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了嗎?2019年的最後一次日食來了

2020-11-21 虎嗅APP


今天你那裡出太陽了嗎?如果出了的話,說不定可以看到日食哦~


12月26日,日環食天象即將上演,不過此次環食帶不會經過我國境內,所以我國部分地區能觀測到日偏食。


2019年12月26日中國主要城市見日食情況(表格來源:《中國天文年曆》)


沒在表裡的小夥伴也別傷心,明年6月21日就能在中國境內欣賞少見的日環食了。


快跟大院er複習一下科學看日食的姿勢吧,文末有直播連結哦~


四種日食,你看過幾種?


當月球運動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如果三者正好處於一條直線,月球會擋住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在月球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陰影,稱作月影。在月影掃過地球上的區域看到的太陽被月球所遮擋,這種現象稱作日食。


日食、本影、半影的示意圖(圖片來源:timeanddate.com)


月影分為本影、半影和偽本影。本影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在空間上其實是個圓錐形,故稱作本影錐。半影指只受到部分太陽光直射的區域。而偽本影指本影錐匯聚一點後繼續延伸所得到的椎體。


根據觀測者位於月影的具體位置,觀測者看到的日食主要分為四類,即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和全環食。


日偏食:當地球上的觀測者處在月球的半影區中,看到的是日偏食,太陽一部分被月球遮擋。日偏食發生在非極區時,通常在地球的某些區域能看到其它食相,如日全食或日環食或日全環食。就像今天,中國多地能看到日偏食,而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部分地區就能看到日環食。


日全食:太陽平均直徑是月球直徑的約400倍,日地平均距離是月地平均距離的約400倍,因此在地球軌道上,月球本影的尺寸可以剛好遮住整個太陽,就發生了日全食。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月球處於近地點時,從而月球的本影才能掃過地球表面。當觀測者處於月球本影範圍內,便能看到日全食;而處於半影範圍的觀測者會看到日偏食。


日環食:當月球處於遠地點時,月球的本影錐不能到達地球,月球本影錐延長所形成的偽本影錐掃過地球的部分區域。此時,月球看起來的大小比太陽看起來的尺寸小,因此從處於偽本影區的地方看太陽,能看到一個中心被遮擋、周圍發光的光環,即日環食。


全環食:除了日全食和日環食之外,還有一種非常巧合情況下發生的日食——全環食。當月地距離剛好是日地距離的約1/400時,月球的本影錐頂點剛好能接觸地球,而在全食帶兩端是偽本影。隨著地月的相對移動,處於本影錐頂點附近的區域會先後看到日環食、日全食和日環食,故稱作看到全環食。


半影、日偏食(partial eclipse)、偽本影(antumbra)、日環食(annular eclipse)的示意圖(圖片來源:timeanddate.com)


日食五步走,不過偏食只能看到三步


日食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和復圓。


初虧指月球東邊緣剛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時,是日食的開始。食既,指月球東邊緣剛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時,是日全食或日環食的開始。食甚,指月球中心距離太陽中心距離最近的時刻。生光,指月球西邊緣與太陽東邊緣相內切時,是日全食或日環食的結束。復原,指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外切時,是日食的結束。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日全食過程中,同一個地區能看到從初虧到復原的時長能持續幾個小時,而最精彩的部分是從食既到生光,持續時間從幾秒鐘到7.5分鐘不等。21世紀最長的一次日全食中,這部分階段時長為6分39分,發生在2009年7月22日。


與之對比的是,月全食最長可持續3小時40分鐘。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視覺上,日全食持續的時間取決於月影和日面的相對大小,而月全食持續的時間取決於地影和月面的相對大小。發生日全食時,月影從剛接觸日面到完全離開日面所需時間不長,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月影大小和日面大小相差不大。而發生月全食時,地影相對月面較大,從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月面籠罩在地影的「侵蝕」中。


日環食過程中,同一個地區能看到從初虧到復原的時長能持續約3個小時,而能看到從食既到生光的時長從1秒鐘到12分鐘以上不等。


而對於日偏食過程,只能看到初虧、食甚和復圓三個過程,同一個地區能看到從初虧到復原的時長能持續幾個小時。12月26日,北京地區看到的日偏食天象從初虧到復原,持續時間1小時45分鐘;上海地區看到的日偏食天象從初虧到復原,持續時間2小時25分鐘。


這次日食,你能看到什麼?


