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將臨!史上最為賣座25個災難電影

2020-11-28 遊俠網

  在瑪雅預言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即將到來之際,颶風桑迪(Sandy)日前也席捲美國東海岸,給當地帶來巨大損失,一時間多張《後天》的劇照在網上被當成災難現場流傳,也讓部分網友信以為真。由此可見,影視作品中的災難場景越來越逼真,而且加上一定的藝術處理性,帶來的震撼更為強大。

  自1990年代以來,隨著CG技術的逐步發展,眾多主打視覺特效的災難片也成為大銀幕上的票房大鱷,而且也是順應了逐年增長的海外市場的需求,全球的觀眾都會經常到電影院感受下末日來臨前的氣氛。除了令人乍舌的場面,人類面對災難時體現出的勇氣與人性也是影片的一大看點,在濃濃的親情、愛情中,觀眾也更能感同身受,融入到電影的末日情境中。也因此,主打唯美絕戀與沉船災難、今年曾3D重映的《鐵達尼號》名列本榜單之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榜單中,除了眾多好萊塢大片外,中日韓三國都分別有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日本沉沒》、《海雲臺》)進榜,可以看到亞洲電影人在災難片這樣的大製作類型上的不斷挑戰,以及亞洲觀眾對於災難片類型的喜聞樂見。

  Top25:《日本沉沒》2006

  全球總票房:9329萬美元

  本土票房:4352萬美元

  海外票房:4977萬美元

  災難範圍:日本島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日本人的危機意識大概是全球這麼多民族裡最為深厚的,畢竟生活在一塊每天都在地震的小島上,難免會胡思亂想。而《日本沉沒》就爽快地把災難放在了自己的國家裡,而且還是直接把整個國家搞滅亡的劇情。這部電影在70年代的版本裡曾經非常轟動,儘管那時候特效很假,但情愫卻讓日本觀眾感同身受;到了三十年後,場面更大了,特效更逼真了,卻沒有讓如今已經見慣大場面的觀眾有什麼太大觸動,皆因影片本身略顯拖沓了。在一個多小時那溫吞水般的劇情裡,沉沒的戲份反倒不再是主要的故事。而真正的大場面,讓人記住的只有一幕:女主角孤獨、無助地看著地震引起的海嘯,鋪天蓋地地朝自己襲來——在這一刻,做什麼都沒有用了,平靜地閉上雙眼,等待命運的光臨吧。

  動人時刻:

  這部電影裡處處都是日本人的憂患意識,而在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成為影片最重要的一條故事線,影片甚至不惜以一半的時間去鋪墊男女主角的情感。於是他們的相遇、相知,相戀,以致於當日本開始逐漸沉沒時,男女主角終於互訴衷腸的時候,成為影片最動人的場面:如果連明天的太陽都見不到了,那就大膽的對那個人,說出自己心裡的那句話吧!

  Top24:《唐山大地震》2010

  全球總票房:1.10億美元

  本土票房:1.07億美元

  海外票房:226萬美元

  災難範圍:中國唐山 數十萬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地震戲在這部電影裡並不是重頭戲,而且片中的特技並不屬於一流的CG。相反,人物的情緒,和情感戲,倒是非常出色。未婚先孕也好、自主創業也好、乃至是母親給女兒的懺悔一跪,都極具中國特色。只是,影片電視劇一般的敘述方法、簡單直白的情感表露,在某種程度上使得這種情感的震撼性打了折扣。其實,這種說故事的方法,向來就是中國人說故事的傳統方法。

  動人時刻:

  誰心裡都清楚,這部電影中的動人時刻只可能是徐帆飾演的媽媽在二十幾年後再次見到女兒的那一跪。這段戲,雖然俗套,但的確很感人,傳遞出了母親的那種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悔恨。雖然說,表現方式和技巧有高下、細  膩、粗糙的區別,但是情感本身卻沒有低俗和高尚之分--在看這段戲的時候,打動我們的,是情感本身。而如果能在拍攝技巧上更甚一籌的話,這個「催淚子彈」或許能成為「催淚原子彈」。

  Top23:《活火熔城》1997

  全球總票房:1.23億美元

  本土票房:4932萬美元

  海外票房:7350萬美元

  災難範圍:美國洛杉磯

  受災程度:★★★

  窗體頂端 

  

  震撼場面:

  1994年,洛杉磯曾經遭受過一次非同小可的大地震,經濟損失超過300億。而這次大災難之後,電影人顯得也開始在思考這個造夢的好萊塢是否安全,於是,三年之後,《活火熔城》面世了。這部電影以地震開場,但講述的卻不是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而是地震讓火山從沉睡裡甦醒,開始爆發毀滅城市的過程。這部電影為了體現出火山對城市打擊的「意外」,特別安排了熔漿從市中心開始爆發蔓延。於是,影片裡最震撼的場面出現了:紅色的火山熔漿,慢慢的從人的腳侵蝕到整個身體……這種痛苦,相當的B級片。

  動人時刻:

  這部電影並沒有大部分災難電影裡表達出在危難面前人性的掙扎,大部分角色都在團結一致抗擊災難,沒有別有用心的大反派,沒有為了一己私慾讓大家陷入危機的壞蛋,也沒有面對災難嚇得腿軟臨陣脫逃的膽小鼠輩,大災難來臨時,人們共同抵禦自然災害,同心協力,救死扶傷,相當的主旋律。而影片裡最為動人的地方,莫過於地鐵救援隊的隊長背著傷員,踩著巖漿,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段落。這樣的英雄,在現實生活裡每次災難發生的時候都會湧現出,他們,才是真正的勇者。

