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伴隨著人類超過了五千年,主要分為溫帶魚、熱帶魚和冷帶魚等,目前世界上現存已經發現的魚類大約32000種。魚類屬於脊椎動物,在五大類脊椎動物中,最低等的是魚類,魚類也成為人類平常極為普遍的食品和觀賞寵物。帶魚,體長一米左右,是人類可經常接觸到的魚類,也是中國的四大海產之一,在我國的沿海各省均有分布。帶魚我們都不陌生,它的外形極其像蛇,只是身體扁長,在魚類中算是比較特別的一種,也是人類鍾情的食用魚。
去年11月,浙江省象山縣有一位漁民意外捕獲到了一條「巨無霸」大魚。關於這條怪魚,大家似乎都沒有接觸過,也無從知道究竟是什麼品種的魚類。這條怪魚神似帶魚,但要比帶魚大得多,它體長將近3米,寬度最大達到40釐米。這麼大的一條「帶魚」,是否是帶魚基因變異而來的呢?
關於這條怪魚的解釋,經相關專家認證後認為,該魚是勒氏皇帶魚,在浙江一帶地區,這種魚也被稱為龍王魚、白龍王、地震魚等,這種魚極其鮮見,主要生活在深海。
被捕獲到的這條「龍王魚」,身體發亮,有著紅色的背鰭。雖然外形長得很像帶魚,名稱裡面也有帶魚二字,但與帶魚的大小相差甚遠,並不屬於帶魚類。據了解,帶魚屬於硬骨魚,而勒氏皇帶魚屬於軟骨魚,兩者在綱目分類上不相同,明顯不是同一種魚類。
勒氏皇帶魚廣泛分布於熱帶深海地區,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成年的皇帶魚體長最大可達到6米,體重達150-200公斤,因為很少出現在水面,偶被誤認為是「海蛇」。皇帶魚生活在深海,只有在遇到特殊情況或者交配才會出現在海面,浙江漁民這次能夠捕獲到皇帶魚,恰恰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皇帶魚也被稱為「地震魚」,言外之意是可以感知地震。在地震發生前,地質活動會引發海底的某類氣體或其他物質增加,深海裡的這些變動,驚動到了皇帶魚,所以它們便會遊到海平面附近,有一些在海灘上擱淺便被人類意外發現。
但是,也有專家認為皇帶魚在海平面的出現,與地震並無關係。固然,關於這個關聯,至今仍沒有足夠的觀點能夠證明。關於這個觀點,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