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那麼香,你為什麼就不愛看?

2021-01-11 界面新聞

文|花兒街參考 林默

1

在南極洲冰封的海面之下,海洋生命歷經數千年的歲月變遷,物種紛繁多樣。

海葵看起來或許很像植物,其實卻是不折不扣的動物。它們四處伸展觸手,捕食水流中漂浮的可食物質。

然而紮根海底的它們也是其他捕食者眼中的佳餚,比如水母。

當一種直徑大約一米的遠洋水母降至海底,準備吞食弱小的海葵,會上演怎樣一幕?

水母察覺到了獵物,但是水母捕獵不成,卻被海葵反殺,海葵們捕獲了一隻大怪物。

一分多鐘的鏡頭,呈現出鬼畜般的廝殺,震驚了我和彈幕後面的各位。

這段視頻來自BBC高分自然類紀錄片《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豆瓣9.7分的封神之作,我偶爾刷到過一次,感覺就是「太牛叉了」。

第二天會再打開嗎?

哦!風犬少年和鎏金歲月,似乎更需要我一點。

我是很少能自驅完整地看完一部國外的紀錄片的,甚至連打開一部都有些心理障礙,雖然我知道,看紀錄片對我好,但是我也知道早睡對我好。

7集的《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我是在一個大叔翻錄的視頻推動下看完的。

比如上面那一段水母獵殺海葵的,只見他站在電視邊,晃動著雙手特別嗨地說:「這段鬼畜的鏡頭我女兒也是反覆看了很多遍。」

緊接著,他就在這個鬼畜視頻前開始一本正經地科普起來:水母被海葵吃掉的場景裡有個隱藏的梗——海葵和水母是同一大類的動物……你如果把它們反過來,海葵和水母像極了彼此……

鏡頭來到了南美大陸,亞馬孫河流域一些河岸特別熱鬧,緋紅金剛鸚鵡飛過100公裡,只為到此一遊。

這裡的泥土含有大量的珍貴礦物質,比周圍森林中要豐富40倍。超過12種鸚鵡忙著搶佔地盤。它們嚴守規則,先後享用。

漿果和堅果給鸚鵡們提供了食物來源,但卻因為遠離大海,缺乏鹽分攝取,幼鳥的大腦和骨骼得不到良好的發育。鸚鵡父母們必須找到解決辦法——尋找可取食的泥土。

在感慨自然界的繁育,也如同現代人類的社會一樣,充滿艱辛和繁複之外,也疑惑:鸚鵡為什麼要吃土?缺少鹽分喝點海水它不鹹嗎?

畢竟,我們也都是雙十一剁完手之後才要吃土的。

那個站在電視邊上的人又笑著說了:「因為土是好東西,沒事兒都得吃點土。」

他解釋,在鸚鵡吃的食物裡多少含有微量毒素。吃土可以幫助它們排毒。另外野外的泥土含有多種礦物質,吃土還能補充礦物質。

這個為畫面「捧哏」解說大叔,是一個微博科普大咖,叫「瘦駝」。

他就著播放的內容侃侃而談的樣子,像極了在看當年收集的那些電影導演解說版DVD裡的場景。

2

《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講述的是七大洲上鮮為人知的動物故事。

七集的紀錄片,瘦駝錄了20多個番外解說的版本。

切入點也是特立獨行,在澳洲篇裡不無遺憾的說片子沒有提到袋熊立方體的便便,表示當科學家當動物學家必備技能是會「撿屎」......亞洲篇裡擔心跟自己一樣塌鼻梁的川金絲猴下雨時候鼻孔會不會嗆水等等。

去年《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上映後,他跟朋友聊天才意識到,很多人是看不懂或者看不進去自然紀錄片的。

就像解讀經典或者體育比賽轉播,瘦駝認為,看自然紀錄片其實也需要一個解說。「你可以在觀看正片之前看,或者看完了之後聽聽我嘮叨。希望能讓更多人愛上這些優秀的紀錄片。」

