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廣東發現境外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專家稱尚無證據證明其...

2021-01-10 紅星新聞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1月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也在一名英國輸入確認病例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與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高度相似。目前,多國已檢測到變異病毒,世衛組織也通報了其他幾種變體。

變異病毒目前如何診斷?疾病傳染性是否因此增加?多國已研發的新冠疫苗是否有效?

1月3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教授盧洪洲,就此次境外病毒變異問題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尚無任何證據能證明此次境外發現的病毒變異增加致病性。仍需要更多實驗室內的細胞實驗以及動物實驗進一步確認其感染性。

▲盧洪洲

是什麼促使病毒變異?

免疫脆弱人群或是發生變異關鍵

新冠病毒變異是怎麼回事?盧洪洲介紹,病毒變異指的是各種原因致使病毒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比如其遺傳物質DNA/RNA上的鹼基突變。來自化學和物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均能誘發各種突變。這些突變於病毒時常有益,如HIV-1病毒,突變率達三萬分之一,如此高的突變時常導致耐藥性改變,引起治療難度增加,疫苗開發難度大以及保護作用減弱。

他補充道,病毒作為最簡單的生命體,因其遺傳物質結構簡單,更容易發生變異。這些變異主要發生在基因組增殖複製過程中。由於免疫壓力(如病毒存在的細胞免疫微環境的改變)或者病毒本身特性(如遺傳物質複製剪切發生錯誤,缺乏精準複製的能力),導致突變時刻都在發生。因此,變異可以說是病毒應對環境選擇的一種策略或者生存方式,這種變異在自然環境下是漫長而緩慢的(如形成新的準種),可隨環境壓力的增加而加快。

盧洪洲介紹,冠狀病毒(Sars-CoV-2)自大流行開始以來,每月發生一次或兩次變化,此次境外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B.1.1.7) 的基因突變速度是較快的。這種病毒變異的基因編碼上共計出現了多個不同的基因突變點,包括6個同義突變,3個缺失突變和14個非同義突變,且其演化較根部距離遠。其中,有8個基因突變點發生在病毒的重要結構蛋白S蛋白即刺突蛋白上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501Y.V2突變是發生在RBD受體結合區發生突變,導致其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結合更為嚴密。

世衛組織也通報了其他幾種變體,如D614G,它能讓病毒更具傳染性;與水貂有關的變體「Cluster 5」,可能與減少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免疫保護的範圍和持續時間有關。VOC 202012/01變體,它能讓病毒更具傳染性。

是什麼樣的環境改變使得病毒變異出現呢?盧洪洲介紹,根據《Science》觀點,免疫脆弱人群可能是新冠病毒出現重大變異的關鍵。這些免疫力脆弱人群可能為新冠病毒提供了進化譜系的機會,而新冠變異也會加重該類人群原發疾病。可以說外界環境壓力,比如治療策略、疫苗策略以及宿主自身免疫環境均可成為突變的原因。

▲2020年12月29日,一名戴口罩的男子從英國倫敦的議會大廈前走過。 圖自新華社

此次境外病毒變異有何特點?

擴散範圍更廣泛,致病性有待研究

目前多國已檢測到變異病毒,但沒有報導的國家,是否就不存在病毒變異呢?盧洪洲表示,並非病毒變異在該地區不存在,而是因為受限於檢測手段和檢測力度的原因。

盧洪洲介紹,與同為呼吸道病毒的流感相比,新冠病毒的變化速度較慢。但該次境外發現的新冠病毒基因突變,檢測到大量的突變位點。較此前新冠病毒的變異來看,此次變異病毒擴散的範圍也更為廣泛。報導指出,該變異病毒比原始株傳播性高出了70%,S蛋白與人ACE2受體結合率也提高了100倍,值得指出的是,該數據的準確性仍需更多的流行病學調查精準其結果,也需要更多實驗室內的細胞實驗以及動物實驗進一步確認其感染性。

病毒變異是否導致疾病加重呢?對此,盧洪洲認為,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新變異看上去並沒有導致感染者出現比之前病毒感染者更重的病症,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種病毒新變異引起致病性增加,該方面仍然是有待更多研究。目前來看,即便這幾種病毒新變異的傳染性真的更強,疫情的總體進程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盧洪洲強調,至少,在我國疫情繼續嚴格防控的策略下,其對疫情的總體進程的影響還是樂觀的。疫情的總體進程,還受到公共衛生策略中的防護措施以及疫苗推進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民眾在不掉以輕心的同時,不必形成恐慌。