  Top22:《海雲臺》2009

  全球總票房:1.32億美元

  本土票房:6746萬美元

  海外票房:6473萬美元

  災難範圍:韓國釜山市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從電影節奏而言,這部韓國製作的《海雲臺》嚴格遵循著好萊塢類似災難大片的拍攝手法,比如一開場先是描述一場若干年前的類似災難,以及對男主角造成的影響;然後幾分鐘後就轉到今時今日,災難同樣地降臨了。有盡心職守要把災難提前預告的科學家,也有認為災難不可能發生然後總是百般阻撓拖延時間的領導人,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在災難來臨之前做著各自事情的人,然後,就是災難降臨。影片最為震撼的就是主角看著海嘯鋪天蓋地襲來的場面,那一刻之後,每一個海濱城市都要面臨的危機,給觀眾好好的展現了一番。

  動人時刻:

《海雲臺》有著韓國電影不少壞毛病,例如太多兒女情長的慢節奏,前一個鐘頭基本沒有什麼大場面可言,大多是敘述著這些普通人各自的喜怒哀樂,如果不知情的光看這一個鐘頭,還以為是在看《真愛至上》的韓國版。直至災難降臨的時候,影片才算正式進入主題,不過之前這一個鐘頭的鋪墊並沒有白費,災難降臨之後我們很快就能被這些之前還活得好好的角色們的命運所感染,到最後救護隊員英勇獻身的時候,我的眼眶也禁不住溼了,那位救護隊員的冤家所講的下午三點的笑話,也成為了影片最後一枚催淚彈。

   Top21:《傳染病》2011

  全球總票房:1.35億美元

  本土票房:7565萬美元

  海外票房:5980萬美元

  災難範圍:全球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和《恐怖地帶》一樣,《傳染病》講述的也是一種新型的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地球上肆虐,終被人類制服的影片。和《恐怖地帶》不同,這部電影採用了以科學性和寫實性為第一要旨的表述方法。無論是科學研究、隔離保護還是對病情擴散的描寫,都相當寫實。影片拋卻了故事性和奇觀化的展示,而這種凜冽、犀利,讓人毋庸置疑的拍攝手法,成為了影片裡最讓人震撼的場面。

  動人時刻:

  其實,《傳染病》這部電影,並不主打情感,但這並不意味著這部電影裡沒有情感元素。無論是高官對家人的袒護,還是普通的清潔工對孩子的照顧;無論是鰥夫父親對獨生女的嚴加看管,還是衛生部高級官員的客死他鄉,抑或是普通流行病研究員廢寢忘食研究病毒,都是影片中的情感爆發點。這些普通人的情感體驗,成為了影片中最出色的元素,描繪、鉤織出了一副病毒來襲之時的浮世繪。

  Top20:《十萬火急》1996

  全球總票房:1.59億美元

  本土票房:3302萬美元

  海外票房:12618萬美元

  災難範圍:美國曼哈頓與新澤西州的海底隧道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隧道這樣的地方,大概每個人呆在車裡經過的時候,都會有那麼一點點忐忑:萬一出什麼事,困在裡面可怎麼辦?《十萬火急》就把這種擔心拍成了電影。一輛裝滿化學物品的卡車在隧道裡出了車禍,卡車的爆炸使得隧道坍塌,出入口都被堵死。此時隧道內一片火海,瀰漫著有毒煙霧,河水也在不斷湧進,而史泰龍扮演的威猛男主角也就此登場開始拯救蒼生。而整部電影最震撼的場面倒不在隧道裡的生死逃亡,而是結尾部分,利用爆炸後海水的託力,將主角一行從海底把他們炸到海面的段落,相當的爺們,相當的英雄,相當的熱血——只是這事看上去雖然很過癮,但我們真在隧道裡出現險情的時候,還是千萬別去模仿的好。

  動人時刻:

  這部電影裡男主角和女主角是拯救隧道眾人的高大全式人物,史泰龍扮演的男主角保持著他在各種動作片的勇猛形象,而艾米·布倫尼曼扮演的女主角也不甘示弱,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救出一車逃犯、並且冒著被高壓電燒焦的危險救了一個吸毒者……不過全片最感人的,還是男主角不顧性命去拯救一隻狗的過程,皆因這隻狗像兒子一樣在一對老年夫妻身邊,代替已死去的兒子和他們生活了十年。生命的平等,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也使得這部電影一定會討到不少愛狗人士的歡心。

  Top19:《世貿中心》2006

  全球總票房:1.63億美元

  本土票房:7027萬美元

  海外票房:9269萬美元

  災難範圍:世貿中心大廈2000餘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在這部表現911的影片中,導演奧利弗·斯通並沒有直接表現飛機撞大樓的情形,而是從側面來展示這一事件。影片的場面並不算大,但是卻在氣氛、感覺、質感上做的相當到位。尤其是對人們的心態以及情感的描繪,十分到位。而且,在這種慌亂和紛雜的場面中,斯通還著重展示了紐約的消防隊員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和奮不顧身。這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演員表演的內容,成為了超越大樓倒塌的最令人震驚的元素。

  動人時刻:

  在這部電影中,斯通一直把尼古拉斯·凱奇所扮演的約翰·麥克洛克林"活埋"在世貿大廈的廢墟裡,這些都是最後情感迸發的"前奏"。最具有情緒感染力的片段出現在影片的末尾:經歷過身體創傷和心理創傷的消防隊員,還是在一起樂觀地面對生活——無論自己是不是殘疾,無論自己是不是還具有當年的英姿。通過這部電影,奧利弗·斯通把一種堅定、樂觀、向上、積極的美利堅的主流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提供給了觀眾。

  Top18:《滅頂之災》2008

  全球總票房:1.63億美元

  本土票房:6450萬美元

  海外票房:9890萬美元

  災難範圍:全球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這部電影的取材角度大概是災難電影裡最不常見、最特別的——大自然忍耐不了人類的自私自利,於是植物集結起來,以風為媒介,播撒令人自殺的神經病毒,讓人以各種血腥殘忍的手法自殺。這部電影最震撼的場面發生在開場:公園裡,安詳散步,有說有笑的眾人,牽著小狗的行人,還有聊著天拉著家常的一對姐妹淘。突然間,所有人停下腳步,神情呆滯。而後,開始後退,接著,各自尋求著「最佳」的死法。越簡單、越安靜的死亡,越顯得可怖駭人。

  動人時刻:

  在這部電影裡,人類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與大自然對抗——有空氣的地方,人類就會滅亡,根本就無處可躲!所以,當馬克·沃爾伯格扮演的男主角發現這一點之後,他也處在了崩潰的邊緣,到最後發現自己的家人處在危險當中,自己卻無法拯救的時候,他已經放棄了生命,走到屋外。可是這時候,當風吹拂在那臉上的那一刻,死亡卻並沒有發生。原來大自然覺得對人類的懲罰已經足夠了,就此收手,而男主角也就此死裡逃生。

  Top17:《科洛弗檔案》2008

  全球總票房:1.70億美元

  本土票房:8004萬美元

  海外票房:9071萬美元

  災難範圍:美國紐約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這部用手提攝影機以「偽紀錄片」形式所拍攝的科幻災難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非常規的災難電影——它雖然充滿了逃亡,但直面怪物的鏡頭卻非常少。外星人入侵紐約,真正出現怪物的鏡頭竟然還不到一分鐘,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只能看著搖晃得要命的畫面和主角們的驚叫來判斷那怪物究竟離他們有多遠。而整部電影還在前面半小時有著各種沉悶的絮絮叨叨,看著主角睡覺、醒來、吃早餐、購物,開派對,吵架……正當我們懷疑是不是拿錯碟的時候,全片最震撼的場面終於來了——幾聲悶響,大地震動,以為地震的眾人從屋裡跑到街道上,剎那間砸過來一個重物,定睛一看,竟然是自由女神的……頭。這一幕要真的發生在現實裡,想必大家也一定會向影片裡的眾人那樣,紛紛掏出手機拍照留念吧!

  動人時刻:

  當故事講到最後,主角的親朋好友一個接一個以不同的方式死去,只剩下這對經歷了一切,等到劫後重生的情侶,本以為能在救援點搭上直升飛機安然逃離險境,卻沒想被怪物打落下來。傷得不輕的男女主角逃到一個橋洞下面,這時候,核彈即將襲來,紐約要被炸個底朝天了。明知存活不了的兩人,對著鏡頭講出了自己的遺言,然後相擁死去。也許在危難之際,身邊有著摯愛,末日似乎也沒那麼可怕了。

  Top16:《山崩地裂》1997

  全球總票房:1.78億美元

  本土票房:6712萬美元

  海外票房:1.11億美元

  災難範圍:美國丹特峰下某小鎮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這部由前任007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災難片在劇情設置上中規中矩,無外乎是執著於科學研究的憂鬱男主角,無外乎是火山爆發裡奮力拯救妻子但仍然痛失所愛,無外乎是大災難來臨男主角告知民眾但大家不為所動,無外乎是災難真的來了主角開始力挽狂瀾……而這部電影在前面一個小時的各種意料中又不得不經歷的憋屈和壓抑裡,終於迎來了最震撼的場面:巖漿噴薄而出,開始毀滅整個小鎮。只是這部電影大概因為預算的關係,場面並不算大,不過巖漿吞沒小鎮的細節卻做得精緻而真實,倒也能足夠鎮住那些平常並見不了活火山爆發壯觀場面的觀眾們。

  動人時刻:

  皮爾斯·布魯斯南所扮演的科學家從頭到尾都在以悲天憫人的聖人身份拯救鎮上的居民,而不領情的居民們從鄙夷無視到唯馬首是瞻耗掉了影片的一大半時間,最後終於醒悟,卻一切都太遲了,雖然科學家們盡力的幫助龍套角色們逃離災難卻總是不成功,雖然差點連自己都葬送進去。不過這時候,影片最感人的場面來了——面對即將到來的熔漿,供主角逃命的船卻始終開不動,沒人下去推一把;危機關頭,老奶奶奮不顧身,跳進湖水推船,而湖水已經被火山變成強酸……她的犧牲,成為影片裡最為閃光的段落。

  Top15:《海神號》2006

  全球總票房:1.82億美元

  本土票房:6067萬美元

  海外票房:1.21億美元

  災難範圍:海神號 數百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要論海難的慘烈程度和令人嗔目結舌、超越人類想像的地步,《海神號》比《鐵達尼號》更加奇觀。影片中,整個海神號被海浪掀翻,變成了底朝天的一艘遊輪,其中的乘客沒有幾個倖存了下來,幾乎全部死光。這個浮殍遍地的鏡頭,令人噁心也令人側目。這個版本的《海神號》翻拍自1972年的同名影片,原作以傑出的特效而掀起了災難片的狂潮,使得災難片成為了百試百靈的票房妙藥。而翻拍版,則在特效上繼承的原作的優點。

