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2020還有不足60天就過去了,恍惚間還能想到年初被困在家的那段日子。
今年很特殊,持續不斷的疫情讓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擁有充足的時間去審視自己的生活,也再次點燃了對生命的種種敬畏。
還記得米粒媽在《這8部神仙紀錄片太香了,快給孩子安排上》裡推薦過的《獵捕》、《地球脈動》、《藍色星球》嗎?
這幾部紀錄片的誕生,都離不開一個名字——大衛·愛登堡。
愛看紀錄片的人對他一定不陌生,他被稱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他的作品在豆瓣都是超高分,《地球脈動 第二季》更是以9.9分高居榜首。
1926年出生的愛登堡今年已經94歲了,他和英國女王同齡,曾經放棄唾手可得的BBC總裁職位,全力投身對自然的記錄與拍攝中。
將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旅程裡,他幾乎走遍了地球的每個角落,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人。
米粒媽還記得第一次看《獵捕》時的震撼,動物之間的安靜與瘋狂,看得又緊張又刺激,也更加感嘆為了記錄這些鏡頭,製作團隊付出多少心血。
自從看過《獵捕》之後,我們一家就成為了愛登堡的迷弟迷妹,瘋狂補課他之前的作品,可是太多了,到現在也沒看全
老爺子真的是每年都不閒著,今年9月又推出了一部特殊的新作:《大衛·愛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豆瓣9.4分,國外評分網站爛番茄上接近滿分。
有傳聞說這是他的收山之作,所以他用盡全力,以第一視角去記錄對地球與生命的熱愛。
不管以後愛登堡是否還在行走的路上,米粒媽都覺得這部紀錄片是今年最值得看的一部。
(中英雙語字幕版資源米粒媽已經給大家找好了,別忘了去文末獲取。)
開篇的鏡頭沒有過往作品的震撼和色彩,愛登堡獨自一人走在破舊的城市裡。
這個位於烏克蘭的城市曾經有五萬人口在此定居,擁有一切生活設施,是舒適的家園。如果沒有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的爆炸,這裡依舊是一個宜居的小城。
巨大的爆炸讓市民在兩天內緊急撤離,人類的失策造成的「世界上最昂貴的災難」最終要由人類自己來承擔。
慘嗎?
這還不算最慘的。車諾比事件的確令人痛心,但它只是個獨立事件。
地球上各地每日每夜都在蔓延的,種種自然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才是愛登堡老爺子想告訴人類的,最可怕的連續事件。
他絕對有資格說這話。
行走觀察了這麼多年,有生之年他親眼看著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是怎樣毀壞著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這部紀錄片,是他的證詞。為過去作證,為現在呼籲,為未來吶喊。
人類在「全新世」誕生,發明農耕,學會駕馭季節,創造文明,開始了生生不息的繁衍,實現了蓬勃發展。
「全新世」是人類的伊甸園,平原、深海、高山、森林中,生物各居其所,和諧共生。促進了氣候穩定,季節有序更迭。
(小科普一下概念:全新世是最年輕的地質年代,從11700年前開始。根據傳統的地質學觀點,全新世一直持續至今,但也有人提出工業革命後應該另分為人類世。)
在這樣美好的生態中,人類用智力推動演化過程,把想法一代代在繁衍中傳承。
66年的職業生涯,愛登堡充分地感受過這全盛時期的生物魅力。
仙境一樣的綠樹碧水、高聳天際的樹木、放肆盛開的繁花、晶瑩剔透的雪......
還有躍上海面的鯨、海底遨遊的魚、草原上的豹子、天空中的飛鳥......
這些「生命饋贈」,點燃了愛登堡的嚮往和熱情。
他曾經飛行幾個小時穿越荒野,和野生動物親密接觸,帶領屏幕前的觀眾認識什麼是穿山甲、樹懶......
