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所以我們來介紹一種跟「地球」密切相關的怪物——巴哈姆特(Bahamut)。
在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起來之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都缺乏觀測我們身處的這個藍色星球的手段,甚至可以說,在航天時代來臨之前,我們就連「地球是個球」這個猜想都無法得到證實。因此,在漫長的文明史中,產生了很多關於「我們的世界是怎麼樣的」的猜想,比如「地心平面說」,又比如「天圓地方」。
古阿拉伯人也有著關於世界構成的猜想,他們的想法我覺得放在今天看也是一個相當大的腦洞:他們認為地球之上有天堂,地球之下有地獄,而天堂、地球和地獄都被一位天使扛著,天使的腳下有座寶石山,寶石山由一頭牛背負著,而這頭牛則站在一條巨大的魚身上,漂浮在一篇無盡的海洋之中。這條成為世界的基石的大魚,就是魔鯤巴哈姆特。所以如果巴哈姆特打個噴嚏的話,這個世界就會晃三晃,也就是地震來了。
要表達自己是大魚
真不用拿著海糖的啊
插畫:翼狼Elang
巴哈姆特的形象雖然是「魚」,但實際上在很多的繪畫當中它都更像是一條巨大的鯨。雖然今天生物老師會告訴你鯨就是鯨,魚就是魚,鯨魚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不對的;但古人其實很少能夠把這兩種東西分出來——畢竟,那是個連儒艮都能被想像成美人魚的年代嘛……
巴哈姆特很大,而且這個大是無法被觀測的。相比起《莊子》中的大魚鯤還有個「不知幾千裡也」的量化描述,阿拉伯人對於巴哈姆特的描述就更加有戲劇性了。在著名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記載了一段故事,據說爾撒(Isa,耶穌的阿拉伯異名)被準許看一眼巴哈姆特,但在他看到這條大魚的時候——大鯨!然後就暈過去了……連見過大世面的耶穌本人都被巴哈姆特的體型震驚到暈過去了,可見如果是凡人窺見巴哈姆特的後果應該會很嚴重,說不定看一眼就會丟了性命呢。
不過提到巴哈姆特的話,就不得不提一下另外一種異獸——貝希摩斯(Behemoth,又稱比蒙巨獸)了。貝希摩斯是《約伯傳》當中記載過的一種巨獸,與hannah曾經介紹過的利維坦出現在同一個章節裡面。貝希摩斯是一種陸居的巨獸,皮很厚,身體很大,肉很好吃(嗯……)。在書本上的插圖它往往會以河馬或者犀牛的形象出現,但現行的聖經漢譯本當中經常會直接將它翻譯為「河馬」。為什麼要提起它呢?是因為希伯來語的貝希摩斯(בְּהֵמוֹת)在傳播的過程當中,被阿拉伯語誤譯成了巴哈姆特(بهموت ),而且整個設定也只保留了「很巨大」這個特點,其他內容都完全被改得面目全非了……我們基本上可以推測當時的場景應該是這樣子的:
嘛,也許事實並非如此,但就結果而言,巴哈姆特現在已經變成了和貝希摩斯完全不同的兩種存在——
而這就意味著,我可以再找另外一天水一篇貝希摩斯來多湊篇文章啦!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