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器博覽館專題性科普場館正式命名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10月25日下午,位於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東方綠舟國防園內的中國兵器博覽館正式命名為「上海市專題性科普場館」。上海市教委、市科委的領導及部分學校的青少年軍事科技愛好者出席了命名儀式。

    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上海市教委、市科委及市國防教育辦公室等單位,經歷7年共同建設的中國兵器博物館,是集國防教育、軍事技術、兵器裝備、科普知識為一體的科普場館。中國兵器博覽館總布展面積1.2萬平方米,擁有展項40組,展品3500件,分序廳、重型兵器陳列展示廳、輕型兵器陳列體驗廳、歷代兵器發展博覽廳等四個展廳,是目前我國集展示、體驗、教育、科普為一體的國防教育和軍事科技的科普場館。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曾為該館親筆題寫館名。

     走進序廳,冷兵器、輕兵器、地面火炮、裝甲車、地對地飛彈……各類巨型兵器動態模型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帶我們走近另一個神秘的世界——「國防兵器庫」。重型兵器陳列展示廳以戰鬥機、坦克、裝甲車、火炮、飛彈等重型裝備為主,地面突擊兵器、地面壓制兵器、防空反導兵器和空天兵器將再現立體「戰場」實景,使參觀者身臨其境。如果你想了解輕武器、彈藥、飛彈等眾多武器裝備應用特點,輕型兵器陳列體驗廳內會給大家揭示科學的知識。戰壕、土堆、窪地、偽裝網、城市殘壁、樹林、草地等全景設施,配以特定燈光效果、炮火轟炸背景、彈片四落場景等戰爭環境,身處不同的戰場環境,是戰鬥勇士們最想挑戰的戰爭,也是觀眾參與互動最震撼的場景。歷代兵器發展博覽廳內,以「移步換景」的方式再現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故事……兵器博覽館用實物陳列、場景模擬、圖文說明、多媒體演示等手法,引導觀眾更快更好的接受豐富的戰爭知識。

    中國兵器博覽館以「兵器」為載體,向公眾打開學習國防教育和軍事科技的大門,喚起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的憂患意識和國防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斷激發公眾的愛國熱情和獻身國防工業建設的勇氣和鬥志。

(上海市科委)

