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現5大新特徵 專家稱峰值不會增至16億

2021-01-09 長城網

  現在一些人,在談到中國人口問題時,多是以將來可能達到的16億峰值作為內在壓力。這種人口描述,一個負面影響就是在某種程度上給世界一種「恐慌」:某些西方學者就以未來可能出現的16億的人口來計算中國的能源需求和糧食消費,並得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結論。其實,在中國政府不懈努力之下,自20世紀後期開始,中國人口的增長就表現出了許多新的特徵。這些特徵在年初總人口達到13億之後更加明顯起來。

  13億人口日之後,中國人口出現五大新特徵

  第一,未來中國總人口不可能增長到16億,而應在14.5億左右。這是13億人口日之後中國人口的最大特徵。2004年我國人口的出生率是12.29‰,但受老齡化的影響,死亡率略有增加(6.42‰),去年淨增人口761萬。如果城市化程度繼續加快、如果未來城市吸納農民工的數量繼續增加,如果我國的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繼續執行,那麼,在出生率進一步降低的過程中,我國每年淨增人口還會繼續減少。受此影響,我國未來的人口峰值會較早出現,大約會在本世紀20年代中後期會盈利人口峰值———但這個人口總量的值可能不是媒體平常所說的16億,而應在14.3億到14.5億之間。

  第二,我國人口已經完成了轉型。現在我國人口已經從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長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為低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三低」人口增長模式。這一模式到現在已經維持了十多年,基本穩定下來。這是我國政府和人民經過幾十年不懈而艱辛的努力才實現的。正是這些努力,才有效地減輕了我國和世界的人口壓力,使「世界60億人口日」至少推遲了4年。

  第三,「人口紅利」會一直維持到2020年。現在我國人口金字塔底部收縮的態勢明顯,15~64歲勞動力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到70%左右。在未來的15年當中,勞動力人口所佔比重都在70%左右。這正是我國收取「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只要我國妥善地解決就業問題並逐步提高人口素質,增加人口的人力資本,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那麼,在2020年之後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加深時期,就會有更多的應對餘力。

  第四,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將逐漸增加。受人口金字塔底部持續性收縮的影響,我國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將越來越大。現在,從總量上來說,我國正在走出最嚴峻的就業困境,未來每年新增加勞動力會處於持續性下降的態勢,一直下降到2015年之後,即會出現勞動力人口的負增長。受高等教育每年擴招人數的影響,每年新增加青年壯工的數量會持續減少,而大學生就業壓力和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在未來數年內,每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會迅速增加到400萬到500萬左右。低端就業人口的短缺(如保姆和民工的短缺)和高端人口的失業將並存於勞動力市場。

  第五,女性初婚年齡將進一步推遲,這會持續降低人口出生率。現在,全國女性初婚平均年齡已經上升到了24.45歲左右。伴隨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將更加看重專業教育。受教育時間越長,就業年齡就越大,結婚年齡就越遲,人口出生率就越低。

  要實現從控制人口數量 到調整人口結構的轉變

  如果說原來我國人口政策的重點在於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話,那麼,今後,我們工作的重點應該由「就數量談人口」逐步轉移到調整人口結構、「就發展談人口」上來。主要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從年齡結構上來說,我國的老齡化水平將逐漸加深。新生人口下降速度越快、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就會越大、老齡化水平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高。這就會使新生勞動力人口的負擔壓力逐漸加大。國內外近期的人口預測都發現,在2020年之後,我國的老齡化速度將呈加速度態勢,至2050年,在每100個人口中,就有30個左右60歲以上的老人———這將比其時世界平均老齡化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

