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1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
該病例為中國籍,在英國留學,2020年12月13日自英國出發,12月14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12月16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輕型)。目前,該病例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隔離治療,病情平穩。
該病例同航班所有旅客均按要求落實14天隔離觀察措施,隔離期間未報告異常。
//
中國疾控中心:
目前英國報導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致病性
尚無明顯變化,
公眾不必恐慌
//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就此接受總臺記者採訪。
1.上海發現的變異株在人群中的傳播力增強了嗎?
上海發現的變異株基因檢測結果表明變異株對細胞感染力增強,但在人間傳播力與人類社會活動、冬季的氣候和人群的自我防護措施緊密相關。
2.該變異株致病毒力和嚴重性增強了麼?
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株與既往變異株的致病性、嚴重性或者病死率未見差異,致病性尚無明顯變化,不必恐慌。
3.我國新冠疫苗是否對變異株有保護作用嗎?
目前尚未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株對我國上市的滅活新冠疫苗的免疫效力產生影響。
4.我國新冠疫苗核酸檢測試劑能否檢出變異株?
目前我國主流核酸診斷試劑是針對的新冠病毒雙靶標基因,N基因和ORF1ab基因,蛋白基因變異不影響核酸試劑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上海變異株就是我國本土核酸試劑檢測出來的。
5.我國現有防控新冠病毒傳播的措施是否有效?
我國4月份阻斷了本土新冠病毒的傳播,之後通過境外輸入的病例或汙染的冷鏈物品導致的10多起新冠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都採取了有效的阻斷傳播措施。定期篩查高風險人群、早診斷、早治療、早期隔離感染者和密接者,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我國行之有效的阻斷新冠病毒傳播的有效措施。
6.針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應該進一步採取什麼措施?
百姓不必恐慌,一定要嚴格落實我國現有防控措施,需要加強個人防護意識,特別是加強針對有輸入病例的醫院或定點隔離酒店的醫護和從業人員的防護。
//
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的四種變體
//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4種變體:
①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現D614G突變。至2020年6月,該變體成為全球主要傳播的新冠病毒類型。與初始毒株相比,該變體的感染性和傳播力都更高,但不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也不會影響現有診斷、疫苗等措施的有效性。
②2020年8月至9月,丹麥發現一種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體,被丹麥相關部門命名為「Cluster 5」。根據初步研究,該變體可能減少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產生免疫保護的範圍和持續時間,相關評估仍在進行。目前,丹麥僅在2020年9月發現了12例人體感染此變體的病例,該變體似乎並未廣泛傳播。
③2020年12月14日,英國報告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初步研究表明,該變體具有更強傳播力,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及再感染情況並沒有變化,大多數診斷工具不受影響。截至2020年12月30日,已有31個其他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此種變體。
④2020年12月18日,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體,出現了N501Y突變,南非將其命名為「501Y.V2」變體,該變體正在南非三個省中迅速傳播。初步研究表明,該變體與更高的病毒載量有關,可能會增加傳染性,但尚無證據表明其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仍需展開進一步調查,以了解該變體對病毒傳播、診斷、疫苗等方面的影響。截至2020年12月30日,南非以外已有4個國家發現了該變體。
世衛組織表示,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大多數變異不會導致病毒傳染性增加,有時甚至會限制其傳播。世衛組織同時強調,雖然初步評估顯示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不會增加疾病嚴重性,但會導致更高的發病率,所以需採取更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變異病毒的傳播。
來源:上海疾控、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上海發現1例境外變異病毒相似病例,中疾控專家剛剛回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