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的原理與歷史

2021-01-21 機器人及PLC自動化應用


電磁炮利用電磁力(洛侖茲力)沿導軌發射炮彈的武器。它主要由能源、加速器、開關三部分組成。能源通常採用可蓄存10~100兆焦耳能量的裝置。當前實驗用的能源有蓄電池組、磁通壓縮裝置、單極發電機,其中單極發電機是最有前途的能源。

加速器是把電磁能量轉換成炮彈動能,使炮彈達到高速的裝置。主要有:使用低壓直流單極發電機供電的軌道炮加速器和離散或連續線圈結構的同軸同步加速器兩大類。開關是接通能源和加速器的裝置,能在幾毫秒之內把兆安級電流引進加速器中,其中的一種是由兩根銅軌和一個可在其中滑動的滑塊組成。

發現原理

電磁炮原理示意圖

19世紀,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該定律表明磁場中的電荷和電流會受到洛侖茲力的作用,即位於磁場中的導線在通電時會受到一個力的推動,同時,如果讓導線在磁場中作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導線上也會產生電流。

20世紀初,有人提出利用洛侖茲力發射炮彈的設想。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德國和日本都曾研究過電磁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其他國家也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

實驗應用

1845年,查爾斯·惠斯通製作出了世界第一臺磁阻直流電動機,並用它把金屬棒拋射到20米遠。此後,德國數學家柯比又提出了用電磁推進方法製造"電氣炮"的設想。

第一個正式提出電磁發射/電磁炮概念並進行試驗的是挪威奧斯陸大學物理學教授伯克蘭。他在1901年獲得了"電火炮"專利。1920年,法國的福瓊·維萊普勒發表了《電氣火炮》文章。幾乎同時,美國費城的電炮公司研製了用於火炮的電磁加速器。二戰期間,在軍事需求的刺激下,德國、日本都研製過電磁炮。德國的漢斯萊曾將10克彈丸用電磁炮加速到1.2公裡/秒的初速。



用電磁炮發射宇宙飛船的設想圖


20世紀70年代初,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建造了第一臺電磁發射裝置,將 3克重的塑料塊(炮彈)加速到6000米/秒的速度。此後,澳、美科學家製造了不同類型的實驗樣機,並進行過多次發射實驗。用單極發電機供電的電磁炮,已能把318克重的炮彈加速到4200米/秒的速度。磁通壓縮型電磁炮已能將 2克重的炮彈加速到11000米/秒的速度。

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查裡德·馬歇爾博士運用新技術,把3克彈丸加速到了5.9公裡/秒。這一成就從實驗上證明了用電磁力把物體推進到超高速度是可行的。1978年公布實驗情況後,引起了各國軍方的特別關注,美國國防委員會得出"未來高性能武器必然以電能為基礎"的結論。美國防部成立了"電磁炮聯合委員會",協調軍隊、能源部、國防原子能局及戰略防禦倡議機構分散進行的電炮研究工作。

1980年,美國西屋公司為「星球大戰」建造的實驗電磁炮把質量為300克的炮彈加速到了每秒約4千米,而在真空中,這個速度還可提高到每秒8~10千米。

1992年,美國已把一門口徑90毫米、炮口動能9兆焦的電磁炮樣炮推到尤馬靶場進行試驗。電磁炮從實驗室到靶場說明,電源小型化技術已有所突破。


美軍電磁炮

中國在電磁炮方面的研究進展:

2013年11月20日出版的《簡式防務周刊》報導稱,衛星圖象顯示中國包頭市西北方的一個所謂裝甲設備與火炮測試中心,有兩門火炮,它們分別長約26米和33.5米,這兩門超級火炮各自被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這個混凝土基座曾與2010年9月至2012月12月期間現身,當時衛星圖像首次捕捉到了這兩門火炮的身影。

而最新的衛星照片顯示,這兩門火炮2013年7月仍在原處。而在2011年拍攝的衛星照相中,尺寸更大的那門所謂火炮前方,有一系列似乎是靶標的物體。報導猜測,這顯示該處正在對高速炮彈進行穿透力測試。

電磁炮的分類:

線圈炮

線圈炮又稱交流同軸線圈炮。它是電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線圈和彈丸線圈構成。根據通電線圈之間磁場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線圈固定在炮管中,當它通入交變電流時,產生的交變磁場就會在彈丸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加速線圈電流的磁場互相作用,產生電磁場力,使彈丸加速運動並發射出去。

軌道炮

軌道炮(Rail Gun)或譯磁軌炮、導軌炮由法國人維勒魯伯於1920年發明,是利用軌道電流間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彈丸發射出去。它由兩條平行的長直導軌組成,導軌間放置一質量較小的滑塊作為彈丸。當兩軌接入電源時,強大的電流從一導軌流入,經滑塊從另一導軌流回時,在兩導軌平面間產生強磁場,通電流的滑塊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彈丸會以很大的速度(理論上可以到達亞光速)射出,這就是軌道炮的發射原理,軌道炮是電磁炮最常見的式樣。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的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家們的關注。自80年代初期以來,電磁炮在未來武器的發展計劃中,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電熱炮