  第二,從性別結構上來說,由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導致的婚齡人口的擠壓現象將逐漸凸現。國家生育政策對數量控制的有計劃性與家庭生育選擇性別偏好的有計劃性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我國新生人口性別比的一直上升。近年來,新生嬰兒性別比就一直處於上升之中。2000年0~4歲人口的性別比達到了令人震驚的119∶100,最近公布的數據達到119.86∶100。在嬰幼兒出生性別比上升時期出生的這些人口,在進入婚育年齡段之後,會碰到前所未有的婚姻擠壓,從而挑戰著我們社會的和諧。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是:15~19歲年齡段的人口,已經進入了婚戀期,他們逐漸地會感受到性別比失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從民族結構上來說,伴隨少數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長,其聚集區的生態環境壓力大大增加。近些年,少數民族人口增長較快,大量增加的人口給那些地區本來就趨於惡化的資源和環境帶來更加沉重的壓力。從長遠來看,這極其不利於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從勞動力人口供給上來說,新增勞動力的數量將逐漸下降。雖然我國現在仍然持續存在著極其嚴重的就業壓力,但從人口學角度來說,每年新增加的勞動力人口,已在各級學校的教育分流中逐漸減少———實際的勞動力供給總量壓力在慢慢消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出生的那代人進入勞動力大軍之後,我國每年的新生勞動力將會明顯減少。現在一些地區出現的所謂的「民工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了最近幾年新增勞動力不斷下降的影響。如果大學和高級中學入學率仍然如前幾年那樣上升,那麼,由農民工轉化來的壯工的數量會更加缺乏。

  制訂人口戰略要有的放矢

  在這樣一種人口形勢下,討論未來我國的人口發展戰略,就必須針對以上幾個問題而有的放矢。

  第一,人口生育政策要逐漸統一。我國現行人口政策的最大特點是實行因地區、因城鄉、因民族不同而有所變通的人口控制政策,即城市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農村夫婦可生育一個以上的孩子;少數民族夫婦可生育比漢族夫婦更多的孩子。應該說,分地區、分城鄉、分民族的生育政策有利於降低城市人口的生育率,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城鄉結構性流動空間,但這一政策在城市大範圍形成了家庭撫養關係的4∶2∶1結構,既刺激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失衡,也導致了城市家庭養老微觀人口結構的消解,使城市未來的老人不敢奢望子女的養老。而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環境狀況,也因為人口的迅速增長而遭受更多的壓力。即使是在農村地區,由於不同的省份有著稍有差異的出生率選擇,也客觀上造成人口增長率的差異,給中西部地區的環境和資源帶來了壓力。

  第二,人口政策要立足於人口結構的和諧、要防止未來勞動力的短缺。近來一些政府部門和學術界將爭論的話題集中在人口政策與勞動力是否短缺的問題上,有人認為,應繼續不折不扣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降低生育率,其實只要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解決勞動力的需求問題,就沒有必要顧慮所謂的勞動力短缺。也有人主張改革人口生育制度,他們從人口急速下降會導致未來勞動力短缺這一可能趨勢出發,希望改變現有的一孩化政策。實際上,為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除需要一定經濟活動人口外,還需要一定比例的家庭勞動人口,以支持老年人的居家供養和必要的新生人口的生殖。日本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徘徊不前,就深受家庭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影響。因此,在思考未來人口發展戰略時,應該著重從人口年齡結構的和諧程度去思考人口政策,要防止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勞動力短缺。

  第三,人口政策要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緩解老齡化水平。在我國人口增速已經極其緩慢的基礎上,人口總量問題就成為一個常數,而結構調整則轉變為一個更加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有利的自變量。因此,我們要在人口總量達到的峰值與老齡化水平的高低之間作一個衡量,既要控制人口總量,防止人口增速反彈,又要通過人口結構調整,緩解老齡化水平,這樣或許更符合當前我國的利益。

  第四,要用兩個「五年計劃」將人口出生性別比降低到正常水平。在人口結構之中一個最重要的結構是性別結構———尤其是新生嬰兒的性別結構,直接影響著未來婚齡年齡段人口的婚育問題。生育政策的調整既可平滑新生人口數量的急劇下降,也可緩解出生性別比的畸升。從現實調查可以看出,實行一孩化政策的農村地區出生性別比遠遠高出生育1.5個孩子的地區。在生產力水平需要逐步提高、生育文化需要逐漸改變的前提下,生育率的降低會伴隨出生性別比的升高。