  動人時刻:

  父女情和逃出海神號,是這部電影的情感重點。尤其是片中前紐約市市長拉姆齊帶領眾人尋找走出海神號的方法並尋找自己已經失蹤的女兒的情節,令人感動。

  Top14:《神秘代碼》2009

  全球總票房:1.83億美元

  本土票房:7995萬美元

  海外票房:1.03億美元

  災難範圍:全球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時間,數字--這一組看上去沒有什麼關聯的數字在尼古拉斯·凱奇扮演的約翰尋找下呈現出了「預言」的意義。而最後兩個令人困惑的符號也在約翰不斷的追問和研究之下顯露出了真正的意義--原來在未來的某一天,整個地球上的全人類都要死掉,除了那些能聽見「神的召喚」的天賦異稟的人。得知事件真相的約翰先是震驚,其次便是無奈。因為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未來,再做什麼也是無濟於事的。

  動人時刻:

  約翰想和自己的兒子一起走進外星人的飛船,但是外星人阻止了他,只留下了他的兒子。知道自己只有一條死路的約翰便回到了「人間」,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自己的家中,和父母在一起等待死亡的發生。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為什麼所有人都要等到來不及的時候,才會去善待自己身邊的人呢?約翰的後悔,約翰的苦惱和無奈,似乎就是普羅大眾、芸芸眾生心病的縮影。

  Top13:《恐怖地帶》1995

  全球總票房:1.89億美元

  本土票房:6765萬美元

  海外票房:1.22億美元

  災難範圍:美國2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一粒肉眼幾乎無法察覺的吐沫星從患者的嘴巴裡噴出,無意間被一個健康的人「接收」。這個吐沫星從嘴巴進入到了人體內,隨即感染了這個健康人。這個鏡頭完整地(不一定科學)表現了病菌的傳播方式,帶給了人們極為深刻的視覺以及心理印象。在病毒變異,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之後,類似的鏡頭在通風管道內又出現了一次。這兩個鏡頭,雖然很相似,但是卻從視覺上給我們展示出了同一種病毒的不同途徑的傳播過程,適合做科教片的片段。

  動人時刻:

 經歷過了SARS,我們應該對這部電影的內容更加感同身受。那些費勁一切周折也要找到解藥、全國大面積宵禁以及政府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消滅病原的情節,絕對令人有所深思。除此之外,霍夫曼所扮演的科學家不畏強權,也不畏政府的冷漠和逼迫,誓要公布事件真相的英雄作風,也令人欽佩。

  Top12:《垂直極限》2000

  全球總票房:2.15億美元

  本土票房:6924萬美元

  海外票房:1.46億美元

  災難範圍:K2登山隊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垂直極限》的故事發生在K2,片中的那些白雪皚皚的山巒和壯觀的景色組成了整部影片裡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片段。沒有爆炸、沒有讓人看得七竅生煙的特效,這部電影就用平實、樸素的鏡頭和巧奪天工的鏡頭語言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承諾以及信仰的故事。並用一些人的真善美的行為去比照另一些人的假惡醜,讓人們對人性以及道德重新燃起了希望。片中最震撼的場景來自於自然的鬼斧神工,各種各樣的洞穴、巖壁和山峰上的景觀,令人在無比嚮往的同時又心有餘悸。

  動人時刻:

  彼得·蓋瑞特在最後選擇了犧牲自己,以保全自己的姐姐。他的做法和自己父親當年帶著他和姐姐一起登山時的選擇一模一樣。如果說,這是老子英雄兒好漢的一種表述,倒不如說,這是一個登山家在危急時刻的正確選擇。無論這個情節值得吐槽還是令人感動,這其中所透露出來的一個登山家的職業素養絕對令人動容。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的形象,在這割繩子的動作中,得到了升華和提煉,最終變成了影片中最值得記憶的一個鏡頭。

  Top11:《完美風暴》2000

  全球總票房:3.28億美元

  本土票房:1.82億美元

  海外票房:1.46億美元

  災難範圍:安德裡亞·蓋爾號漁船 船員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颶風愛麗絲和兩股強氣流相遇,匯合新形成了史上最強的風暴,因為沒有人能對其命名,所以只有叫它"完美風暴"。這個完美風暴,不巧讓安德裡亞-蓋爾號漁船碰上了。這艘小小的漁船在大風大浪裡上下顛覆、來回顛簸。一葉孤舟這個成語用在這裡是再合適也不過了。在海難片大腕沃爾夫岡·彼得森的調教下,驚人的天氣效果成為了影片具有觀賞性的部分。更令人稱奇的是,片中的很多鏡頭,是在真實的海浪中拍攝的,雖然拍攝的時候風暴中心已經過去,但是海面上依然有10-15英尺(約合3.1-4.5米)的巨浪。這種不要命的拍攝過程,比影片的視覺效果更加震撼。

  動人時刻:

  一艘船的船長,是要與這條船共存亡的,因為船就是船長的生命。所以船員可以棄船而去,但是船長卻不可以。在影片中,喬治·克魯尼扮演的船長比利·泰恩,在離開船就可以獲救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和船一起沉沒。可能很多人不會理解泰恩的做法,因為在我們的觀念裡,"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可是,泰恩的這種盡責到底,永遠不離開自己的崗位的精神,卻也值得我們學習--在這一點上,泰恩和一樣沒有棄船求命的鐵達尼號船長史密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Top10:《天地大衝撞》1998