如果你處在環食帶中心線上,則能看到月亮與太陽同心、也即能看到等寬的同心圓環。如果你僅在環食帶內而沒在中心線上,看到的是偏心圓環。如果你處在環食帶以外、日食帶以內區域,看到的則是日偏食。


2019年12月26日日食帶的分布(圖片來源:timeanddate.com)


日環食地區:


簡單地說,就是太陽被一點一點「吃」掉,成了一個亮環,接著又被一點一點「吐」出來的過程。


如果當天陽光燦爛,能看到太陽突然間被一個黑影遮擋住,黑影不斷擴大,感覺黑夜要來了。當太陽只剩下一個小月牙形時,天色暗淡,一直持續至太陽幾乎被黑影遮住,留下一個亮環。暗淡是暫時的,慢慢地月影向東移出,太陽慢慢露出光芒,直至恢復日食之前的樣子。


日環食最精彩的一幕當屬食甚時分的這枚「鑽戒」(圖片來源:Smrgeog,2012年5月20日拍攝)


日偏食地區:


日偏食能看到什麼,取決於食分是多少,如果食分過低時,難以肉眼看出太陽的大小和視亮度在發生變化。如果食分較大,也能肉眼看出變化。食分指日面直徑的被遮擋部分與太陽直徑的比值,食分等於0.5表示日面直徑被遮擋了一半。


為啥新月月月有,但日食卻不常有?


不難發現,日食對應的月相是新月。新月月月有,但日食卻不常有。地球上每年都會至少出現2次日食。每年最多出現的日食次數是5次。在過去的5000年中,只有25年中有5次日食。


為什麼日食不常有呢?因為日食的發生要求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處在同一條直線上。假想一個以地球球心為中心、半徑無限大的球,稱作天球,所有的天體都位於天球面上。月球在天球上移動的軌道面和太陽在天球上移動的軌道面並不在同一個面上,而是存在約5度的夾角。


發生日食需要滿足一個苛刻的條件:月球和太陽均處在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


此外,發生日食,並不意味著你就能看到日食,因為能看到日食的區域是有限的,沒有處於日食帶的區域是無緣觀看那次日食的。對於同一地點來說,出現日全食的機率大概為每300到400年出現一次。


上一次在中國境內能看到的日全食要追溯到2009年7月22日,下一次是十六年後的2035年9月2日。對於日環食,在中國境內能看到的上一次日環食是2012年5月21日,下一次是2020年6月21日,如果錯過下一次,就要等到2030年6月1日。


還有一個小知識值得和大家分享,通常一次日食發生之前或之後約兩周有另一次月食的發生。就拿這次日環食來說,兩周之後,1月10日會發生半影月食現象,當然半影月食發生時,月球亮度變化不明顯,很難肉眼察覺出來。


科學家看日食是看什麼?


對於大眾來說,日食是值得欣賞的天象。但是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日食,特別是日全食的科學觀測價值很大。


由於月球的遮擋,使得原本難以觀察的太陽外層——日冕層得以露出真面目,對於太陽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日全食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水星,是尋找水星軌道以內的小行星的好機會。


日全食還提供了良機去驗證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之一——光線在巨大的引力場中彎曲。1919年的日全食觀測就是一個成功案例。愛丁頓爵士和他的助手拍攝了日全食期間太陽附近的恆星,與非日全食階段拍攝的同一天區的恆星位置對比,從而測定出太陽引力造成的星光的偏折。觀測所得到的星光偏折角度與廣義相對論預言出的光線偏折角度更加接近,成為首個支持廣義相對論的觀測證據。


上圖示意了日全食階段太陽附近的恆星位置;中圖示意了非日全食階段同一天區的恆星位置;下圖示意了由於太陽的引力所造成的星光彎曲(圖片來源:NASA)