騰訊視頻曾公布一組數據顯示,紀錄片頻道28歲以下的用戶佔比已經達到70%,90後、00後已經成為紀錄片的主力受眾。

這個時代也給所有想要吸取知識的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為了滿足科普、教育的衍生需求,視頻網站在本土化方面,開始為紀錄片定製中文配音,製作精簡迷你版。更有像瘦駝一樣的「紀錄片推薦官」,嘗試紀錄片陪看解說模式。

3

學生物的王冬是個身高188cm的山東大漢,在現實世界裡,最多不過是個大個子的生物老師。然而,化名「瘦駝」現身網絡世界,他就成了自帶幽默屬性的科普「網紅」。

十年前,瘦駝註冊了微博,自此幾乎每天,他都要被@成百上千次,被問各種問題:新鮮的牛肉有可能會「跳動」嗎?人在真空中會爆炸嗎?大水母怎麼打不過小海葵?為啥感覺嫦娥五號軌道器寬視場相機拍攝的組合體分畫面清晰度還沒有美國人上世紀高?……

瘦駝也不嫌麻煩,翻到牌子的問題都會認真解答。他從這些問題裡看到了多年前渴求的自己。

早在上學時,瘦駝便是個真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經常問得老師無從作答。彼時沒有網絡,他便從能接觸到的攝影、軍事、航空類雜誌上汲取知識。

1997年第一次觸網,為他打開了知識新世界大門。大學期間,科普迷聚集的BBS和國內引進美國科學讀物,讓他對於科普有了新的認知——不是高高在上,可以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同時也萌生了一種本能的表達和傾訴欲望。

因此,畢業後去濱州醫學院當老師的他開始寫博客,開始主要是科技新聞評論或是國外科研的翻譯。

2008年4月,科學松鼠會成立,網站以群體博客的方式發布大量的科學短文,逐漸成為民間最有影響力的科普團體,瘦駝便是主力之一。

2010年11月,果殼上線網頁版時,瘦駝還是一名生物老師,科普寫作排在家常便飯與柴米油鹽之後。兒子的出生讓他開始焦慮「一眼能望到40年以後」的生活,於是下狠心放棄了當時的鐵飯碗,正式成為「瘦駝」全職做起了科普。

十年過去了,如今的他是微博十大科普大V,粉絲數量超過610萬。說是「網紅」,不過是愛說,敢說,不拒絕各種跨界出鏡進行科學普及。

這背後其實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對科學的熱愛和堅持。

首先,瘦駝有個科學「明星夢」。

娛樂圈有明星,科學圈為什麼沒有?瘦駝覺得,我國很多人有潛質成為科學傳播界的明星,每個人也都潛在地會成為一個科普作家。只要你說得足夠好,總有可能讓大家聽到。

其次,冷靜科學分析時下的熱點話題和事件,瘦駝懂得貼合大眾的科普剛需。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灘發生踩踏事件,瘦駝寫了《如何在踩踏事故中倖存以及如何避免踩踏事故發生》,從擠壓受力面,致死原因等方面,告訴公眾如何避免悲劇發生。

2016年1月9日,《星球大戰》第七部《原力覺醒》熱映。有人問,「裡面的X翼戰機太帥了啊啊啊,現實生活中能不能造出這樣的X翼戰機啊?」三個小時後,瘦駝以「確實,X翼戰機是星戰系列裡最帥的一件機器……而且現實世界中早有人造過X翼戰機。」開啟了一篇科普長文。

2017年6月27日中午,一班由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出港的航班,在登機時一名老年乘客往發動機扔了一把硬幣,導致航班延誤,所有乘客下飛機,重新檢查飛機。當天,瘦駝就《撒幣進發動機要賠多少錢》細細盤算了下。

#瘦駝聊航空#這個微博上頻繁出現的標籤,連接的是他持續跟進航空領域各種細枝末節。這個月,他還與火箭氣動總體設計師陳亮在直播間對話,深度解析長徵八號是怎樣煉成的。

再者,好的科普人除了愛鑽研,還得能廣納博引、深入淺出,將深奧化為通俗易懂。

美劇《生活大爆炸》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劇中的科學家不是工具人而富有個性。做科普亦然,本就懵懂的未知,能加工成大家喜歡的東西很是考驗作者能力。