電熱炮的原理完全不同於上述兩種電磁炮,其結構也有多種形式。最簡單的一種是採用一般的炮管,管內設置有接到等離子體燃燒器上的電極,燃燒器安裝在炮後膛的末端。當等離子體燃燒器兩極間加上高壓時,會產生一道電弧,使放在兩極間的等離子體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發。蒸發後的材料變成過熱的高壓等離子體,從而使彈丸加速。

重接炮

重接炮是一種多級加速的無接觸電磁發射裝置,沒有炮管,但要求彈丸在進入重接炮之前應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是利用兩個矩形線圈上下分置,之間有間隙,長方形的「炮彈」在兩個矩形線圈產生的磁場中受到強磁場力的作用,穿過間隙在其中加速前進。重接炮是電磁炮的最新發展形式。


相關焦點

  • 電磁炮研發很新潮,美中都掌握,電磁炮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電磁炮最早出現在二戰之前的20世紀初,也就是說在電能利用剛剛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就有人開始考慮使用電能取代傳統化學能來發射炮彈,它基本的原理在當今社會中已經不是什麼高科技機密,幾乎任何一個高中課本都會很深入的講解電磁炮原理,也就是電荷或者帶電物體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洛侖茲」定律。
  • 電磁炮和電磁彈射器原理
  • 科普——電磁炮原理
    軌道炮原理:正是根據這一定律人們發明了現在廣泛應用的發電機和電動機,它也是電磁炮的基本原理,或者說,電磁炮不過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電動機,因為它的轉子不是旋轉的,而是作直線加速運動的炮彈。 那麼如何產生驅動炮彈的磁場,並讓電流經過炮彈,使它獲得前進的動力呢?一個最簡單的電磁炮設計如下:用兩根導體製成軌道,中間放置炮彈,使電流可以通過三者建立迴路。把這個裝置放在磁場中,並給炮彈通電,炮彈就會加速向前飛出。
  • 電磁炮:即將實現的未來科幻武器 原理其實很簡單
    看上去十分高端的電磁軌道炮,未來科技感十足,但它實際運用到的原理甚至都沒有超過中學物理教科書的範疇。電磁軌道炮是利用電磁力代替火藥的爆炸力來加速推動彈丸的一種發射系統,它的結構也十分簡單,主要由發動電源、高速開關、加速裝置和炮彈彈丸組成。
  • 秒懂軌道電磁炮的原理——祝賀中國電磁發射進入武器化階段
    (詳見軍武次位面Lite 02:電磁炮)由於傳統發射的局限,電磁發射應用而生。美國海軍的實驗型號電磁炮能把金屬物體加速到16000米每秒,在6分鐘內把彈頭打到大約400公裡外。如此巨大的威力,令各國軍方豈能不心動!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用通俗的語言來介紹一下其原理吧。
  • 大殺器電磁炮知識詳解
    如果與其他太空武器相比,電磁炮就更經濟了。電磁炮分類線圈炮線圈炮又稱交流同軸線圈炮。它是電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線圈和彈丸線圈構成。根據通電線圈之間磁場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當兩軌接入電源時,強大的電流從一導軌流入,經滑塊從另一導軌流回時,在兩導軌平面間產生強磁場,通電流的滑塊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彈丸會以很大的速度(理論上可以到達亞光速)射出,這就是軌道炮的發射原理,軌道炮是電磁炮最常見的式樣。
  • 疑似中國電磁炮上艦測試?或是歷史性領先西方的一步!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電磁炮原理的人是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伯克蘭,他於1901年提出了「電炮」原理並獲得了專利。其後,在二戰期間,德國、日本都開展過電磁炮的研製。在上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利用電磁力可以將物體加速到很高的速度,這是對電磁炮原理的第一次驗證。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電磁炮
    因為涉及機密,所以對於這款武器報導幾乎沒有,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電磁炮的知識。電磁炮分類及原理(一)線圈炮:線圈炮又稱交流同軸線圈炮。它是電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線圈和彈丸線圈構成。根據通電線圈之間磁場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
  • 電磁炮或改寫未來戰爭:沒有炸藥的「飛彈」
    繼在軍艦上部署廉價且性能優良的雷射炮之後,美國海軍又加快了電磁炮的試驗活動。近日,美國海軍宣布將於2016年在「米利諾基特」(JHSV-3)號聯合高速試驗艦上開始電磁炮的海試工作。  電磁炮是一種利用電磁發射技術工作的先進動能殺傷武器。
  • 科學網—成本低、威力大的電磁炮
    究竟什麼是電磁炮?電磁炮給戰爭帶來哪些改變?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 電磁炮的原理非常簡單。
  • 我的世界大神製作出超級電磁炮,威力疊加600倍,一炮可穿山
