果品加工生物前沿技術:篩選出高效產香酵母、高活性植物乳桿菌、棒麴黴素降解菌株等,開發了高密度發酵、生物毒素消減等技術,製備了果蔬功能成分發酵微生物菌劑、蘋果渣功能飼料自然發酵菌劑的系列產品。針對果汁中廣泛存在的耐熱菌缺乏快速檢測方法難題,進行了濃縮蘋果汁中耐熱菌的ELISA快速檢測方法研究,建立了快速檢測方法,並創製了檢測試劑盒及速測卡,建立了可涵蓋30餘種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方法。

郭玉蓉,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教育部果品資源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蘋果加工研發專業中心主任,農業部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執行專家、研究室主任/崗位專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輿論引導專家,陝西省蘋果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中國農學會貯藏加工分會常務理事。分別赴美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奧地利、波蘭、義大利、紐西蘭等10多個國家進行學術交流或合作研究。先後主持或參加農業部、科技部、陝西省、甘肅省等省部級研究項目15餘項;分別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共4項,擔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及教育部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申請專利和授權專利共21項;發表論文260篇,其中SCI論文61篇,作為Food chemistry、Carbohydrate polymers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雜誌的審稿人,作為副主編或參編著作和教材有《園藝產品加工學》、《軟飲料工藝學》、《果蔬加工》等6部。

我國紅棗年產達800多萬噸,燃煤幹制能耗大、傳統發酵釀造紅棗白蘭地甲醇含量高、濃縮棗汁加工澄清過濾困難、棗醋釀造自動化程度低等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該項目依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星火計劃等資助,創製出紅棗太陽能幹制裝備,比燃煤熱風乾燥節能82.8%、減排95.1%;探明了紅棗白蘭地甲醇產生機理,將其甲醇含量從傳統技術的7.4g/L降低到0.7g/L;研發出紅棗濃縮汁加工專用酶製劑,解決了紅棗濃縮汁澄清過濾難題,將班產量從12T增至24T;創製了紅棗醋固態發酵關鍵技術裝備,勞動力成本降低70.2%,直接經濟效益提高35.4%。該項目攻克了4項關鍵技術裝備難題,開發出8種產品,授權專利6件,發表論文62篇,被SCI、EI收錄16篇,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主任委員的成果評價委員會認定該項目整體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項目成果在北京匯源集團等14家企業推廣應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王頡,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康奈爾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兼任國家果蔬加工研發分中心主任,河北省農產品加工創新中心主任,河北省食品學會理事長,《中國食品學報》、《食品科學》和《食品工業科技》編委等職務。主要研究方向為果品蔬菜加工和海洋食品資源開發利用。主持完成科研課題2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10多篇,其中21篇被SCI和EI收錄;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主編參編著作8部,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8項。目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1項。


張怡,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喬治亞大學訪問學者,現為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院長,福建省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工業協會理事長、福建省營養學會副理事、福建省食品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入選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稱號。


長期從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營養與化學、天然產物與分離、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等工作。主持的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獲得36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共發表70多篇論文。


在食品行業,配料的選擇對食品安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法律法規對於哪些物質可以作為食品配料以及部分食品配料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量都有著嚴格的規定。目前我國可以用作食品(含嬰幼兒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配料的物質主要包括普通食品原料、新食品原料、藥食同源物質、可用於食品的菌種、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等。由於涉及的法律標準廣泛,食品配料的合規判定對廣大食品行業技術人員來說,是比較繁瑣複雜的問題。

      如何確保食品配料的合規性?

      配料合規性判斷的法規依據有哪些?

      如何判斷配料的合規性?

      有哪些工具可以讓配料合規判定更便捷?


作為致力於為食品行業提供全方位食品安全解決方案的食品夥伴網,將依託專業的法規研究和強大的數據支撐,為您帶來《食品配料合規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並對食品夥伴網為此而開發的食品配料合規判定系統進行簡要介紹,以期共促食品安全。


張佳兵,食品夥伴網合規部主任,標籤合規總顧問。十七年的行業工作經驗,涉及乳製品、焙烤食品、肉製品、豆製品、蛋製品、飲料、罐頭製品、水產品等多行業,主要從事工作為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工作,包括原輔材料及產品的檢驗、在線質量控制、HACCP、BRC等質量安全及管理體系的建設與維護,具有豐富的食品行業經驗。已為多家企業提供產品合規性分析及標籤審查諮詢服務,多次受邀參加大型會議演講,曾為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做合規方面的企業內訓和解決方案。主持開發了GB2760查詢資料庫、GB 14880查詢資料庫、食品產品指標資料庫、食品危害物與限量資料庫等一些列資料庫。


參會費用:

1. 會議費:2800元/人 。

費用包含:會議資料、部分允許共享的演講內容PDF版、會議午餐;

費用不含:交通、住宿(住宿可代訂會議酒店)、晚宴。

2.  晚宴:400元/人,僅限參會人員。


參會、參展聯繫人:


於老師:13723984429(微信同號)


丁老師:15853516576(微信同號)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參加《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

公眾號後臺輸入關鍵詞「加群」,和更多食品人一起交流

食品夥伴網微信矩陣

請點擊小圖,長按識別二維碼


食品夥伴網


食品論壇


食品夥伴網

訂閱號


食品研發

與生產


食品邦


食品飲料

創新研究


食品原料

供需服務


功能食品圈


食品飲料

產業研究


肉製品聯盟


感官科學

與評定


工業化餐飲

聯盟


水產加工

技術聯盟


食品副產物

聯盟

寵物食品

聯盟


飼料研發

技術匯

會展食訊


食品商務中心


食品人才


食品學生匯


食品安全

風向標


食品晚九點


Global

Foodmate


食品標法圈

食品理化

檢測

特殊食品

與添加劑

食品質量管理


食品微生物

食品儀器

分析


FoodMate

Global


食品實驗室

服務


國際食品

食學寶

(食品微課)