不管寫作的某個科學命題多麼艱深、尖端、難以理解,瘦駝都會在文章當中架一個橋,這個橋是跟大家的日常生活、日常體驗聯繫在一起的。如此才能將深奧化為通俗易懂,讀者能覺得「噢,我也是這樣的」,才會接著往下了解。

在合作的科學綜藝裡,為了迎合一些觀眾對綜藝節目的欣賞喜好,瘦駝在文案的寫作上縮短理論時間增加一些靠近綜藝的元素。比如在2017年的《加油!向未來》裡,他及其團隊會準備很多資料甚至科學家的八卦,精簡後呈現在節目裡。

回到開頭的紀錄片,在給看官解答鸚鵡吃土為哪般時,從雛鳥攝取鹽分有助骨骼發育,講到人類是唯一靠出汗來降溫的生物,延伸到古代齊國「興鹽鐵之力」,如何靠鹽發展起來,以及古代鹽官是做什麼的,甚至發散到了我們止瀉藥蒙脫石散也是一種土,直言「土是好東西,吃土不是花錢多,土還是很必要的」。

最後,內功過硬需要更多的演武場。瘦駝從不拒絕新技術、新方式、新跨界。

微博、自媒體、直播平臺都成為科普媒介。作為一個器材黨,瘦駝會儘量地想辦法,比如用一些高速攝影、延時攝影、高清攝影、顯微攝影,以及直播,再到短視頻,追求把一些問題解釋得更清楚,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4

近十年間,屠呦呦、劉慈欣、郝景芳以及一些科學界傑出人士逐漸成為被追捧對象,釋放出的是國人科學興趣重燃的信號,「長大要當科學家」也有可能重新登上小朋友的夢想清單。

但在全球範圍來看,國民的科學素養目前處於中等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科普最重要的是在大眾的注意力競爭中搶奪入口,否則所有工作都是無用功。

全世界的電視同行都在摸索兼顧科學與電視特性,且不犧牲掉任何一方的節目,因此,科學家與節目製作人必須尋找交集。

科學家接地氣之後,便為科普類的節目提供了更多的智囊團,他們越來越多出現在《加油!向未來》、《王牌諜中諜》、《最強大腦》等節目中。

《舌尖上的中國2》可能是美食紀錄片裡科學範兒拿捏得最好的,畢竟出現了諸如「豆花就是大豆蛋白質重新組合的凝膠」一些專業的解說詞。

在一幫果殼網科普達人的監督下,美食「口水」片瞬間不水了。瘦駝他們和陳曉卿私交一直不錯,直接吐槽成了家常便飯。雙方的敬業和重視促成了的深度合作,也成就一部專業的美食紀錄片。

但是,要提升科學素養,僅靠民間組織是不夠的,需要國家層面的介入。

十年間,國家對於科普的投入也有據可查。《國家科普能力發展報告(2019)》顯示,2006—2017年,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年平均增速為8.08%。科技部發布的2018年度全國科普統計顯示,2018年科普經費投入平穩增長,科普場館規模不斷擴大;科普專職人員隊伍結構優化,科普工作的內容和渠道更加多元化等,比如科普類網站、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均呈現大福增長。

5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

航空迷瘦駝不滿足在屏幕前靜靜地觀看,追到海南文昌發射基地,見證激動人心的一刻。一同見證的還有「陪你追嫦娥」新媒體直播合作夥伴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

此前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的「見證者」裡也看得到他們的身影。

一個多月之後的12月28日,瘦駝與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在「奮鬥的時代榜樣的力量」 2020年度盛典上相會。

因為他們都在堅持,把一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和時間做朋友,在正確的方向上,朝著目標,不斷積累和沉澱,終成最好的自己。

十年間,瘦駝的堅持讓自己成為科普達人,以一己之力影響著更多的人。

而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作為瀘州老窖五大單品之一,是「窖齡酒」品類的開創者、領導者。