上述所說的科學價值,大部分是從可見光波段考慮。在可見光波段,日全食的科學價值高,日偏食、日環食要略遜一籌。但就射電波段的觀測來說,日偏食、日環食同樣具有科學價值,可以獲得色球和日冕大氣各層次和射電局部源的重要信息。


實際上,中國射電天文學的發展和日環食的觀測還有一段美妙的淵源。


1958年中蘇聯合海南島日環食觀測為射電天文學這門新興學科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那次觀測旨在研究太陽的射電輻射,由蘇聯主導,中國方面組織和培訓了一批科研人員協助蘇聯進行觀測。雖然在基礎知識背景方面不足,但蘇聯射電天文學家的講座促進了中方人員開展射電天文的積極性,後續還開展了射電天文訓練班,為射電天文研究人員打下了必要的理論基礎。而且,中國的科研人員通過借用蘇聯的射電望遠鏡進行熟悉和解剖,研究從蘇聯借來的圖紙,慢慢也掌握了設備製造的相關技術和原理。


1958年海南島日環食中蘇聯合觀測隊(圖片來源:王綬琯院士提供)


今天去哪兒看日食?


中國科學院天文科普聯盟將以多地日食天象直播的方式向大家全程直播日偏食美景。


                                                                 掃描二維碼進入直播間▼




相關焦點

  •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亞洲多數地方可見
    準備好迎接2019年的最後一場日食嗎?這一次的日食是日環食,環食地點在亞洲,從西亞阿拉伯地區開始,橫跨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結束,環食帶幾乎在赤道上,雖然無法見到環食,但是日偏食的區域非常廣廣,也能見到缺角3成以上的日偏食。
  •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給孩子科普天文的機會就在明天!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給孩子科普天文的機會就在明天!>我國全境內上演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天空將驚現「火環」科科好期待啊科迷們一定要帶著小孩子去看看日食啊這可是啟蒙科普的好時候科科仿佛已經預想到了這樣的場景
  • 頭條||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拍下來送給您,周末安!
    頭條||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拍下來送給您,周末安! 2019-12-27 0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 你看到了嗎?
    環食帶從中東地區開始,經印度南端、斯裡蘭卡,進入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最後結束於西太平洋上。這次的環食帶平均寬度在115千米左右,見食地最長時間可以看到3分40秒左右的環食。15時37分後月亮半影由海南省離開我國,對我國來說,可見日食時間歷時4個多小時。」史志成說。天文專家表示,雖然不及日全食和日環食般壯觀,但偏食亦精彩,太陽缺了一個角,好似真的被傳說中的天狗咬掉了。
  • 山西上空出現「金環日食」,做2019年最後一次追光者!
    小編宣布一件大事2019年12月26日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環食震撼上演!年的最後一個月山西人一定睜大眼睛我們一起來做一次追光者此次日環食於北京時間12月26日10時29分50秒開始至16時05分43秒終止歷經5個多小時這次的環食帶從中亞地區的沙烏地阿拉伯開始隨後向東南方向一次經過阿拉伯海印度南部和斯裡蘭卡北部再進入印度尼西亞所在的巽他群島在經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後將轉向東北方經過菲律賓
  •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光輝戒指」高掛天宇
    12月26日,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如期而至。此次日食為日環食,其不同於日全食,月球並沒有完全遮住太陽,因此太陽的邊緣仍然明亮,形成美麗的光環。在一些中東地區,還能觀賞到壯觀的「日食日出」。16時05分43秒,日食在西太平洋上結束,整個過程歷時五個多小時。雖然中國不處於環食帶區域,但全國範圍仍能觀賞到日偏食。越靠近環食帶,看到的食分(月球遮擋太陽的面積)越大。
  • 2019年最後一場日食,你準備好了嗎?
    臨近年末,2019年的最後一次日環食即將登場! 日環食不同於日全食,因為月球並沒有完全遮住太陽,日環食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美麗光環。
  •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上演,下次日食得等到……
    12月26日,今年全球範圍內最後一次日食發生。12時43分,日偏食天文現象在呼和浩特上演,但食分較小。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據了解,本次較為罕見的日環食天象在中東、南亞和東南亞等地上演。此次日食的環食帶非常窄,且分布在東半球。
