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的校園裡一直有這樣一句話:半個國家的人才在清華,清華裡面一半的人才在姚班。
這話並不誇張,清華姚班是指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是由獲得了圖靈獎(被稱為「計算機界諾貝爾獎」)的姚期智院士建立,所以姚班選拔的學生是相當嚴格的,每年招生僅僅有50人!這是什麼概念?能考入清華的孩子都是學霸,一年大約三千人左右,從這3000人中只能選出50人!
所以說能進入姚班真的相當厲害!我之前看《最強大腦》這檔腦力挑戰節目,被一個來自姚班的天才少女所吸引,她在節目中的斐波那契臉譜這個智力比賽項目中,以1分44秒成績碾壓其他選手獲得第一名的表現,讓科學領隊都感嘆:太厲害!
這不禁讓我產生了好奇,一個能參加《最強大腦》、能進入清華姚班的女孩,究竟有怎麼樣的學習經歷。這一查更是嚇一跳,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是學霸,小學五年級就跳級進入了初中少年班,之後在初高中階段參加各種數學、物理競賽,屢屢獲獎。還獲得了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競賽銀牌,這可是世界級的賽事。
高考時她也不負眾望,成為2017年的江蘇無錫理科狀元。因為435分的高分,讓清華北大紛紛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但張洗月心中並沒有做好決定。兩個名校都很惜才,於是來了一場搶人大戰。清華、北大的老師都紛紛跟張洗月買了同一班的火車票想要勸說她,最終她選擇了清華姚班。
每每看到這樣的天才少年,我就會思考這些孩子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在張洗月身上我看到了兩點是很多學生不具備的。一是對數學強烈的興趣,二是從小就是邏輯高手。
一、對數學強烈的興趣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思想無處不在」——張洗月
張洗月在被採訪中表示,非常喜歡理科,尤其喜歡數學,每次解決一個問題後的成就感非常享受。她有勢為了一道題可以專研一個禮拜,參加比賽是每天要用4個半小時只做三道題。如果不是因為對數學的強烈興趣,怎麼可能支持她走到今天。
而反觀我們生活中的學渣的孩子,對他們來說數學是什麼?數學是折磨、數學是令人頭疼的科目,別說用一個禮拜鑽研一道題,一道題10分鐘解不出來也就放棄了。說到底孩子對於數學沒有興趣,而數學又是學習物理、工程、計算機等等的基礎科學,數學不行,理科八成會成為短板。
那如何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呢?蒙特梭利曾提出過數學敏感期的概念,出現在孩子5歲左右,這個時候讓孩子了解數學概念、提升有運算能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切忌不要讓孩子死記硬背公式、抽象的數字!用數學遊戲去激發孩子對數學感興趣至關重要,然後在遊戲中習得數學知識。
二、從小就是邏輯高手
想要學好數學,靠刷題是不行的!需要擁有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基礎,而張洗月的超強邏輯思維能力從小就有體現。她的媽媽分享過張洗月5歲時,因為一次洗腳引發的辯論。當時張洗月一邊洗腳一邊看書,結果水涼了她還不知道。媽媽就嘮叨了兩句,就有了以下的辯論。
就這事兒兩個人爭辯了將近兩個小時,張洗月的媽媽也是高學歷人才,在這個五歲女孩面前不得不承認她的思維轉得快而且很清晰,跟張洗月爭論到最後,自己都忘了最初是因為洗腳這件事兒了。從5歲辯論這件事兒,已經能體現這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不一般!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應用題,就已經需要孩子將具象轉化成抽象,再通過邏輯運算推理,得出答案,而從此以後這種能力與數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數學中的公式、歸納演繹方法,其實都是通過邏輯思維,記性觀察、推理的過程。而那些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孩子,一遇到這種推理證明題就發懵!
或許張洗月從小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預示是一個數學界的「天才」。擁有超強邏輯思維的張洗月,就連喜歡的遊戲也是那種鍛鍊邏輯思維的卡牌遊戲。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提醒,孩子究竟是因為邏輯思維強喜歡玩邏輯思維的遊戲,還是在邏輯思維的遊戲中越玩越聰明,這兩件事似乎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道理一樣。
所以想要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強,多玩些邏輯思維遊戲一定有幫助。首選自然是被稱為「聰明人的遊戲」的數獨,這也是經常出現在《最強大腦》這檔節目中的比賽項目,那些腦力天才,似乎都對數獨遊戲情有獨鍾,比如12歲打敗數獨世界第一的少年胡宇軒,他15歲就考上了北大。
除此之外,填字遊戲、推理破案遊戲、謎語也是訓練邏輯思維的好幫手。
作為家長,我們不要只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那鳳毛麟角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