2011年首次提出「窖齡酒」概念,窖齡即「釀酒窖池持續使用的年齡」,臻選瀘州老窖1915年至20世紀80年代間興建的老窖群釀酒,打造出一款極具性價比的產品。

從2018年起,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每年在全國各重點銷售城市區域,打造精英俱樂部之夜活動,邀請不同領域的嘉賓到現場分享,且在每年年尾的時候,都以「年度盛典」進行收官,今年是第三年舉辦盛典。

科技前行的路上需要堅守,科技前行的路上也唯有堅守,才能夠不斷突破。

2020年,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以「見證前行的每一步」的品牌精神,聚焦科技大事件,向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發射獻上祝賀,攜手央視為「奮鬥者」號深潛世界海洋最深處舉杯,直播「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升空,與國人共同見證中國科技的光輝時刻,傳遞出品牌的溫度、進取的力量。

與做好科普一樣不容易的是,如何講好白酒的品質故事。因為白酒的品質表達的話術也密布著專業生僻的詞藻,消費者難於理解。

2020年是窖齡酒品牌誕生的第十年,百年瀘州老窖窖齡研酒所是白酒品牌首個以科技為主題的IP活動。

在「窖齡研酒所」裡,以往停留於文字表述的白酒釀造過程變為了可視化語言。不間斷持續使用30年以上的釀酒老窖池、窖池中不斷繁衍進化的有益微生物菌群、酒體中富含的2000多種香味物質……

這些語言在「窖齡研酒所」中經過特殊處理變為可以看到的實體、可以聞到的氣味和可以品嘗的味道,消費者通過視覺、嗅覺和味覺的體驗,再配合趣味式的互動,白酒的品質就變得可感知、可視化。

的確,時間可以醞釀出美酒,也可以成就品格。釀好酒,時間才是最好的秘方。

接下來,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將第三次攜手羅振宇,成為《時間的朋友》,持續打造「知識跨年」和「年度盛典」IP,賦能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品牌新價值。