    本來其中運用到了複雜的電磁原理和物理知識,遊戲是大概率不能模擬出來的,但最近卻有一位大神玩家在我的世界中竟然真造出來了一門電磁炮,好傢夥,這回我的世界真成萬物起源了。從外觀上來看,這門電磁炮十分壯觀,其中最有特點的就是那一眼都望不到盡頭的彈道,還有遍布全身的紅石電路,真的是給人一種逼格滿滿的感覺,一看就是不好惹的傢伙。
  • 某科學超電磁炮:如何用正確的方式理解御坂美琴電磁炮能力
    對於第三季中徒手撕毀機器劇情,則是通過電流的相互交錯產生的電磁進行撕扯原理。電磁炮的原理上面我們提及之時電磁炮中常見的一些原理,將這些原理進行合併並非就是我們在劇情中所見的「電磁炮」。形成電磁炮需要一定的物理化與數據化,電磁炮的威力如此巨大,正是因為電流的增壓蓄力瞬間釋放將載體進行推進。
  • 理論射速每分鐘150發 黑科技並非納粹獨有 看看美國這款超前電磁炮
    在天馬行空的科幻電影中,什麼脈衝步槍啊電磁炮啦一類的東東都已經屢見不鮮,反正都是想像物嗎!圖的就是一個新鮮刺激,畢竟也成不了現實。然而由又有多少人想像的到,電磁炮原理的誕生和實物的研究,其實已經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不但納粹在日薄西山的時候曾經研製實驗過,早在二戰之前的美國甚至還製造出來了一門真正的電磁炮。在上世紀30年代期間,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發明家Virgil Rigsby根據前人方面的電磁炮理論,成功的研製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電磁炮~V. Rigsby線圈炮。
  • 局座把電磁炮「奶上艦」了?真相竟然是………
    ,那個炮塔大的誇張,口徑不止155毫米,美國媒體就在那裡鼓吹說這肯定是中國正在測試電磁炮。已經造出來的2艘也沒有裝電磁炮,原來計劃裝電磁炮那個位置換上了155毫米常規艦炮。所以說電磁炮這個東西技術難度太大了,美國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結果被現實打臉。那麼電磁炮究竟能不能上艦呢?當時節目裡局座就說了,這一兩萬噸的驅逐艦怎麼可能裝電磁炮呢?
  • 國產電磁炮是騙局?美國:有證據顯示,中國已經超越
    對中國來說,美國一直在關注中國的發展,中國如今研發的電磁炮,甚至取得了很大成果。消息一出,有人說中國的電磁炮是個騙局,中國怎麼會這麼快就掌握了這種先進的技術?但美國人站出來證實了這一點,所有的證據都表明,中國電磁炮發展比預計要好得多。電磁炮是一種可以顛覆未來海上戰爭的新型武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電磁能量代替化學能量,在瞬間釋放的超大電磁能量的推動下,彈丸以超音速向目標發射!
  • 「威力巨大的」電磁炮,創馬創客也要來一發了!
    然而,普通的電磁炮,我們還得跑過去按,還得自己瞄準,這樣一點都不酷炫好嗎。於是,創馬華農站的許森炫&杜永亮同學就在電磁炮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通過手機藍牙來完成電磁炮的發射控制。製作過程如何?以下部分為詳細教程,一起來看看吧!
  • 還是玩具級,日本電磁炮展板:內徑16毫米、彈丸20克
    目前全球至少有10個國家在研製電磁炮,可謂非常火!此情此景,令人想起當中國殲-20剛出來時,全世界什麼阿貓阿狗都要上5代機,然後就沒然後了。如今中國電磁炮上艦了,這些阿貓阿狗又開始冒頭了。日本電磁炮展板:原理和打擊目標最新統計顯示,正在研製電磁炮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中國,英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義大利,土耳其,日本,韓國等。
  • 中國試驗電磁炮亮點都在哪?背後布置的貨櫃,說明了諸多信息
    圖為中國海軍實驗電磁炮美國在電磁炮領域的研究相較中國來說顯得非常高調,網絡上有關美國電磁炮的研製新聞不少。而在中國電磁炮上艦實驗過後美國方面一直沒有相應的實驗或者舉動,很有可能是美國方面目前還沒有掌握電磁炮上艦的相關技術。
  • 世人只知電磁炮,但你知道「電熱炮」嗎?來了解下吧
    對於電磁炮,想必喜愛軍事的小夥伴肯定都不陌生,這種射程遠、威力大、造型科幻的未來武器不止在好萊塢大片中多次出現,而在現實世界裡,人類也已攻克了各種技術難關,距離實際應用已然不遠。其實,在電磁炮問世之前,還有一種研發已久的大炮,它與電磁炮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待遇卻宛若天鴻,一個成為軍界赤手可熱的「網紅」,而另一個則成為了過氣的明星,它就是電熱炮。聽到這個名字,一些資深軍迷可能多少會了解一些,當年它在軍界也是明星般的存在,但奈何曇花一現,現在幾乎聽不到它的任何消息。
  • 等離子炮、電磁炮 這些「新概念炮」向未來戰場走來
    當前,電磁炮、雷射炮和等離子炮這3種帶有神秘色彩的高技術武器,越來越受到各國青睞,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紛紛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已在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在未來戰爭中,這些新概念武器,或將嶄露頭角一戰成名,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動能之王」——電磁炮  電磁炮是一種高能、遠程、多任務的武器,可區分為軌道炮、線圈炮和重接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