  全球總票房:3.49億美元

  本土票房:1.40億美元

  海外票房:2.09億美元

  災難範圍:全球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逼近那個傳說中的99年世界末日的時候,出現了大量末日題材的電影,其中1998年兩部「彗星撞地球」題材的直接撞車更是顯露出好萊塢對這個題材的熱衷。和《絕世天劫》的麥可·貝式煽情不同,《天地大衝撞》更傾向於「寫實路線」,以總統、太空人、熱愛自然的少年、茫然恐慌的民眾等等各種不同年紀不同身份的角色去多線敘事,組成了一幅世界末日的清明上河圖。而在整部電影裡最震撼的場面,其實並不是那些海嘯、爆炸,而是當民眾終於得知彗星即將擊中地面時的恐慌大逃亡。當整條公路上橫七豎八的汽車前不見首,後不見尾的堆砌在一起時,觀眾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當有一天世界陷入混亂之時,我們的處境會是如何。

  動人時刻:

  這部充滿著絕望情緒的電影,並沒有一昧的賣弄慘情。畢竟這是一部好萊塢的主流商業電影,黑暗元素已經被美化,普世價值也成為了影片的主基調。諾亞方舟在本片裡只能讓100萬人度過末日,贏得新生;而普通公民超過50歲以上的,不得進入方舟。於是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海水,緊抱的父女、擁吻的夫妻、繼續開報的老紳士;在衝向慧星的飛船上,每個人通過屏幕與家人的道別……這構成了影片最動人的時刻:在末日面前,見慣悲慘更加迷信愛。

  Top9:《阿波羅13號》1995

  全球總票房:3.55億美元

  本土票房:1.73億美元

  海外票房:1.81億美元

  災難範圍:太空艙3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全片近三分之一的場景都發生在逼仄的太空艙內,沒有爆炸、沒有大場面--所以,《阿波羅13號》的震撼,並不來自於奇觀化的視覺效果--而是來自於導演對整個登月並返回的計劃的細緻表述。在朗·霍華德的描繪中,太空人們的冷靜、沉著,地面控制中心的有條不紊以及一些工程師的創造性工作,太空人家人心情的變化,以及太空人情緒的發展,都被事無巨細地表現了出來。這些細節,綜合在一起,便成為了影片中最令人好奇、也是最令人人難以忘懷的部分。歷史,真相,就源自於細節,不是麼?

  動人時刻:

  這部電影的情緒流動並不急躁,所有的情感表達都非常平穩。最感人的場景出現在三個太空人歷經艱險回到地球的那一瞬間。前去迎接的人裡,有因為醫生誤診而沒有上天的肯·馬汀雷。他在太空艙出事的時間裡,一直在模擬機裡尋找省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當那三個太空人從太空艙裡走出來的時候,他們之間的擁抱顯得跨越了生死、誤會、隔閡,並且意味深長。

  Top8:《哥斯拉》1998

  全球總票房:3.79億美元

  本土票房:1.36億美元

  海外票房:2.43億美元

  災難範圍:紐約數百萬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核輻射製造出了一個巨大的怪物,這個怪物也是因為護犢心切,而在紐約城裡橫衝直撞,到處製造混亂。軍方人員,希望能在一條大橋上結束它的性命,便設計把哥斯拉引到了大橋之上,然後又派出了兩架戰鬥機朝大橋發射飛彈。雖然飛彈精準命中目標並且也發揮出了相應的威力,但是哥斯拉並沒有因此而死亡。這一擊反而激發出了這個巨大怪物的「戰鬥潛力」。發怒的哥斯拉,立即展開了報復行動,它所到之處,全部化成廢墟。

  動人時刻:

  作為人類製造出來的怪物,哥斯拉一邊給人類製造麻煩,一邊又在給人類敲響警鐘。影片中的確有些令人動容的橋段。但是在哥斯拉這種「人禍」面前,這樣的陰陽兩隔,與其說是動人,不如說是令人警醒。哥斯拉是日本小說家筆下的一個怪物,最早象徵著核武器的威力和破壞性。從1954年,被創作以來,這個怪物被改頭換面地28次搬上了銀幕。可以說,它不僅見證了電影技術的發展,而且還見證了電影和社會的發展。從最初的核戰隱喻,到最後的完全怪物,哥斯拉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Top7:《龍捲風》1996

  全球總票房:4.94億美元

  本土票房:2.42億美元

  海外票房:2.52億美元

  災難範圍:美國俄克拉荷馬州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龍捲風》大概是在災難電影裡最能讓地球人感同身受的那一類電影,因為全球每年都有上百起因為龍捲風而造成的災害,而在這部電影裡,大概導演嫌災難還不夠刺激,還設計了一條主角既要逃避龍捲風,又要和龍捲風近距離接觸,收集科學數據的情節。於是乎,在一場意外到來的龍捲風裡,主角一行開著車,既要把龍捲風的數據給收集了,又得一路狂奔避免被吸進龍捲風裡落得一個屍骨無存的慘澹下場。與龍捲風賽跑的小皮卡,在電影裡成為全片最震撼觀眾的場面,看完這一段,我們只能感嘆,無論科技有多麼的先進,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還是顯得太稚嫩了。

  動人時刻:

  這部電影裡的主角是追逐研究龍捲風的年輕人,而這群年輕人為了科研已經到了不要命的瘋狂程度,尤其是主角的前女友喬,比男人還強悍的她一直在狂熱地執著於她的測量龍捲風的儀器,幾次險些喪命。而故事的感情線雖然顯得俗套,但倒也讓觀眾受用,畢竟一邊躲躲龍捲風,一邊談談情說說愛的調調,發生在銀幕上還是挺美好的。於是最後壞人因冒進而喪命,好人活了下來,終於在結尾,兩個人在噴水中溼吻,這個場面也讓觀眾感到欣慰。一場龍捲風,換來一次美好的愛情,何樂而不為?