病毒變異不影響目前的檢測方法

但對檢測手段提出更多要求

對於新冠病毒變異,如何進行診斷?盧洪洲介紹,首先,目前我國主流核酸檢測試劑針對的是雙靶標基因,即N基因和ORF1ab基因,比起單靶基因擴增更有效。目前在境外出現的這一新變異株的S蛋白基因變異,尚存的檢測手段,不會影響核酸試劑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新冠大流行期間,各國科學家都對Sars-CoV-2基因組進行了測序。測序手段不斷更新提升了我們對病毒基因組奧秘的掌握。」盧洪洲表示,目前,雖然單用新冠病毒的常規核酸檢測對新冠變異株還不能進行鑑別診斷,從科學研究和醫療診斷的角度,病毒變異對檢測手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在常規核酸檢測技術-PCR確診陽性並臨床診斷陽性的基礎上,利用高通量基因組/轉錄組測序技術,確定新冠病毒的突變特徵。通過對基因組片段PCR產物sanger測序進一步驗證突變位點。通過多種檢測手段的結合使用,推動對病毒的遺傳密碼的進一步認知。

尚不能確認疫苗對病毒變異無效

仍需做好防護措施

我國新冠疫苗已獲批上市,北京、上海等地已啟動疫苗接種工作。面對新冠病毒變異,疫苗接種是否有效?對此,盧洪洲介紹,注射了疫苗後,人體免疫系統會對整個病毒作出反應包括產生抗體,乃至調動細胞免疫等來達到抗病毒的效果。抗體並不是僅僅針對發生變異的那一段,因此,還不能確認現在出來的疫苗對這種病毒新變異B.1.1.7無效。更多的實驗室結果有待驗證,對此持積極態度。

根據北京青年報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表示,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信息,沒有看到疫苗效果因病毒變異產生影響,世衛組織也一直持續關注這個問題。

盧洪洲說,從流感疫苗研發的進程來看,病毒變異的產生也推動著疫苗研發的不斷前進。病毒變異也能促使更有效、更安全的疫苗不斷更新和研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依然建議和鼓勵民眾疫苗接種,降低感染風險。

那麼,面對變異新冠病毒,隔離防護怎麼做?對此,盧洪洲表示,病毒變異以及何種變異會導致疾病加重等重大科學問題,仍然有待更多研究數據解答,因此,需堅決抵制變異株更大範圍內的傳播。他提示,民眾仍然需要維繫好嚴格的物理隔離措施,如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做好個人防護如出行佩戴好口罩,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等。

盧洪洲補充道,對於出現的有重大意義的變異,科研層面應積極推進基礎研究,醫療診斷技術和訓練也應不斷提升。「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體系仍然是行之有效的阻斷傳播流行的公共衛生策略。