相關焦點

  • 快去申請 市科普場館命名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記者康慶)開放的實驗室、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場館想擁有「成都市科普場館」稱號、享受稅收優惠和專項補助嗎?那快去市科技局社會發展處申請命名———昨天,市政府已正式同意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等9部門《關於開展成都市科普場館命名工作的通知》。
  • 李健民劉小玲張仁開:國外科普場館的運行機制對中國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摘 要:分析國外科普場館在經費籌措機制和評估監督制度方面的做法與成功經驗,結合中國科普場館運行現狀,提出相應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科普場館的運行機制就是指科普場館構成要素之間動態的連接和作用關係以及由此決定的科普場館功能的實現方式。從內部環境看,運行機制是科普場館構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從內部與外部的關係看,運行機制又體現為科普場館與外部組織的競爭、交流和協作。一般而言,科普場館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管理體制、運行經費籌措機制、資源共享機制、人才使用機制、評估監督制度等。
  • 上海20家科普場館「雙十一」擺攤「促銷」科普
    原標題:20家科普場館「雙十一」擺攤「促銷」科普  今天,上海科技館、上海昆蟲博物館、上海集成電路科技館等20家科普場館在上海紡織博物館門前擺起了攤位,2017年「上海市民終身學習科普嘉年華」啟動。在「雙十一」這天,他們「促銷」的不是商品,而是科普知識。
  • 中國西南片區最大的地質礦物博覽館,落戶南充這裡!
    中國西南片區最大的地質礦物博覽館,落戶南充這裡!她是大自然億萬年孕育的天然產物,也是時間和歲月洗去糟粕後的濃鬱精華,更是閬中的記憶古籍和現代科技的融合碰撞——閬中地質礦物博覽館。點擊播放視頻閬中地質礦物博覽館是寶粹文旅公司傾力打造的一個5000 ㎡礦晶美學展館和科普研學基地。其館藏豐富,充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盡現礦晶寶石的瑰麗驚豔。館內設計了地質科普研學、多媒體互動科技、文創衍生品等豐富業態,暢遊其中,如同穿梭光影,給人以美的始終。
  • 上海每42萬人擁有一座科普場館
    上海公民科學素質全國領先,平均每42萬人擁有一座科普場館,基本形成數量充足、類型多樣、功能齊全的科普設施框架體系。記者從昨天召開的2021年上海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上獲悉,上海科普「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完成,優質科普資源供給能力持續提升,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格局加速形成。
  • 第五屆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14日亮相
    新華網重慶10月12日電 10月14日-16日,第五屆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將在重慶舉辦,本屆活動有哪些令人期待的亮點呢?   據了解,開展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旨在進一步推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發揮不同類型科普場館的教育服務功能,提高科普場館業務人員開發並組織實施優質青少年科學教育項目的質量和水平,搭建各類科普場館間學習交流平臺
  • 中國十大海洋館,快帶著孩子遨遊海底世界吧
    北京水族館通過豐富的魚類展示、珍貴瀕危物種的保護宣傳、精彩的海洋動物表演和各種科普活動,介紹海洋生物知識,講述海洋故事,倡導環保意識。通過在那裡,人們不僅可以欣賞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而且可以感受到人類和海洋之間的關係。2、上海海洋水族館上海海洋水族館位於中國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環路1388號,緊鄰東方明珠塔。
  • 甘肅青少年科普「第二課堂」:趣味「抖秀」詮釋科學與生活
    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26日電 (記者 魏建軍)甘肅科技館館長張曉春26日表示,三年來,該館共開展館校結合送課進校園活動百餘場,實現了科普活動從場館內到場館外、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已成為科普主陣地和中學第二課堂。12月26日,在甘肅科技館三周年館慶之際,該館推出了一系列趣味科普活動。既有歌舞秀「抖科普」,也有小曲藝「秀科普」,更有相聲《口罩,你會戴嗎?》
  • 天津師大物理科普項目獲第五屆全國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
    日前,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在重慶科技館舉行。經過初評,我校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甜蜜的科學——一個連貫的STEAM課程群》科普項目作為全國高校唯一入圍項目脫穎而出,最終獲全國二等獎。《甜蜜的科學——一個連貫的STEAM課程群》項目是天津市科普基地——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科學體驗館多次走進社區和中小學開展的科學類綜合實踐課程。
  • 上海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科普場館今起恢復開放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等科普場館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開館前已對場館進行全面清洗消毒。3月13日上午9點半左右,第一位觀眾來到自然博物館,在出示「隨申碼」測量體溫後,進入場館參觀。截止下午三點,上海科技館累計接待觀眾88人,上海自然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164人。
  • 雲南天文臺將於29日免費開放全部科普場館
    本月29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免費對公眾開放全部科普場館,市民可去仰望星空、探索宇宙。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位於東郊鳳凰山,29日將舉辦暑期天文科普公眾開放活動,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全部科普場館。
  •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命名開館
    12月28日,新疆生態學、地理學、生物學最具規模、內容最豐富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標誌著新疆自然科學領域一所嶄新的科普場館將面向公眾全面開放。該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完整內陸荒漠乾旱區特色展示的科普場館,全面介紹了新疆自然地理、生態及生物學相關科學知識。新疆自然博物館共兩層,展廳面積2600㎡。
  • 探秘海洋生物 日照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
    探秘海洋生物 日照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  大眾網日照·海報新聞4月28日訊(記者 牟泳錕)近日,日照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  日照海洋科普館位於山海天旅遊度假區碧海路88號,該館是以海洋科普教育為中心,融科技培訓、學術報告、海洋科技展示、海洋文化宣傳以及濱海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普場館,其前身為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海洋科普基地。作為日照市重要的科學普及場所,先後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等稱號。
  • 青島社會化科技館體系建設成果展示和海洋主題科普活動正式上線!
    大型線上科普專題展,作為此次年會的重要活動版塊之一,也於同期正式上線。此外,專題頁面還向公眾提供全市各大科技科普場館的年度精彩活動資訊40餘條,並將根據線下活動開展情況不斷更新,參會嘉賓和公眾可據此更加全面具體地了解青島市公共科普服務體系建設成效。
  • 青島社會化科技館體系建設成果展示和海洋主題科普活動正式上線
    360度實景化參觀,78家海洋科普聯盟成員單位線上成果展示,近50家社會化科技館組成特色二維碼牆……8月10日起,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陸續開展之際,「青島社會化科技館體系建設成果展示和海洋主題科普活動」大型線上科普專題展,作為此次年會的重要活動版塊之一,也於同期正式上線。
  • 首都第四所以北京命名的學校年底竣工,這些場館向公眾開放
    【首都第四所以北京命名的學校年底竣工,這些場館向公眾開放】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民生配套工程——北京學校將在今年年底全面竣工。這是繼北京小學、北京中學、北京大學後,首都北京第四所以「北京」命名的學校。北京學校校園內有三大文體場館,分別是圖書館、體育館和藝術中心,除了服務本校師生,這三座場館還將在節假日期間對社會開放。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新浪科技訊 8月31日消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在美國出版的《體質人類學歷史百科全書》中,吳汝康是作為專門條目被列入唯一的「中國體質人類學家」。吳汝康還重視科普工作,除經常為報刊撰寫科普文章外,還出版了《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第一、二版)、《人類的誕生與進化》,並與同事編寫出版了《人類發展史》等科普著作。吳汝康榮譽加身,獲獎頻繁。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0年獲香港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
    8 月 31 日消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 317452 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在美國出版的《體質人類學歷史百科全書》中,吳汝康是作為專門條目被列入唯一的 「中國體質人類學家」。吳汝康還重視科普工作,除經常為報刊撰寫科普文章外,還出版了《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第一、二版)、《人類的誕生與進化》,並與同事編寫出版了《人類發展史》等科普著作。吳汝康榮譽加身,獲獎頻繁。1991 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0 年獲香港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區正式命名「廣寒宮」
    李春來介紹,「中國古代天文星圖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星官名,這三個撞擊坑的命名,就是取自其中的『三垣』,比較符合命名原則,而且不容易引起歧義和爭論。」 「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作為月球科學與應用的重要成果,體現了我國當前月球探測的綜合能力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