  總之,在人口社會學上,和諧社會除人口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的和諧外,另外一個不得不考慮的指標,就是看各個階級階層之間的人口是否和諧。因而,在人口戰略設計上,要落實以人為本並促使人的全面發展的大人口方針,有效地協調各階層人口之間的關係。(張翼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何謂人口金字塔

  表示人口年齡構成的一種特殊條形圖。其畫法是將各年齡男子與婦女人數或百分比分別在縱軸左右畫成並列的橫的條形,按年齡增長順序自下而上排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圖形呈下寬上尖的塔形。人口金字塔能形象直觀地反映人口年齡構成,便於說明和分析人口現狀、類型和未來發展趨勢。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口出現5大新特徵 專家稱峰值不會到16億
    中新網9月13日電 中國人口的峰值會達到16億?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在《北京日報-理論周刊》上撰文分析指出,這種觀點是不了解中國人口新國情、缺乏實際根據的臆斷,容易在國內外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片面誇張中國的能源需求和糧食消費。
  • 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14.5億人 2033年峰值15億人
    中國網訊 10月23日,國家人口計生委和中國社科院聯合主辦的「改革開放與人口發展論壇」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論壇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成就和經驗,深入分析當前人口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通過高層倡導和社會宣傳,促進全社會對人口發展問題的重視,推動新時期人口問題的統籌解決。中國網現場直播。
  • 人口「爆炸」!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峰值,2100年只剩88億
    7月15日,華盛頓的IHME研究所發表研究發表研究顯示,「44年後,世界人口將會達到一個峰值,就是97億,世界人口將會在本世紀的下半葉出現負增長,也就是在2064年達到峰值之後逐漸下降到88億。」報告中還指出,2100年,世界老齡化人口將持續增長,65歲以上的人口24億,而20歲人口17億。
  • 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峰值97億
    原標題:研究報告:#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峰值97億#,#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下半葉出現負增長#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法新社15日報導,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15日發表於《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預測,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下半葉出現負增長。
  • 研究認為,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97億峰值,然後下降至88億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隨著女性獲得更好的教育和避孕的推廣,世界人口可能在2064年達到97億的峰值,然後在本世紀末下降到大約88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到2100年,195個國家中有183個國家的生育率將不再維持目前的人口水平,平均每位婦女將生育2.1個孩子。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1)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約70%,對應城鎮人口為10.2億,比2017年增加約2億;到2047年城鎮人口達峰值時將增加約2.76億。總的來看,1990-2016年,一線城市人口佔比從2.8%增至2016年的5.2%,二線城市人口佔比16.5%增至20%,三四線城市人口佔比從80.7%降至74.8%。在人口向一二線集聚的背後,是經濟的集聚。
  • 研究: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峰值後開始下降
    科學家預測,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97億的峰值,然後就開始下降,到2100年將降至88億,包括日本、義大利在內的23個國家的人口將減少一半,全球人口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一項新研究發現,隨著女性有更多機會接受教育和採取避孕措施,世界人口可能會在2064年達到97億的峰值,然後會在本世紀末降到約88億。
  • 世界人口2064年達峰值97億
    而此前聯合國關於世界人口的報告稱,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2100年地球將承載109億人口的「重負」。因此,如果IHME的預測準確,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將比之前聯合國預測的少約20億。報告稱,人口增長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女性獲得現代避孕手段和教育改善,這將使全球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從目前的每名婦女2.37個孩子降低到2100年的每名婦女1.66個孩子。
  • 世界人口將達70億 研究顯示中國最多能養活16億
    人口過剩,真實的威脅  想像一下:時間流逝的每一分鐘,地球上平均250個新生兒呱呱墜地。  1800年,地球人口為10億,大約125年後,這一數字增長到20億。而地球人口從60億跨越到70億,其間間隔僅12年。  聯合國的世界人口報告估計,人口增長可能在2050年達到峰值90億。
  • 2100年,世界人口88億,23國人口減半,中國多少人?美、印呢?