紅星新聞記者 張炎良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發現境外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專家稱尚無證據證明其增加致病性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1月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也在一名英國輸入確認病例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與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高度相似。目前,多國已檢測到變異病毒,世衛組織也通報了其他幾種變體。變異病毒目前如何診斷?
  • 上海發現1例境外變異病毒相似病例,中疾控專家剛剛回應
    上海發現1例境外變異病毒相似病例,中疾控專家剛剛回應 2021-01-01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發現首例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四種變體,世衛組織正式通報
    報導稱,她回憶自己在公園裡跑步時沒有戴口罩、等待登機時曾摘下口罩吃飯喝水,這些都可能導致自己被感染。今天,上海疾控發布《本市監測發現一例境外輸入病例感染病毒的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的通報。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該病例為中國籍,在英國留學,12月13日自英國出發,12月14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12月16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輕型)。
  • 上海發現首例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回應
    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年12月3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此為中國大陸首次報告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 ...首例來自英國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全球已有31國家和地區...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年12月3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國大陸首次報告了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據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周刊》研究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的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
  • 新冠病毒變異株公眾不必恐慌,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致病性尚無明顯變化
    圖/新華社據新華社電 上海市疾控中心1日發布消息稱,中心近日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組測序,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這種在英國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傳播力如何?公眾應如何做好應對?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對此作出回應。問:此次上海發現的在英國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在人群中的傳播力增強了嗎?
  • 「全球疫情追蹤」已有十多個國家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專家稱暫...
    【新冠變異病毒只佔總數不到0.5%病毒學家稱暫時不用擔心疫苗失效】蘭卡斯特大學的穆罕默德路穆尼爾博士表示,突變的新冠病毒只佔總數的不到0.5%,目前疫苗對原始菌株仍有效果,但是阻止病毒的傳播比之前更為緊迫。【已有十多個國家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27日,多國宣布本國境內出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
  • 上海監測發現1例境外輸入病例,病毒基因序列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該病例為中國籍,在英國留學,12月13日自英國出發,12月14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
  • 科技部:目前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對新冠疫苗效果構成實質影響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科技部:目前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對新冠疫苗效果構成實質影響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李京澤)在12月31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專家研判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觀察到的病毒變異對新冠疫苗使用效果構成實質影響。
  • 醫藥生物技術 | 繼上海後,廣東又出現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病毒變異了...
    原創 藥葫蘆娃 藥葫蘆娃1月3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布在一名英國輸入新冠肺炎確認病例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這是我國繼上海輸入性病例後發現的又一英國變異病毒。
  • 上海發現首例變異病毒感染病例,專家:對疫苗效果不會構成影響
    我們知道新冠疫情是當前國際上最難控制的「病毒疾病」,儘管我國在防疫工作上面的突破一直都在世界前列,但是全國人民也不能掉以輕心。上個月中旬英國倫敦向外報告發現新冠病毒的變異毒株,這一消息讓更多的人再次陷入恐慌之中。前幾天,我們報導了,這種病毒已經在亞洲擴散,最先發現該病毒的國家是日本。
  • 南非醫學專家:現有的新冠疫苗可能對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無效
    海外網今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4日報導,南非醫學專家在對本國內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進行研究後表示,現有的輝瑞和牛津等疫苗可能對其無效。英國醫學專家早前表達了相同的擔憂。報導稱,南非醫學專家夏比爾·馬齊曾負責牛津疫苗在南非的臨床試驗,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有關現有新冠疫苗對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無效的擔憂是「理論上的,但也是有理有據的」。南非已經開始對變異病毒的抗性進行測試,具體結果將會在數周之內出爐。現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的變異程度高於在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這意味著它有可能規避抗體和疫苗的攻擊。
  • ​上海之後,廣東也從一例英國輸入確診病例中發現突變株
    2021年1月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在一名英國輸入新冠肺炎確認病例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在此之前,上海也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
  • 國內一地通報:發現一例變異病毒感染病例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該病例為中國籍,在英國留學,12月13日自英國出發,12月14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
  • 中疾控專家解讀新冠病毒變異毒株風險:致病性尚無明顯變化
    上海市疾控中心1日發布消息稱,中心近日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組測序,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這種在英國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傳播力如何?公眾應如何做好應對?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對此作出回應。
  • 美國報告首例變異新冠病毒病例;「12港人偷渡案」,判了;臺灣發現首例變異新冠病毒病例丨每日大新聞
    (資料來源:觀察者網)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12月29日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州衛生官員當天宣布,該州一名男子確診感染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這是美國境內報告的首例變異新冠病毒病例。這名官員認為,在美國其他地方可能還會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美國疾控中心在其聲明中也預計,美國未來幾天內可能會發現更多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該部門表示,這種變異病毒具有更強的傳播能力,可能會導致更多確診病例,從而增加美國本就緊張的醫療資源的壓力。
  • 科羅拉多州之後,加利福尼亞州也出現感染變異新冠病毒病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據「今日俄羅斯」(RT)30日報導,科羅拉多州報告美國首例感染變異新冠病毒病例一天之後,加利福尼亞州也出現了感染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報導稱,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瑟姆在與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對話時稱,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已經傳播到加利福尼亞州。
  • 變異新冠病毒怎麼來的?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公共衛生部在調查該國東南部的肯特郡11月封城期間新冠病毒感染數量為何持續上升時,發現了一系列由變異病毒引發的病例。經回溯性研究發現,早在今年9月20日肯特郡已經出現首例受到該變異病毒感染的病例,10月5日至12月13日期間,在對英格蘭東南部確診患者所進行的常規病毒基因測序中,發現此種變異病毒的概率達到50%以上,大多數感染者的年齡都在60歲以下。
  • 山東省發現首例新冠變異毒株感染確診患者——截至1月5日24時新型...
    該病例為山東省第一例輸入的新冠病毒VUI-202012/01突變體感染病例。 山東省發現首例變異株對當前疫情防控有何影響?公眾應如何應對?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領域首席專家、主任醫師雷傑,病毒性傳染病防制所所長寇增強進行了詳細解讀。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出現,這兩地州長「坐不住了」
    就目前來看,確認這一新變種還為時尚早,我們仍需要對新的毒株進行更多研究,以此確定變異新冠病毒在英國及全球的傳播程度、新毒株與此前相比有何不同以及變異新冠病毒或將引發的疾病。疾控中心還指出,雖然這種新毒株的傳染力更強,但目前尚無證據證明這種變異新冠病毒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或增加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