相關焦點

  • BBC紀錄片之父的應景神作,不看後悔一生!
    還記得米粒媽在《這8部神仙紀錄片太香了,快給孩子安排上》裡推薦過的《獵捕》、《地球脈動》、《藍色星球》嗎? 這幾部紀錄片的誕生,都離不開一個名字——大衛·愛登堡。
  • 你愛的人不愛你,那麼心痛,不值得!
    世界上有一種心痛叫,你愛的人不愛你。無論你對他多好,無論你怎麼為他付出,他都對你無動於衷,不關心你,不在乎你,甚至明知道你愛他,他還裝作看不見。愛情並非都是圓滿的,其實你看到的圓滿愛情裡,也同樣存在著諸多遺憾,只是你沒有看到而已。我們都是一群可憐人,喜歡的人得不到,得到了又不珍惜。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懷疑,失去後又會懷念,懷念時想見,相見後恨晚。終其一生,滿是遺憾。你愛的人不愛你,那麼心痛怎麼辦?無非就兩種出路,一努力改變讓對方愛上自己,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緣。二主動退出,安慰自己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
  • 這10部關於茶的高分紀錄片,愛茶人都在看(2)
    前兩天分享了5部關於學茶入門的紀錄片,今天將繼續盤點那些值得一看的茶主題紀錄片。,如果你以為這是一部歷經千險萬阻去探尋老茶的紀錄片,那你就錯了。嚴格意義上來說,《古茶之路》並不屬於紀錄片,它來自於一檔汽車測評類的節目《蘿蔔報告》中的內容,與茶八竿子也打不著—完全沒有關係。那到底為什麼汽車類的節目中會有關於茶的內容呢?那還是要從測評的車、開過的路說起。雲南的最南端—西雙版納自治州,有著樹木茂盛的熱帶雨林,混著紅土和爛泥的非鋪裝路面,是越野車一展身手的最佳目的地。
  • 螺螄粉那麼臭,為什麼有人越臭越愛?
    怎麼回事,為什麼吃粉會被說成是吃屎?屎這麼好吃,哦不是粉這麼好吃,為什麼偏偏就那麼臭?螺獅粉為什麼那麼臭?大白肥豬在貨車上顛來顛去,屎尿橫流,柵欄與擱板甚至已經看不出本來的顏色。我甚至還看到一頭豬因為暈車正隔著柵欄往外嘔吐。豬的嘔吐物和屎尿隨風飛舞。是的,就是這個味道。」螺獅粉:我做錯了什麼?好吃有賣相是我的錯嗎?
  • 為什麼蘭花開花不香?哪種蘭花比較香?3點建議,助你選到香蘭
    有些花友養蘭花,講究的是一個品字,不管香不香,開品要好。而大多數花友養蘭花,都很在意它香不香,香味好不好聞。我也比較喜歡帶香味的蘭花,花開的時候嗅上一口,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滿足感。但市面上出售的蘭花並不一定都是香的,有些即便賣家說香,等我們養出花來發現完全不香。那麼哪種蘭花比較香?
  • 730分高考狀元告訴你,從小愛看紀錄片的孩子贏在哪裡?(附資源)
    除了專注、堅持和方法,楊晨煜的媽媽還透露:他從小喜歡看紀錄片,對科研感興趣。 毛媽之前也一直向大家推薦適合和孩子一起看的紀錄片。 看紀錄片對孩子好處多多 1.
  • BBC紀錄片丨《從太空看地球》9.5分神級力作紀錄片,給孩子不一樣的...
    ,看完提高20分不是問題寒假片單: 這十部近乎滿分的紀錄片, 帶孩子看遍世界最美的地方地理老教師把初中地理總結為這16張圖,全班80%人期末考滿分!15部BBC經典紀錄片,讓你和孩子一起換個方式看世界地球歷史的24個轉折點!蒙古人的歷史到底屬於蒙古國,還是中國呢?
  • 姚安娜公布出道紀錄片,首次回應爭議:為什麼都喜歡姐姐不喜歡我?
    在紀錄片中,姚安娜講自己看了很多關於出道信息的負面評論,一開始不理解大家為什麼要罵她,大家都喜歡姐姐不喜歡她,甚至覺得不公平,後來就釋然了,每個人都會受到質疑
  • 十部最值得一看的紀錄片推薦,你對我們生存的世界一無所知!
    話不多說,直奔主題! 沒有多餘的煽情,也沒有高端的旁白; 有的只是實實在在的一爐炭火,一把蔥花、孜然造就的令人口齒間涎水四溢的串串; 肉嫩皮酥、炭香繚繞,這裡有最真實的記錄。
  • 別問我為什麼不吃肉,看完這部紀錄片,誰還能吃下去!
    紀錄片《統治》向我們揭露了工業化養殖的惡行,食品公司為了謀求利潤,改造動物的基因,以至於一隻肉雞35天就可以出籠。
  • 6部適合孩子看的BBC經典藝術紀錄片,為你精選!
    今天TOFamily精選了6部適合孩子看的優秀藝術紀錄片,在這些作品中,孩子不僅能在邊邊角角感受到大師們對熱愛之事的投入、對美的追求和探索、對時代精神的解讀……更能通過獨特的視角,發現藝術的八面玲瓏。諸多名作視覺呈現強烈的代入感,輔以細緻熱誠的傳奇故事講述,讓這部紀錄片內外都是那麼的豐滿又富有深意。孩子的好奇心也會隨著影片的遞進,而被不斷喚醒。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部紀錄片從藝術品的每個細節入手,層層剖析當時環境和作者的想法,並透過作者身邊的蛛絲馬跡,將一個又一個曠世秘密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 孩子暑假宅在家,看看這4部經典科普紀錄片,比看動畫片有趣多了