  • 回顧: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照片圖集,全球多地觀測到「火環」日食
    照片捕捉到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在印度尼西亞等地觀測到「火環」日食。
  •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12月26日上演
    2019年12月26日,今年全球範圍內最後一次日食將發生。
  • 本年度最後一次日食現身天宇
    當日,一場日環食奇觀現身天宇,這是本年度最後一次日食天象。本次日食的環食帶從中東地區開始,經印度南端、斯裡蘭卡,進入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最後結束於西太平洋上,這裡的人們可以看到美麗的日環食,而環食帶以外鄰近地區的人們只能看到日偏食。2019年全球範圍內共發生三次日食,偏食、全食、環食各一次。
  • 2019年最後一場日食!網友圖來了……
    2019年最後一場日食!網友圖來了…… 今年全球範圍內 最後一場天象大戲 ——日環食
  • 在2019年的最後一次日食中為太陽獻上花圈
    如果你打算在東半球裡過聖誕節,那麼當新月遮住太陽的時候,你將有一個天上的享受來期待第二天的到來。 這將是2019年的最後一次日食,不幸的是,北美洲將看不到它的任何一部分。 只有歐洲,亞洲,澳大利亞和非洲的部分地區的天文愛好者,才能看到這一幕。
  •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如期而至
    >  文/圖 半島記者 吳璟(署名除外)  12月26日,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如期而至。此次日食為日環食,其不同於日全食,月球並沒有完全遮住太陽,因此太陽的邊緣仍然明亮,形成美麗的光環。青島地區因為位置原因只能看到日偏食的天文景象,但仍然吸引了不少天文攝影愛好者到戶外觀象、攝影。當日,天氣有點寒冷,在五四廣場附近,一些市民結伴而來,有的在觀賞、有的在攝影,過程中不斷議論交流。
  • 2019年12月26日!今年最後一場日食馬上開啟!
    2019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兩次日食。然而2019年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日食將於2019年12月26日發生在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它將是一次特殊環狀的「火環」日食,同時也是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當月亮的圓盤出現在太陽的圓盤前面時,日食就發生了,日食有多種呈現方式,如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 錯過了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不可錯過這3個關於太陽的演講
    今天,你是否被「2019年的最後一次日食」刷了屏? 我們的祖先曾把日食稱為「天狗食日」,認為其是不祥之兆;元朝的郭守敬利用小孔成像法準確測量了日食食分;到了明朝末年,天文學家徐光啟開始用望遠鏡觀察日食。
  • 2019最後一次日食,濟南的日食有點偏,不過雲裡霧裡還是很好看的
    2019您12月26日,最後一次天文現象盛歡——日環食在我國上演,不過咱濟南的日食有點偏,而且還有雲不斷的遮擋,好在還能拍,雲霧繚繞更有一番韻味。拍日食拍的我是緊張了半天,昨天天氣預報說今天多雲,以為沒機會看到了,不過快到中午的時候,空中的太陽亮起來了。
  • 2019年最後一場日食即將現身天宇 你準備好了嗎?(附觀測攻略)
    日食是當太陽、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月球位於兩者之間時就會發生的天象。日食又分全食、環食和偏食,如果當天月球距離地球較遠,而太陽距離地球較近,月球的視圓面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陽,就會發生日環食。 據專家介紹,此次日環食將於北京時間26日10時29分50秒開始,至16時05分43秒終止,歷經5個多小時。
  • @梅州人,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你看到了嗎
    各位梅州市民,剛剛太陽被「天狗」咬了一口,你看到了嗎?即使沒有親眼看到,也可能在朋友圈看到了日食鬥圖大賽。 今日(26日)中午,梅州天穹上演少見的日環食天象。 在廣東,日偏食在12時15分到15時18分出現,其中食甚在13時51分,最大食分0.440。
  • 2019最後一次日食日偏食最佳觀測時間:13時51分 觀測地點方法
    2019最後一次日食日偏食最佳觀測時間  最佳觀測時間13時51分  日食,通常可分為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三種。日偏食,可分為三個階段:初虧、食甚和復圓。12月26日將出現日食現象2019最後一次日食日偏食觀測方法  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施韡表示,公眾可通過專業濾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