食品有意思


傳實翻譯


食品實驗室

管理


食農認證

聯盟


中國食育網


食品會議

培訓


北京食品

聯盟

相關焦點

  • 食品行業專家齊聚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化科技為生產力(上)
    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暨2020大健康食品發展論壇9月7日,由《食品工業科技》雜誌社、食品夥伴網聯合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支持,微康益生菌戰略合作的「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如期在上海龍之夢大酒店隆重召開。
  • 第三屆中國科大「墨子論壇」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舉辦
    4月19日下午和4月20日全天,第三屆中國科大「墨子論壇」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成功舉辦。在學校第三屆「墨子論壇」統籌安排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廣泛宣傳,精心準備,來自世界各地的53位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青年學者受邀參加本屆「墨子論壇」,大家共話生命科學與醫學學術和科技創新前沿,共商生命科學與醫學一流學科建設。
  • 量子醫療應邀參加「第32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
    圖 | 第32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 - 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峰論壇11月29日,廣東省副省長王曦院士出席在廣州舉行的「第32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峰論壇」開幕式並講話。
  • 關於舉辦第三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的通知
    關於舉辦第三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的通知 2020-11-05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舉辦
    11月7日,以「科創長三角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拉開帷幕,開幕式由安徽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洵主持據悉,與前兩屆安徽省院士創新論壇相比,本屆論壇首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元素,規格更高、參會院士更多,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時代背景下的一次科技與智慧的盛會,旨在匯聚院士專家高端智力資源
  • 鄧迪受邀參加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分論壇
    11月18日,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分論壇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全國工商聯併購公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太一集團董事長鄧迪受邀參加。鄧迪與其他數字經濟專家《實踐數字經濟 發展數字產業》圓桌論壇隨著國家 「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深入,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滲入到眾多領域。
  • 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2020)在京順利召開
    2020年11月22日,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2020)在京順利召開,本屆論壇以「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法治治理創新」為主題,就當前食品安全法治治理的新形勢展開對話、交流,進一步總結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法治治理新經驗、新模式,共同致力於食品供應保障,創新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法治之道,推進我國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日開幕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鍾源)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10月30日在上海開幕。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和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
  • 「誠信共治維護食品安全」分論壇文字實錄
    我們這個論壇的主題是「誠信共治,維護食品安全」,大家知道上午的論壇開幕式上,汪洋副總理還有各部門的領導都發表了重要的講話,我們下午的分論壇設了誠信的主題。第一部分是主題演講,一共有五位嘉賓,然後有一個小對話,也有幾位嘉賓來探討。下面我們開始主題演講,第一個發表演講的是食藥總局監管二司副司長柴保國。柴先生主要圍繞我們這個主題發表看法,大家歡迎。
  • Lw2016—第六屆鋁加工技術(國際)論壇暨展示即將開幕
    誠然,技術是靠前生產力,保證行業持續發展迫在眉睫,如何推動鋁加工業健康、綠色發展,如何編織技術與產品之間的紐帶,如何掌握行業變化趨勢等等,在Lw2016—第六屆鋁加工技術(國際)論壇暨展示上也許會有您想要的答案。
  • 第三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開幕
    湖北日報訊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王瀟瀟)12月9日,第三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在武漢開幕,部分國際組織代表、來自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與會。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參加論壇。  本屆論壇主題為「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
  • 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昆明開幕
    2019年11月23日,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在昆明海埂會堂開幕,國內材料領域30餘位院士、國內外新材料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約1000人參加本次論壇。本次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雲南省科學技術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雲南省貴金屬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旨在進一步促進材料基因工程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關鍵裝備的發展和應用,加強國際交流,加速我國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 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丨女科學家論壇在京舉行
    2020年11月8日-9日,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辦。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處吳海鷹同志指出,全國婦聯將支持廣大女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勇攀高峰;大力選樹和宣傳好優秀女科技工作者,營造學習先進、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積極爭取政策,為女科技工作者有更好發展搭建平臺
  • 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分論壇...
    生態環境部21日消息,2019年10月21日,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分論壇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主持分論壇會議,致辭並作會議總結。他指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自2013年第二屆中太論壇正式啟動環保合作以來,通過邀請來華參加環保培訓等方式,幫助太平洋島國提高自身環境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舉辦兩期氣候變化培訓班,生態環境部歡迎太平洋島國有關官員和專家來華參加。
  • 同濟大學第三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航空航天與力學分論壇舉行
    同濟大學第三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航空航天與力學分論壇舉行 來源: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   時間:2017-12-31  瀏覽:
  • 院士專家齊聚中國科學家論壇 論道科技創新
    9月19日,全國科普活動日之際,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各地各行業的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企業家等參會,就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改善科技創新生態等話題交流探討。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劉燕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等在開幕上致辭。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上海,因科學而再次刷屏
    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圖為論壇上的「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對話。新華社記者王翔攝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上海!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 第八屆食品經濟與食品質量安全論壇暨內蒙古食品經濟研究會學術...
    第八屆食品經濟與食品質量安全論壇暨內蒙古食品經濟研究會學術年會召開 2021-01-07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作視頻致辭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10月30日在上海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作視頻致辭。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科學家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導
    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圖為論壇上的「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