  Top6:《後天》2004

  全球總票房:5.44億美元

  本土票房:1.87億美元

  海外票房:3.57億美元

  災難範圍:全世界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全球變暖,極地的冰川融化,大量冰山塌陷墜入海洋之中。冰山的融化,吸收了大量的熱量,使得地球進入了新世紀裡的冰川期。龍捲風、海嘯、地震開始在全世界肆虐。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被摧毀。突然間,地鐵隧道裡湧出狂暴不止的洶湧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所有的一切科技設施全部被凍上了——沒有電、沒有通訊、沒有暖氣,人們只能靠燒書來取暖。而科學家霍爾,也只能靠一套在極地科考的裝備,才能在紐約這個曾經的國際化大都市裡行動。

  動人時刻:

  親情,是這部電影中著重表現的情感點,無論是霍爾博士的兒子山姆隻身去紐約營救自己女友的舉動,還是霍爾拿起自己極地裝備,走進冰河時代的紐約,營救自己兒子的壯舉——這都是情感的迸發點。或許,有人會認為,霍爾博士在那個時候不應該去救自己那個生死未卜的兒子,而應該用自己的專業水準去營救更多的普通人。可是,這才是親情最打動人的地方。

  Top5:《絕世天劫》1998

  全球總票房:5.53億美元

  本土票房:2.01億美元

  海外票房:3.52億美元

  災難範圍:全世界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在這部電影中,「爆炸貝」的爆炸技巧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施展,因為影片中的爆炸場面非常少,少到了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只有片尾隕石爆炸那一個鏡頭。不過,在蒙太奇的交相輝映下,這個「絕世天劫的爆炸」鏡頭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出來。我們不僅從當事人的角度看到了爆炸、更從外太空、NASA的監視器以及從地球上的普通人的角度看到了這次爆炸。據說,有13家特效公司為這個整部影片效力,而這個爆炸鏡頭更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動人時刻:

  雖然「爆炸貝」不擅長執導情感戲,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會執導情感戲。在這部電影中,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哈利,捨身拯救全人類的壯舉。其實,這個男人並不是什麼英雄好漢,他有些勢利,也有點莽撞。可是,在大問題面前,他卻一點也不含糊。雖然沒有能信守諾言回到女兒身邊,但是他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女兒認識了自己。

  Top4:《世界大戰》2005

  全球總票房:5.91億美元

  本土票房:2.34億美元

  海外票房:3.57億美元

  災難範圍:全世界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開場火星人的正式登場是全片最為震撼的場面。狂風大作,閃電一個接著一個,烏雲密布全城,眾人還不知道這鬼天氣是怎麼了;這時候,地面裂開,火星的戰爭機器從地底升起,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又粗又紅的雷射射出,所到之處人類盡數化為灰燼。而湯姆·克魯斯被主角光環所籠罩,在接下來的勝利大逃亡裡,穿過無數的街道,身邊的人死了一個又一個,沾滿一身的「骨灰」,但那外星人的雷射就是射不到他身上。不過,觀眾倒是看得提心弔膽,大汗淋漓。

  動人時刻:

  這部《世界大戰》雖然仍然保持著史匹柏大導演「陽光強迫症」的特點——好心腸的一家人,身懷愛與正義,無論遭受什麼災難,面對什麼危險,最後都能圓滿大結局——但是,越這樣,這部電影的結局才越顯得動人。當男主角這一家子經歷千辛萬苦,從火星人的食人機器內部虎口逃生,又在暴動人群裡全身而退,最後終於在落葉飄落的街頭重遇的時候,觀眾懸著的心也可以放下來了。在災難面前,和家人的擁抱,是顯得那麼的珍貴。

  Top3:《2012》2009

  全球總票房:7.69億美元

  本土票房:1.66億美元

  海外票房:6.03億美元

  災難範圍:全世界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玩特效、玩場面的羅蘭·艾默裡奇在這部電影裡又把整個視覺效果升了一級。無論是山崩地裂、海水倒灌;是城市坍塌,諾亞方舟這樣的大場面,都被他玩弄在鼓掌之間。整部影片最震撼的場面有兩處,一處是主角們開著飛機逃離行將坍塌的山巒的場景,另一處人類和動物共同登上諾亞方舟的場景。但當真的「2012」來臨,人類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出電影中的「方舟」來呢?

