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林閣
作者:樓蘭闕
1987出生的八月長安,以清新、爽朗、細膩的文筆呈現出的振華三部曲,表達的是她自己的童年和青春,也可說是八零後的童年和青春。但九零年之後出生的我,每每讀來,同樣深有感觸,不禁感慨一句:「這不就是我的童年青春時代麼?」這樣看來,八零後和九零後,也沒什麼大的區別,一樣的枯燥、乏味、無聊加幼稚。
八月長安最讓我覺得厲害之處在於,作為一個美女作家,她筆下呈現出的男孩,一點不比女孩幹吧,同樣有血有肉,活靈活現。其實做到這一點很難,一個女作家,以女性的心理和視角去塑造男性,可能很容易,但是要是以男性自身的心理和視角去塑造男性,那就不是件輕鬆的事了。反之,男性作家寫女性角色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大作家寫異性,都是通過自身的視角去寫的,因為這樣很容易做到,而且不容易出錯。但是以異性自身的心理和視角去寫異性,就很容易出錯,防止出錯做好的方法就是儘可能的不去碰它。
不過這兩年,我發現很多女性作家,寫男性角色,寫的都很出彩。比如前兩年紅極一時的權謀大劇《琅琊榜》的作者海晏。剛開始讀《琅琊榜》這本小說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海晏是個男人,後來讀完之後去搜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海晏是個美女。再比如前不久熱播的《大江大河》和《都挺好》的作者阿耐,我剛開始讀這兩本小說的時候,也以為是男性作家,搜了一下才知道是女作家。
看來,還真應了那句話:最了解男人的是女人。扯得有點遠,今天主要是想談談八月長安的《最好的我們》。剛看完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作過多透劇,主要圍繞小說和電視劇版來說說這部作品。電影畢竟不是電視劇,篇幅有限,肯定沒有電視劇那麼詳細。所以刪了一些人物,電視劇中有些人物,電影沒有。
我個人認為電影版沒有電視劇版好看,尤其是看完之後,電視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貝塔,電影一點喜歡不起來,也不是說演員演得不好,但總感覺年齡太大,演得有點過,看著不是很舒服。當然了,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有可能是先入為主的原因。總的來說,電影一般,不好不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大概,八零九零後很多人的青春,身邊都會有耿耿、餘淮、路星河、周末、簡單、貝塔這樣的人,並且其中一個是自己。而我,妥妥的餘淮同學一個。那時候,除了英語,我學習還是很好的,尤其是數學,上課睡覺,考試照樣名列前茅,說實話,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為什麼。
耿耿餘淮的故事,我中學一樣發生過。和所有那個年齡段的男孩一樣,我總喜歡保護身邊那些我認為很「弱小」的女孩子,多麼的幼稚、青澀、可笑。可當時的自己一點也不那麼認為,還覺得自己很牛逼,很了不起。
大概,每個數學好的男孩,中學時代總能遇上一個數學很笨的女孩子,如耿耿餘淮。我記得,自己初中和一個女孩關係很好,但是她數學很差,膽子還很小,當時教我們的數學老師脾氣又很臭,所以每次上數學課,她都要和我調座位,本來她是坐過道一邊的,數學課就必須換到靠牆的一邊。好像坐到靠牆的一邊,數學老師就看不見她一樣,真是夠蠢的。
而我,這個幼稚的傻蛋,就成了她那個笨蛋當時最堅強有力的「避風港」。事實上,我也確實很樂意幫助她。大概,每個那個年齡段的男孩兒,總喜歡給自己喜歡的女孩當小爺,並且很樂意罩著對方,摸摸對方的頭髮,然後笑著來個惡作劇,轉身便跑,任其窮追不捨的跟在自己身後跑。
《墊底辣妹》: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你不行《新世界》:想要生存下去 就得狠一點《肖申克的救贖》:心若是牢籠 處處為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