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果重讀小學,我也會買這本關於博物館的雜誌
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總會有幾款零食、幾部卡通、一份雜誌成為成年之後彼此共同的回憶。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電子產品大行其道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感嘆孩子的童年娛樂太過單調。今天,弘博君就為大家推薦一份專門為兒童量身定製的博物館期刊,豐富您孩子的童年閱讀。
這是一本怎樣的雜誌?
刊物名稱《奇妙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協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刊
2018年7月創刊,中文,單月刊,全彩16開,截至9月已刊發3期
主辦.出版 新蕾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
面向群體
刊物主要面向8-12歲的學生,以及想給孩子講述傳統文化的家長和從事博物館教育工作的老師。
雜誌宗旨
刊物以「文化遺產」為中心,展現歷史、地理、建築、科技、生物、環保、技藝等多元內容,從不同的視角對中華文明進行系統詮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真實、具象的繽紛形態,將社會核心價值以通俗、鮮活的生動語言,展現在廣大少年兒童面前,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文化自信、歷史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激發他們反思過去、了解現在、正視未來。
專業背景
為了能為閱讀者呈現精彩、準確、高質量的內容,《奇妙博物館》雜誌邀請業內專家擔任學術指導,與此同時組建了以高校教師、各大博物館館長、專家為主的編委團隊。
>>>>
學術指導
宋新潮 博士、研究員、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潘守永 博士、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長
黃琛 中國博物館協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編委
安來順 博士、教授,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
楊志剛 上海博物館館長
吳偉峰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
宋新潮 博士、研究院,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陳建明 原湖南省博物館館長
鄭奕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
黃琛 中國博物館協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曹兵武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總工程師
龔良 南京博物院院長
韓戰明 首都博物館館長
強躍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
潘守永 博士、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長
魏峻 廣東省博物館館長
同名英文版
2018年第25屆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期間,在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結業儀式上,《奇妙博物館》期刊英文版(Museum China)試刊作為研修班重要成果之一亮相。
《奇妙博物館》英文版第一期封面
英文版期刊旨在向世界各地的少年兒童展示出一個古老而現代、神秘而美麗的中國形象。目前版權輸出正在積極洽談中,有望讓更多國家的青少年閱讀到美麗的中國文化。
《奇妙博物館》英文版第一期內容
雜誌有哪些看點?
內容有料
提到博物館,大多數讀者在平時接觸最多的是文物故事、歷史知識,十分容易忽視自然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而對於許多博物館萌新來說,在認知博物館的過程中,往往也會缺少指導。閱讀《奇妙博物館》雜誌你會發現,不論是想學習了解歷史文化知識,還是想探究自然科學的奧秘,不論是對博物館有深入了解的博物館發燒友,還是剛剛開始接觸博物館的「萌新」,都能在期刊當中找到符合你「胃口」的內容。
以「文明誕生記」欄目為例,第一期選擇「鼎」為主題,通過介紹重點文物背後的故事、鼎的功用、鼎的製作過程、與鼎相關的成語,全面的向小讀者解釋了「鼎」這一重要文化符號其背後的深刻意涵。同樣是這一單元,雜誌第二期圍繞「石頭」這一主題,展開介紹地球的運動、礦石的特徵、礦石的功用等內容,從自然地理的角度,解讀「文明的誕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文物本身可以很有料,自然標本、礦石也同樣很有趣。
「文明誕生記」第一期主人公 鼎
「文明誕生記」第二期主人公 巖石
此外,期刊在內容上除了包含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等趣味內容、小知識之外,還專門開設「龍龍帶你遊博物館」欄目,為各位剛剛開始接觸博物館的萌新們介紹世界各地有趣的博物館、遺址公園,豐富你對博物館的了解。如果你本人是博物館發燒友,經常參加博物館組織的教育活動,在博物館當中做過小小講解員,雜誌當中也有專門的欄目提供給你展示自我。你可以與其他小夥伴分享你熟悉了解的博物館,分享館藏文物背後的故事。
「龍龍帶你遊博物館」推薦的地質公園
設計有趣
除了通過文字敘述、插圖展示幫助讀者了解歷史文化、自然地理知識之外,在《奇妙博物館》雜誌當中還經常可見趣味漫畫、插圖和可互動的小遊戲。這些有趣的漫畫和遊戲,在增加雜誌的可讀性的同時,也極好的表述和傳達了知識。
比如「考古入坑指南」這一部分,每期都會選擇刊載最近兩年在微博很火的漫畫《考古入坑指南》。這一主題漫畫的作者曾經就讀於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專業,漫畫內容生動有趣的向普通大眾介紹了考古這門學科、日常的工地生活、平時的學習內容。有趣的畫風、準確的表達,十分容易就可以使小讀者清楚的了解到考古並非盜墓、日常發掘工作需要耐心細緻、考古日常工作也不像故事裡寫的那般刺激、離奇。考古究竟是什麼?考古人員究竟在做什麼?小讀者可以通過漫畫,清楚地了解到真實的考古學與考古工作的日常。
「考古入坑指南」漫畫
如果覺得只是這樣還不夠過癮,期刊當中特設的遊戲,可以幫助你親身體驗「遺址探險」。在雜誌第一期當中,編輯團隊特別設計了圖版遊戲,玩法與經典圖版遊戲「大富翁」類似。你可以叫上小夥伴,投擲篩子、完成探險,在遊戲的過程當中了解遺址、認識文物,同時強化文物保護意識。
期刊中的圖版遊戲
適宜人群:
1、8—12歲少年兒童群體
2、願意同孩子共享知識、故事、好奇心的家長
3、博物館兒童教育工作者
圖片來源:新蕾出版社
編輯/作者:oneman#City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