  動人時刻:

  關鍵時刻,讓領導先走,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共識。可是在這部電影中,美國總統——一個黑人,卻在關鍵時刻選擇了和人民在一起,選擇了犧牲自己的性命,用來保全自己的名節並履行完自己的職責。

  Top2:《獨立日》1996

  全球總票房:8.17億美元

  本土票房:3.06億美元

  海外票房:5.11億美元

  災難範圍:全世界 數十億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外星人的飛船「蒞臨」地球,安營紮寨之後在同一時間開始對地球施行大規模的襲擊行動。美國成為了受難的「重災區」--林肯紀念堂、白宮、國會山等等政府職能部門成為了被秒殺的對象。一瞬間,地球上最強大的美國成為了最脆弱的國家。面對著這種不知來歷、堅不可摧,在某種程度上是超出了人類理解範圍的對手,山姆大叔一時也無計可施。

  動人時刻:

  一個偶然的機緣,主流價值觀語態下的兩個失敗者發現了能秒殺外星人的辦法。這個辦法根本不是什麼高科技,而是一個簡單的電腦病毒。而執行這項「死亡任務」的不是別人,正好就是那兩個「屌絲」。於是,在一番夾雜著插科打諢和真情告白的「最後一抱」之後,兩個人上路了,其中那種「拋頭顱,灑狗血」的革命的浪漫主義精神,極容易感染人。

  Top1:《鐵達尼號》1997

  全球總票房:21.85億美元

  本土票房:6.58億美元

  海外票房:15.27億美元

  災難範圍:鐵達尼號2000餘人

  受災程度:★★

  震撼場面:

  從鐵達尼號撞上冰山一直到整艘船沉入海底,這接近一個小時的故事,是影片的高潮,更是這部電影的震撼場面。歷數這個片段中值得記憶的閃光點的話,我們會發現卡梅隆在這沉船的奇觀化中加入了太多的人文性質的內容: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的弦樂四重奏、死到臨頭還在為了金錢而糾結的船員,自私的富人和無私的窮人,以及到了最後一刻才見諸真情的傑克和露絲--恐怕,他們的故事,才是「生離死別」這四個字的最好詮釋吧。

  動人時刻:

  當鐵達尼號消失在海平面以下,傑克和露絲重新浮出水面。傑克為自己的女人找到了一個木質的床頭,讓她浮在水面之上,而自己則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已經被凍得差不多的傑克向露絲深情告白。訴說他是多麼幸運地得到一張船票,並且上了這艘已經沉沒的大船,並且幻想他和露絲之後兒女滿堂的生活。漸漸地,漸漸地,傑克不再說話,冰冷的海水拿走了他的生命。或許,只有這般結尾的愛情故事,才能成為經典並且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相關焦點