    我身為中國人都不禁感嘆到,我真的不了解中國,在暑假期間,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祖國的大好山河,從中認識到真正的美麗中國。當你看完這部紀錄片時,也許孩子會跟你說:「爸爸媽媽,我們一起去西藏看看吧!」外面的世界很大,家長們不妨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景色,這對他們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
  • 美哭了的旅行電影和紀錄片,陪你在家看世界
    小編給您精心挑選了10部精美絕倫的紀錄片和10部風景美到哭的好看電影,伴您在家雲遊世界~ 心還可以出去浪,困得住你的肉體,怎麼可能困得住你的靈魂? 先從這些氣魄恢宏的紀錄片開始吧,遠方就足夠了!
  • 貓為什麼那麼愛看人上廁所?
    貓咪為什麼喜歡看主人上廁所呢?一、結伴行為家養的貓咪如果在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人一起生活,對於它們來說會一直把主人當作同類或者媽媽來看待,而且從體型上來看,會覺得自己一直還是沒有長大的小貓貓,會保存著幼貓特有的行為習慣,喜歡被寵愛,知道主人疼愛自己,甚至把你當作媽媽或者兄弟姐妹,那麼對你,它就會產生結伴行為,所以呀,它們不是喜歡看你上廁所,而是喜歡跟著你。
  • 2020觀眾最喜歡這些紀錄片
    上期活動「2020你最pick的紀錄片徵集」 今年過的如何? 內循環的2020年是否有最愛的一部紀錄片? 他侄子也叫River了 23歲,辭職剛考完研等待結果中,作為一個除了恐龍和二戰題材此外紀錄片來者不拒的人,20年主要精力在學習看的紀錄片著實不多。
  • 不能過「六一」的大朋友們,我們一起看紀錄片
    推薦幾部紀錄片,在觀看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受教育的不光是孩子,還有你。1、《陽光寶貝》(法國)我曾經用片中的非洲裔小男孩做過微信頭像,笑容實在太暖了,很多人說,在這部紀錄片裡,你可以看到天使。第一次那麼貼近的目睹死亡,孩子們為小牛豎起墓碑,獻上鮮花默哀,在詩歌中表達他們對死亡的感受:恐懼、不安、冰冷、悲傷和憎恨。有個孩子以《死亡》命題,寫著:我討厭死亡,我是如此痛恨它,甚至想要殺掉它。奶牛被送走那天,孩子們哭得心都碎了,不過他們每個人都說了為什麼一定要把奶牛送走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都成長了。
  • 抖音我愛那花兒的香是什麼歌? 陳碩子演唱的《等你》了解一下
    抖音我愛那花兒的香是什麼歌? 陳碩子演唱的《等你》了解一下時間:2019-04-27 16:42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我愛那花兒的香是什麼歌?陳碩子演唱的《等你》了解一下 抖音上面有很多好聽的歌曲,影視達人今天聽到一首非常不錯的歌曲分享給大家,這首歌曲其中一句歌詞是我愛那花兒的香。那麼抖音我愛那花兒的香是什麼歌?試聽地址是什麼呢?下面就和影視達人一起來了   原標題:抖音我愛那花兒的香是什麼歌?
  • 如果你也愛擼貓,這個紀錄片讓你吸個夠
    最近迷上了吸大貓,看到獅子、老虎、獵豹這些迷人而又危險的大貓總是難以自拔,看了很多關於貓科動物的剪輯,我發現了一個寶藏紀錄片——《Big Cat》,翻譯過來叫做《大貓:終極獵食者》,這部英國BBC出品的只有三集的紀錄片同樣沒有令人失望,在這三集裡,從南到北,從冰川到沙漠,從大型貓到小型貓,我們認識的或是從未聽過的,應有盡有。
  • YouTube上的外國人,為什麼那麼愛李子柒?
    說這背後沒有團隊,矽星人是不相信的。但在一個美即正義的時代,那麼執著真假為什麼?被迷住的還有海外750萬YouTube李子柒訂閱用戶。他們被這個住在山野之中的美麗女孩打動,讚美李子柒為仙女、公主,對質疑和否定予以反擊。李子柒的YouTube視頻動輒播放量達到六七百萬、上千萬,104條視頻下面,每每都是七八千的粉絲留言讚美。
  • 逃不掉的「真香定律」?
    >真香:運動不適合我,減肥的事明天再說吧~ 早睡篇 1 Flag:看完這集肥皂劇十點都不到,今晚一定能早睡 然後:連續看了五六集之後,還剩一集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