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實習生 高焓 通訊員 馮鈺
青少年心理問題日趨高發、近視早、缺少一顆愛運動的心……如何破局中小學生心理、視力、體質健康等問題?
12月3日,8位來自衛生、運動健康、視力健康、心理健康、中醫保健、應急處置、學校衛生管理和健康傳播領域的專家,受聘為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首席專家,他們將從各自的領域出發,為180萬廣州市中、小、幼學生的健康教育出謀劃策。
普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必要且迫切,家長老師應重視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心理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靜進,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工作近30年,受聘為「心理健康」領域首席專家。
他認為,重視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從臨床經驗來看,兒童青少年出現心理行為問題甚至障礙的比例越來越高,其原因包括應試學習壓力、家庭對孩子的高期望值以及教師在教育中可能不當的處理方式等。
他指出,廣州兒童和青少年焦慮、抑鬱、強迫、睡眠障礙等情緒障礙,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心理行為問題較為多見,此外還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學習障礙以及慢性或隱性的發育障礙等。
「孩子不會敘述自己有什麼病,只要仔細觀察,很多心理問題都可以儘早發現。越早發現、越早幹預、越早接受專家諮詢指導並調整養育方法策略,都會對孩子有好處。」他說。
他呼籲,普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必要且迫切。老師和家長應當了解如何識別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應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只依靠醫療手段。
他建議,讓心理健康知識走進家長、學校,令家長了解值得注意的疾病、症狀以及應對之策。此外,通過專業醫師對學校教師進行諮詢、培訓、指導,識別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很重要。
趣味運動、科學運動:讓孩子愛上運動
廣州市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劍虹是「運動健康」領域的首席專家,她認為,運動是長期的健康儲蓄,希望能夠讓運動健康在中小學生健康促進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劉劍虹從事體育科研工作已經30多年,她在調研中發現,廣州的孩子不缺少運動場地和時間,缺的是一顆喜愛運動的心。
她指出,體教融合的目的就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從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讓孩子們喜歡鍛鍊。
她致力於把專項功能訓練融入遊戲,讓孩子們的鍛鍊更科學、更有趣。從2019年9月開始,她的團隊在協和小學和廣州市第一幼兒園開展青少年體育科研項目。根據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找到孩子們的薄弱點。
柔韌性不足?靈敏性欠佳?把薄弱環節相近的孩子分到一組,有針對性地制定遊戲教案,帶孩子們在玩中訓練,提升體質測試水平。
跳繩比較弱?把跳繩練習和增強肌肉力量相結合,幫助孩子們提升。專家還和孩子們一起玩,聽孩子們說如何讓遊戲更好玩,讓孩子也參與到遊戲設計中。
劉劍虹表示,希望能夠集社會各界的力量建設專項功能遊戲體系,讓更多老師掌握這一教學方法,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視力、應急處置、科普等領域齊發力:為廣州中小學生健康保駕護航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教授何明光為「視力健康」領域首席專家,將利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技術和人員,從視覺保健方面助力廣州市中小學生健康。
「應急處置」領域的首席專家肖新才是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部主任,他表示,希望通過風險評估和溝通,進一步降低廣州中小學校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有能力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給孩子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羊城晚報金羊網總編輯助理黃海昀為「健康傳播」領域的首席專家,她表示,羊城晚報長期關注青少年近視、心理健康等話題,並做了很多健康科普宣傳,做好醫院專家與大眾的橋梁工作。
她表示,未來會用漫畫、短視頻等更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做科普,助力青少年健康素養提升。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獲聘為「兒少衛生及健康促進」領域的首席專家。他指出,青少年健康是全生命周期健康工作的重要基礎,廣州市在脊柱彎曲異常普查等方面是全國的領頭羊,希望這樣的模式未來能夠在全國進行推廣。
廣州教育學會會長吳強是「學校衛生管理」領域的首席專家。他表示,今年通過對全市學校衛生工作進行專項督導,發現學校衛生工作在整體水平有明顯提升,每個學校基本都配備了校醫。
未來希望能夠和更多的學校管理者一起研究如何加強學校衛生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做得更規範,提升質量意識。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張忠德是「中醫保健」領域的首席專家。他指出,中醫藥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哲學智慧、健康理念和實踐經驗,中醫藥文化走進中小學課程讓學生們樹立起健康意識。
他表示,未來會為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制定規範、有效、通俗易懂的中醫藥健康保健方案。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樊美玲
實習生丨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