即便這時沒有便捷的科技手段,愛登堡仍然認為「那是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能親身目睹和參與這樣美好的時代,米粒媽覺得無比神奇,並且十分羨慕。
現在在城市中出生和長大的孩子,越來越難想像和感受到大自然究竟多美妙。
帶米粒出去旅行,一到自然環境他就非常享受。
如果能親身目睹愛登堡曾經歷的這些,我家的小夥子怕是要嗨起來了,畢竟看紀錄片的時候他就一直張大嘴:「媽媽快看!」
可惜,現代人沒有機會了。
早年間,為了拍攝紀錄片《生命的進化》,愛登堡走遍了39個國家約兩百五十萬公裡,拍攝了650個物種。他漸漸發現,有些動物越來越難找了。
非法捕獵人為了捕捉一隻小猩猩,不惜殺死十幾隻成年猩猩,結果就是非洲中部森林深處的大猩猩只剩下300隻不到。
大猩猩是人類最親近的親戚,早就習慣了人類的存在,卻想不到這種習慣會成為殺戮。
或許連人類自己都沒想到,有一天我們竟然會擁有威脅大自然存亡的能力。
看著屏幕上無語又悲戚的愛登堡,米粒媽的心也跟著揪在了一起。
海洋中90%的大型魚類被捕撈,海面上被藍鯨的血染紅;生物多樣性超出想像的雨林被人類作為棕櫚種植地;塞倫蓋蒂幾百萬隻動物的獸群因健康草地的消失而不得不遷徙......
同為生物,我們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我們有什麼權力造成它們的滅絕?
我們的確一直在進步,但我們和其他生物,脫節了。
為了進步,為了發展,我們在需要不斷革新。但如果只為了發展而盲目破壞,傷害會累積,直至破壞掉整個生態系統,那麼承擔結果了,終究還是人類自己。
這不是聳人聽聞的威脅,而是已經開始反噬的事實。
2011年播出的《冰凍星球》中,愛登堡將種種問題直接擺在眼前。
全球氣候變暖,凍土融化,冰蓋減少,海洋酸性變強,土壤貧瘠,物種滅絕......
這是我們這一代已經看到或即將看到的事情,那麼我們的下一代呢?面臨的環境只會更差,不會更好。
看到這,米粒媽忍不住後背發涼。
深色的背景前,白髮蒼蒼的紳士,用淡藍色的眼睛就這麼望著屏幕前的每一位觀眾。耄耋之年本可退休,他為何還要致力於向民眾做此訴說?
「我希望這種問題根本不存在,沒必要操心。因此如果明知道問題所在,卻選擇忽視,那我肯定會感到十分羞愧。」
米粒媽為他的誠摯感動,並深深敬佩。
這部紀錄片最最衝擊的一點,是永遠在變化的數據。把地球上的人口數量作為衡量指標,清晰又冷酷地直接展現人類在地球上的繁衍到底帶來了什麼。
愛登堡年輕時,身處荒野之中,依舊能體驗到未經人類幹擾過的大自然世界。曾經他感到喜悅和沉迷,如今才發現,這不過是幻象。
這個世界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野性」。
所以他站出來,帶著曾經接受過的大自然的饋贈,想要喚醒如今的人類。
他曾不在乎被稱作傳奇,但如今他卻感謝自己擁有這些名號,這讓他能有機會去發聲和呼喚。
我們總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掛在嘴邊,但當事實一個一個羅列在你的眼前,才能切身感受到那種震撼。
幸好,我們已經開始改變,並開始重新喚醒了自然生機。
紀錄片的結尾,愛登堡重新帶我們走回到了那座因為車諾比核電站事故荒廢的小城。稀有野生動物,鬱鬱蔥蔥的植物重新佔據了這座人類放棄的城市。
無論何時,生物世界能頑強得生活下去,人類卻不能。
要記住,我們照顧大自然,自然也會照顧我們。
米粒媽建議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部紀錄片,不光是因為這純正的英語口語、邏輯嚴謹且語言優美的解說詞、豐富的科普知識,而是要把保護環境的種子種進孩子心裡。
我們有責任讓他們意識到,如今所處的環境是多麼嚴峻。
未來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
大衛·愛登堡在自然紀錄片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他的作品圍繞著「生命」,總能直擊心靈深處卻不晦澀,適合給孩子看。
而且我覺得他有一種魔力,讓你不由自主就沉浸到他的解說當中,覺得1、2個小時都過得很快。
想想片單裡還有好幾部沒看完,立個小目標:等到過年小長假就繼續補課愛登堡的其他作品了!如果你也想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