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禮記》中說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現代社會,可能一個人還沒出生,就已經是一個學生了,因為胎教儼然是一個熱詞。當孩子出生以後,還會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等等,可謂手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01
古人寒窗苦讀十年的經歷已成為歷史,但現在又何止十年。只要一個家裡面有學生,其父母或家人就要不斷對其進行投資,就算這種投資可能是沒有回報的。而父母這樣做的原因,也就是因為在現代社會,讀書是一塊敲門磚,它意味著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交到更好的朋友,讓你獲得更高的錢財。每個父母都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那個被期盼的孩子應該始終要明白,讀書為了什麼?為誰而讀書?你所讀的書,最終吸收的也必將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應該夢想過自己能上清華或者北大,但是清華北大作為頂尖學府,並不是那麼容易進入的,要想進入這兩所學校,必將先付出百倍努力。當然,一定有攀登上高峰的學子,也一定還有進入「姚班」的人。「姚班」是指代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是清華大學的頂尖班級,創始人叫姚期智,能進入這裡的人其天賦可想而知,那麼,「姚班」招攬的這些學生有多牛?他們畢業之後去了哪裡?月薪又如何?
02
既然提到「姚班」奇才學生的畢業收入,那我們先從讀書是否有用說起。事實上,早些年「讀書無用論」是很多人議論的話題,有些人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甚至還會白白耽誤十幾年的青春年華。這些人會得到這樣的結論,大多都是一些不滿意他們當下生活狀態的讀書人,他們看起來好像並沒有得到物質,也沒有在階級上得到改變,甚至還沒有能力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投資。最終公開提出這種想法的來自一個人,他的青年作家是韓寒,因為韓寒讀書時被退了學,卻依然取得了成功。
說到韓寒就不得不提到同是青年作家的郭敬明,他也是大學沒有讀完,但是很早就有知名度。實際上,韓寒好,郭敬明也罷,他們都僅僅只是一個個例,他有很多的條件是其他人所沒有的。首先他有別人沒有的家世,有別人沒有的才華,還有別人沒有獲得過的獎項,所以不能因為一個個例來判斷整個問題的答案。
陶淵明在《與子儼等疏》中有言:「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讀書不可能沒有用,它也許不會在物質上給你回報,但一定會在精神上讓你得到充足的養分,使你的道德層面或者是精神層面都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境界。就算現在網絡的快速發展,讓很多人依靠網絡就能發家致富,那些所謂的網紅或者電商,真正能長遠留下來不被時代所拋棄的,一定是在不斷學習,而只要學習就一定能收穫。
03
《唐詩三百首序》裡寫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亦是同樣的道理,只要你學習它就一定有用。此外這裡的讀書,你可以將它理解成一個廣泛的概念,即學習。能夠大紅大紫並且能一直保持的,也一定是不斷讀書,不斷學習,精神富足的那一群人。
再說回清華「姚班」,它的創始人姚期智1946年出生於上海,從小就立志建設祖國,年輕時赴美留學,考入哈佛大學,師從格拉肖,1976年的諾貝爾獲得者。姚期智畢業後一直在國外頂尖院校任教,直到2004年他賣掉了美國的房子,辭掉了普林頓大學終身教授的工作,回到故土中國,並在清華創立了「姚班」。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他在國外的那些年,親眼目睹了國外科技水平的先進,中國在這方面還相差很多,所以為了減小這種差距,將中國的計算機帶上世界,他決定了創辦姚班。
「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半英在姚班。」這句話足以形容姚班的實力,姚班的學生不光優秀,他們還是優秀中的優秀。在這個班級裡,幾乎都是來自於全國各省的狀元,或者是榮獲過很多國際大獎的人才,也正是因為姚班的存在,清華在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方面還超過了麻省理工大學。在「姚班」走出的學生有多牛,多搶手呢?曾經有一個企業,為了招聘姚班的學子開出千萬年薪,卻差點兒沒人應聘。從「姚班」出來的學生,有進入企業的,也有投身於科研的,當然也有自己創業的,但是不管他們從事哪一職業,選擇走哪一條路,他們身上所帶有的姚班學子的頭銜就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結語
時代在變化,時代在進步,人也要變化,也要進步,而能帶來這種變化和進步的只有讀書。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抉擇,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與其整天糾結於讀書無用,不如從現在就做出改變。
參考資料:
《禮記》
《與子儼等疏》
《唐詩三百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