  • 「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盤點史上最為賣座的25個災難電影
    在瑪雅預言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即將到來之際,颶風桑迪(Sandy)日前也席捲美國東海岸,給當地帶來巨大損失,一時間多張《後天》的劇照在網上被當成災難現場流傳,也讓部分網友信以為真。由此可見,影視作品中的災難場景越來越逼真,而且加上一定的藝術處理性,帶來的震撼更為強大。
  • 影史上最賣座的10部災難片
    1.鐵達尼號 Titanic (1997)《鐵達尼號》上映已經22年了,像這樣獲得一致好評的電影少之又少,幾乎每個人都是哭著看完這部電影的。2012年電影3D版重新上映時,我在電影院哭得像傻子一樣,或許卡梅隆講的故事太真,真到我願意去相信它。《鐵達尼號》是當之無愧的佳片,電影最動人的地方是被歲月賦予了力量,是成為一代代人記憶中生生不息的傳奇。
  • 5部外國災難電影,《2012》墊底,第一改變世界!
    5、《2012》是一部關於全球毀滅的災難電影,影片故事發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沒想到根據瑪雅預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瑪雅人的日曆也到那天為止,再沒有下一頁。電影講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國人民掙扎求生的經歷,災難面前,盡現人間百態 。
  • 怪獸來襲地球毀滅 影史上最賣座的25部災難電影
    除了令人乍舌的場面,人類面對災難時體現出的勇氣與人性也是影片的一大看點,在濃濃的親情、愛情中,觀眾也更能感同身受,融入到電影的末日情境中。25.日本沉沒 Nihon chinbotsu (2006)  導演
  • 6部高分世界末日電影,你看過幾部
    大家好,這裡是相橫娛樂範,這次我們來說幾部關於世界末日的災難片,大多數都是美國電影,由於工業化成熟的技術條件和寬鬆的電影語境,美國災難片的特效製作的水平越來越來高,再加上災難藝術家電影導演的構想,一部恢弘巨製的世界末日電影就出來了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後天》《2012》等,人類能避免末日的災難?
    末日災難電影,一直在電影市場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而通常的末日災難都可以歸結為科幻,本篇小編帶你看幾部典型的末日災難科幻電影,同時分析下這樣的災難是不是真的會發生,自己我們人類如何應對。雖然冰河期的到來似乎是地球的規律,人類還沒有辦法改變,但這並不會造成像電影中的那樣的災難,進入冰河期需要至少幾十上百年的時間,絕對不可能像電影中那樣「後天」就會到來,人類有充足的時間來應對,不會形成末日般的災難。
  • 史上驚心動魄的十大災難片
    它奇蹟般的空前賣座率使它成為好萊塢20世紀末的輝煌象徵,導演卡梅隆因此登上世界商業電影的最高峰,名留青史。片中最打動人心的,無疑是傑克與羅絲的生死愛情,很多經典對白,至今仍流行於網絡。  3.《彗星撞地球》(Deep Impact)   上映:1998年  《彗星撞地球》堪稱全新創意和視覺特效的結晶,它帶給觀眾的恐慌與震驚,是前所未有的。
  • 災難科幻電影《2012》,世界末日中的諾亞方舟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知名的災難片《2012》世界末日,雖然現在的我們知道電影純粹是根據瑪雅文化進行虛構拍攝,但是在上映之初,還是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反響,畢竟電影的故事架構過於巧妙,有點以假亂真的樣子。
  • 看完《白頭山:半島浩劫》後不能錯過的10 部末日災難電影!
    而回顧影史上,除了火山爆發系列題材的災難電影之外,還有許多末日、天災等題材的災難電影,今天就要向各位再推薦10 部精彩絕倫的災難電影!電影敘述的是根據馬雅預言,我們所生存的地球,是在所謂的第5 太陽紀,到目前為止,地球已經過了四個太陽紀,而在每一紀結束時,都會上演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毀滅劇情;以現今西曆對照這個終結日子,發現末日就在西元2012 年12 月22 日左右。而在電影中,當男主角帶著他的兩個小孩前往黃石公園旅遊時,竟意外發現在乾涸的湖床底下有個秘密的科學研究機構,裡頭竟然藏著政府一直試圖隱瞞的末日震撼秘密。
  • 十部經典世界末日題材電影
    本周是2018年最後一個周末了,先鋒君給大家推薦10部經典世界末日題材的電影,去看看電影中人是怎樣去應對世界末日的。
  • 2012世界末日電影:十大災難片推薦(組圖)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2012世界末日電影:十大災難片推薦(組圖) 2012-12-16 11:17 來源:人人影視 作者:
  • 電影《2012世界末日/天崩地裂》中的驚人陰謀
    這個宗教故事長期以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一種是認為這就是個寓言故事,是教導人們信仰上帝基督的手段而已,沒有現實性。一種是認為這是關於未來世界的驚人預言,是預告著基督復臨。兩種觀點互相爭論不休。而電影採納了第二種解釋。我們來看電影與《啟示錄》的關聯性:
  • 世界末日電影排行榜,推薦25部,令人驚駭的末日場景
    有些電影無疑比其他電影要好,並且給我們的觀眾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那麼哪一部電影獲得了你的青睞呢? 25.這就是結局 這部非常規的喜劇世界末日電影將全明星演員聯手。塞思·羅根,詹姆士·佛朗哥,喬納·希爾和其他無數明星在洛杉各處情況下,一路走來。
  • 《全面霾伏》8月24日即將上映 好萊塢預言地球末日災難6大電影
    ,造成巴黎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吸入毒氣死亡,而在末日災難的片段,更是許多好萊塢片商所喜歡的拍攝題材,許多末日災難片也讓不少人擔心片中的災難更是會發生,除了《全面霾伏》講求得空氣汙染讓人心驚膽跳外,趁著電影上映前,也讓我們一起細數過去好萊塢片商所拍攝過經典的末日災難片回味吧。
  • 迷霧突襲引發末日危機!災難電影《呼吸》定檔
    迷霧突襲引發末日危機!災難電影《呼吸》定檔 法國「金球獎」盧米埃爾獎影帝羅曼·杜裡斯攜手邦女郎歐嘉·柯瑞蘭寇領銜主演的3D災難大片《呼吸》,今日宣布中國內地定檔10月25日。
  • 日本大地震 看史上最經典的十部地震災難電影
    3月11日,日本史上遭遇的最強烈地震攜著史上最強烈海嘯,襲擊幾乎日本全境沿海地區。強震引發的大海嘯最高達10米。地震發生以後,餘震不斷。3月13日晚日本氣象廳已將此次地震震級從M8.8調至M9.0級。據統計,自有記錄以來,日本此次的9.0級地震是全世界第五高,1960年發生的智利M9.5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M9.2地震分別排第一和第二。初步統計,僅芮氏6級以上餘震就達50多起。
  • 3D災難片《龐貝末日》將公映 揭秘五大看點
    而《龐貝末日》正是其在生化危機之後又一次推出的全新3D力作。在安德森的電影生涯中,利用3D和數位技術創作充滿張力的故事的開拓性嘗試一直沒有停息。為了拍出史上最龐大的災難巨片,安德森攜團隊進行了長達6年的調研和準備。「我從小就對羅馬帝國充滿了興趣,龐貝古城和龐貝居民被時間凍結的想法深深地吸引了我。」在《龐貝末日》中,安德森用對古城畢生的迷戀精心塑造出了一個宏偉的舊日世界。
  • 影史經典十部世界末日電影
    非常奇怪,從電影開始,除了將大家眼前能看到的東西又如實再現之外,預言類的各種電影也一併出現。而我們看過之後,悲涼也有,絕望也有,但其實隱隱地還有一種奮鬥的渴望和興奮,在絕地中生出來,在變態的環境中更加渴求生存。譯言菌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十部末日類型的電影。讓大家在殘酷的周一劫後娛生。
  • 還記得2009年的世界末日電影2012嗎?現在已經快2020年了
    《2012》是一部末日級的災難爽片,也有許多人性的探討。故事敘述世界即將末日,各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大大小小人物在末日來臨時所發生的事情。彼此間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關聯,但導演卻巧妙地將各個故事線拼湊在一起成為主線劇情。
  • 「世界末日」理論 只是災難預言者的騙局
    2012被一群奇怪的人所利用,這些人堅持認為某種預言將在年底之前發生。根據他們的說法,大約在2012年12月21日左右世界將走到盡頭。引用佩恩-泰勒的話,那是胡說。  假如你從2009年開始就生活在一塊巖石下,你或許注意到「2012年世界末日」的謬論達到高潮。2009年是約翰庫薩克災難電影盛行的一年,包括太陽中微子殺手和瘋狂的伍迪哈裡森,也是世界末日論調盛行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