    小強財藝導讀:7月15日BBC報導,美國一項最新權威研究表明,全球生育率正面臨大面積下滑趨勢,到21世紀末,幾乎每個國家的人口都會減少,23國人口恐減半。據國際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最新刊登的文章稱,2100年全球人口大約為88億,預計到2064年會出現一個峰值97億。從國家層面來看,減半的23國中,包括中國嗎?
  • 中國人口減幅明顯?聯合國專家作出預測,30年後中國人口數堪憂
    人類是發展之本,而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人口增長曲線,近日聯合國專家做出預測,稱我國30年後的人口數量十分堪憂。從某個角度上說,人口數量眾多絕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底氣,我國能夠在70年內得到如此迅速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人口基數大。
  • 研究:世界人口或在2064年達到97億峰值
    據《衛報》15日報導,一項研究稱,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可能比聯合國的預測值少20億,全球人口增長可能會比預期更快達到頂峰。這項由美國華盛頓大學主導並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稱,到2064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7億的峰值,到本世紀末將回落至88億。報告說,包括日本,西班牙和義大利在內的一些國家的人口將減半,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將在未來80年內增加兩倍。
  • 未來人口流向哪?任澤平萬字長文講透中國人口遷移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統計,1960-2015年,高收入經濟體人口淨流入規模累計達1.2億,其中來自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經濟體的比例分別為23.9%、59.5%、16.6%。
  • 世界人口排行榜:2027年印度人口超中國
    近日,德國全球人口基金會發布統計數據:至2019年底,全球人口總數將達77.5億,至2023年全球人口將達80億。聯合國人口基金用「黃金標準」推算第80億人口將出現在2025年,第100億人口將出現在2100年前,並表示誤差不超過1%。聯合國人口預期報告估算稱,2050年世界一半人口將聚集在印度及非洲等國,2027年印度人口或超中國。
  • 研究報告: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峰值97億
    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15日發表於《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預測,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下半葉出現負增長。這項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的研究對整個21世紀的「人口持續增長」提出質疑。該研究認為,世界人口在2064年將達到峰值97億,然後到2100年會逐漸下降到88億。
  • 聯合國預測2100年人口:世界人口將突破110億,中國數字令人擔憂
    」,那麼到2100年,中國又會有多少人口?然而幾十年後,新的問題出現了——人口老齡化。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從2010年的13.3%提高到15.5%(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專家們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會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那麼到時候誰來工作?誰來納稅?誰來養活這5億老人?
  • 中國人口報告:2020
    日本首相安倍把少子化視為國難,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的命運和歷史前景取決於人口。我們呼籲,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摘要  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加快,人口峰值臨近。1)出生人口持續下滑,2030年將降至不到1100萬。繼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下降200萬後,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萬至1465萬。
  • 中俄學者討論「中國經濟奇蹟」在人口減少後會怎麼樣
    作者: 莉季婭· 斯坦欽科 中國人口問題不久前再度重回國內外專家熱門話題榜榜單。生育率是否能夠提高、到本世紀末人口是否下降等。俄羅斯和中國受訪專家們在上述問題上的意見有些分歧。涅日丹諾夫認為,對於中國人口將在何時達到峰值,存在不同的說法——有些人口學家認為,中國人口峰值將在21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到來,——但在那個階段到來後,人口急劇下降將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在上述問題上持另一種觀點。他說:「我個人認為《柳葉刀》的預測屬於悲觀派。
  • 世界人口2050年將達97億 2019年世界人口排名前10國家
    至誠網(www.zhicheng.com)6月21日訊  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數量是77億,不過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17日發布一份報告顯示,2030年世界人口將增至85億,2050年達到97億,2100年或將達到110億。
  • 聯合國最新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到97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報導,聯合國秘書處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在名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重點》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儘管世界人口正邁向老齡化,且增長速度放緩,但預計仍將從目前的77億增加到2030年的85億、2050年的97億,到本世紀末可能達到近110億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